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起,电影生产就开始大量引进数字技术,数字技术在电影领域的应用使电影的感染力、震撼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目前数字技术几乎涵盖了电影生产制作的所有环节,在题材构思、创作手法、传播方式、审美接受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变革。本书所涉及的电影数字技术也主要集中在电影的视觉创作层面,其中数字特效技术、后期合成技术、计算机生成图像技术、数字影像处理技术和非线性编辑技术是数字技术在电影制作中主要的技术手段。而要探寻如何利用这些技术去表现东方神怪美学,则需要我们回到技术原点,首先去追问电影数字技术的本质。
“技术”一词来源于希腊语,意为技艺、技能,是指人类在社会生产系统中的手段和方法的总和。关于技术的本质,西方思想史上几位重要人物都对此有过精辟的论述。阿多诺在《美学理论》里分析当代艺术的技术化趋势时,说道:“一种通过技术的根本用途而能详细阐述自身的语言。”[11]他认为技术的本质并不仅仅是工具性的,而且是一种潜在艺术话语。在马尔库塞看来,“技术的动力来自爱欲”[12],他认为技术可以创造一种美的生存状态。海德格尔也意识到技术的本质并非技术本身,而是包含两层含义,即在理性征服自然之外的,是一种诗意的安居。而影像技术可以看作是这个诗意的安居。[13]这里谈到的影像技术被看作艺术表现中的技术语言。电影技术从诞生之初,就不是为了对抗和征服自然,它和艺术一样,都是通过积累、串联、组合、创造的过程制造幻觉,表达情感,满足身体意志的要求。电影领域的技术应用进入到人类丰富的精神领域,构造了一种形式化的影像表征。
老子有一句常说常新的名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产生宇宙孕育的气(“一”),气又分化为包含阴阳、虚实、有无等意义的两个基本诱因(“二”),二元对立中包含统一,在矛盾的和合状态中产生出世界演化的动力(“三”),由此衍生出宇宙万事万物。那么这奇妙的“道”究竟是什么?老子又有“道法自然”的暗示,我们不妨将“道”理解为自然造化运行的恒理。同由各种粒子(电子、质子等)构成的物质世界相比,这个数字化的虚拟世界已经暗含老子学说中的二元特征。在数字化的虚拟世界里,人类所知晓的文学、美学等诸多规律以及对于理性、感性活动的总结均可映射其中。电影数字技术正是指活跃于这个特殊的虚拟世界中,由二进制为编码的技术活动。
首先,这种技术活动以其自身的虚拟性为电影带来了最大限度的自由表现的可能。从艺术创作的本体审视,媒介材料往往决定艺术创作语言、基本原则、基本手法:媒介材料的虚拟度越高,其所制成的艺术活动就越自由。胶片的物理材质限定了传统电影表现方式,有其自身的约束性。以剪辑为例,传统胶片电影只允许沿着时间轴进行线性编辑,而数字化的电影则可以打破时间的限制,非线性地剪辑素材,这就突破了时间维度上的闭合空间,即使在剪辑结束后,还允许二度创作,无论是光线、颜色,还是拍摄主体,都可以按照创作者自己的意愿,自由调整。由于其媒介材料的不同,让后者比前者有着更广阔的表现空间,也就更自由。数字技术的虚拟性超越了以往任何一种创作媒介,让所有使用机器语言进行运作的终端都具备支撑数字技术的能力,其影像的创造性和可修改性非常强。不仅可以完成物质世界的表现,也能够完成非物质世界的表现。无论是千年前灭绝的恐龙,还是银河系之外可能存在的智慧生物,人类对过去、未来的一切幻想,在时间、空间上的一切想象,都可以通过数字技术实现,并以艺术的形式表达出来。所以说,电影数字技术的虚拟性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创作者对艺术表现的自由追求。(www.xing528.com)
其次,数字技术手段的自由性为电影艺术家想象力、表现力的展现提供了多样化的可能,反过来,也要求电影艺术家有更新的想象力与丰富的表现力。[14]列夫·莫诺维奇在谈到当代电影中指出:“数字电影把电脑与叙事电影出现之前的古老手绘方法结合在一起,这是手绘的回归,即在人的综合意志的统摄下,用非自动机械的方法去结构形象的意愿和能力。”[15]在他的文字中是这样描述的:数字电影=实景拍摄的素材+制图+图像处理+合成+二维计算机动画+三维计算机动画。在数字电影中,实际拍摄的部分不过是构成电影的影像素材的一部分,我们还面临着图像的生成、处理、动画、合成等多项工作,这些海量的元素更需要大脑的想象进行整体的把握和构思,最后将其融为一体。这不仅是数字程序编制的过程,更是人思考、发挥创造力的过程。所以,对于电影数字技术来说,它虽然是高科技的产物,但它并非像人们想象的那样,似乎是一种完全自动生成图像的技术产品,而是一种更依赖人为意识控制的综合表现方式,这种技术只有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才能赋予其自身更强的创造力。
综上所述,电影数字技术的本质是虚拟,因为虚拟所以它可以进行自由地表现,而因为它可以自由地表现,所以才拥有如此强大的创造力。这种“虚拟”表现在它淡化了电影——“物质现实的复原”这一本质特征,一些实际并不存在于物质现实中的形象以及即便存在于物质现实中的形象,无须经过摄影机的直接采录即可借助于数字技术在电影中被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电影对世界进行摄影方式捕捉拍摄的工具转变为对世界进行计算机模拟方式的“非拍摄”手段,这是数字技术与电影艺术深度交融的结果。所以,凡是生命活动所具有的一切形式,从简单的感性形式到复杂奥妙的知觉形式和情感形式,都可以通过数字技术表现出来。同时,数字技术的介入也使得电影依赖于客观现实对象的程度被消减,人工制造的内容在逐渐增加,这种表现更依赖人的整体把握和构思,也更需要人的创新意识和想象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