社会主义最早是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出现在历史舞台上的,后来又历经运动的开展与扩展、社会制度的构建与完善。从空想社会主义的开篇之作托马斯·莫尔《乌托邦》一书的问世算起,五百多年来,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随时代发展不断提高和深化。自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以来,这一认识经历了三次历史性飞跃。
第一次飞跃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848年2月24日《共产党宣言》出版,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完成了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的第一次飞跃。20世纪,俄国在其指导下于1917年取得十月革命胜利,建立第一个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数量又进一步扩展,科学社会主义由思想理论转向社会制度的实践不断扩大。这实现了第二次飞跃,即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实践到多国探索。基于第二次飞跃中的经验教训,第三次飞跃是仍处于实践中的通过改革开放对本国社会主义的新探索。
第三次历史性飞跃是在实行改革开放过程中逐步形成的。20世纪下半叶,各国越来越认识到,正在推进的建设模式存在多种弊病,须进行重大改革,而不能只限于在原体制基础上做细枝末节的修补。这种改革实际上是现实社会主义在建设中的第二次革命,不是简单的改良,它不是像第一次革命那样自下而上推翻旧制度的革命,而是在建立基本制度后,在维护好基本制度前提下进行的渐进式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它还须密切结合当今时代变迁及各国国情,进一步推动科学社会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中的发展和创新。
在中国,“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复出并深刻总结了建设曲折发展的经验教训。他深刻认识到,“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2],“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将工作重点转到现代化建设上来;确立起党的正确组织路线,恢复优良作风和民主传统;强调加强法治,健全民主;认为要保障人民民主,就必须加强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紧迫性、必要性和改革主方向,给地方和企业更多自主权;精简机构,克服存在的党政企不分、以党代政、以政代企现象,实行分级分工分人负责,健全考核、奖惩、升降等制度;重新确定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www.xing528.com)
实现历史性转折后,逐步形成了符合自身国情特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经多年改革开放探索,可以说,它已大体勾勒出社会主义当代形态的基本轮廓。[4]
随着改革的推进,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制度实践尽管已历经很长历史时期,但现实社会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一直持以一种简单化认识,对许多重大理论问题并未真正搞清楚。邓小平也曾认识到,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完全搞清楚。这种认识状况导致的结果是,诸多不利于生产力发展、不属于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东西,或仅在特定时空条件下合理的东西,被当作社会主义的普遍原则进行坚守;而诸多有利于推进生产力发展,促进生产社会化、现代化、市场化的做法,有利于改进人民生活水平的举措,却遭到反对,从而严重阻碍了生产力发展和社会主义优越性发挥。中国建设实践中,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认识,过去也“不是完全清醒的”[5]。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的改革开放新政策,即是在总结前三十年经验教训基础上制定的,其中“最根本的一条经验教训,就是要弄清什么叫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怎样搞社会主义”[6]。
由于国情和历史等因素,至今现实中的社会主义国家都是一些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其在探索中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存在很大局限性。“二战”后的当代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新科技革命在全方位、加速度大发展,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产业结构、经济结构、阶级结构、工人阶级状况及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内部出现越来越多的社会主义因素。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人阶级及其政党、有识之士等也都在新历史条件下加深着对社会主义的新认识,努力探索实现社会主义新模式、新道路。他们的探索也处在第三次飞跃过程中。当今世界,社会主义经过艰辛探索,最终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大趋势没有改变,当代民主资本主义国家在未来实现社会主义后,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还将产生一次新的飞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