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阶段对于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育工作是一项综合工程,更是一个没有止境的、系统的、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过程。高校图书馆是知识的殿堂,是文化信息的海洋,在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是培育信息素养的摇篮。大学生是接受信息素养教育的最佳受众群体,即是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普及工作的生力军和后备力量;同时,高校图书馆都有一支从事文献信息检索的具有专业素养的师资队伍,这个队伍里的老师都具有广博的专业背景知识和深厚的专业理论,适宜从学科和专业的视域适时融入信息素养的培育内容,从而促进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全方位发展。
目前,我国各高校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系统都全面铺开,已具备了计算机、网络检索的条件,图书信息专业教师也重组教学内容,进行多模式的教育方式探讨。特别是近几年,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又有了慕课教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翻转课堂等新颖教学方式的加入。但是,信息素养教育在高等教育阶段开展得并不尽如人意。据调研,当代大学生的信息素养状况主要表现如下。
1.信息意识淡薄,信息能力低下、亟待提高
当前,有的大学生虽然对信息资源有一定的认识,但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信息的感知能力、识别能力、吸收能力和运用能力还处于较低的水平,具体表现为以下3个方面。
(1)获取信息的能力参差不齐。
有的学生对如何获取文献资源尤其对网络上的各种专业学术数据库资源很陌生,只会在搜索引擎里“打转”。具体表现是不能“广、精、准、快、新、全”地查找自己所需要的真正信息。
(2)利用信息盲从无目的。(www.xing528.com)
据调研,大学生有目的地利用信息资源和积累信息资源的能力较差,通常是没有目的和计划地阅读书刊,大部分学生还不具备鉴别、筛选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往往不知从何下手,造成盲目借阅的现状。
(3)对信息的需求存在应急心理。
许多学生为适应某一阶段的需要或完成某一任务、某项活动而去选材、收集资料,应付了事后便万事大吉了。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在带来了信息的开放性和虚拟性、信息行为主体的隐蔽性和匿名性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如网络犯罪、侵犯知识产权、危害信息安全、信息垃圾、信息污染、计算机病毒、网络黑客等一系列问题。据调研,信息窃取和盗用、信息欺诈和勒索、信息攻击和破坏、信息污染以及滥用各种信息等犯罪活动在大学生群体中频频发生,也反映出了大学生在信息活动中违法行为和道德失范现象严重的现实。所以,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需教导大学生增强防范能力,鉴别真伪信息,大学生要自觉抵制不良信息,不受虚假信息的误导,养成良好的道德规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