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与以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为主题的现代化实践结合的过程中不断中国化。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也面临着国际国内各种形势和思潮的挑战。改革开放之后,邓小平准确判断国际形势,提出了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题,改变了以往以意识形态为参照的国际交往格局,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大力引进外资和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20世纪末期,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这些都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带来了严重冲击。面对这样严重的国际形势,我们站稳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立场,深刻借鉴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历史教训,进一步拓展了意识形态功能,在把握发挥意识形态政治功能的基础上,越来越重视发挥意识形态的经济功能、文化功能和社会功能,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主导地位的同时,将弘扬主旋律和提倡多样化相结合,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有效性。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化社会形成,互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思维和生活方式,这既给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又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意识形态建设适应时代特征,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发展了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新思路,推进了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尤其是适应互联网发展,主流意识形态在话语体系和引领手段上产生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变化,使得马克思主义经历170多年发展后,在我国新时代焕发了生机。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不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正是在不断应对时代变迁提出的新问题、新矛盾和新挑战的过程中,创新发展,彰显出了鲜明的时代特征。(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