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泾源县历史悠久,建置较早。夏商时属雍州,为古卢国地(泾水流域方国)。西周属周地。春秋乌氏戎占据建方国,属乌氏戎国地。战国秦惠文王更元十年(前315年),秦取乌氏戎国,置乌氏县(今泾源县北部),为泾源县建置之发端。秦属北地郡。汉代属安定郡。三国属魏雍州安定郡。晋属雍州安定郡。南北朝乌氏县废,今县地属陇东郡。隋属平凉郡(原州)。唐时东北部属泾原节度使,南部属陇州华亭县。北宋乾德二年(964年),析华亭县西北部地区设置安化县,隶属秦凤路仪州(今甘肃华亭),县治在安化峡(今泾源县新民乡)。太平兴国八年(983年),安化县治迁徙至制胜关(今宁夏泾源县香水镇永丰村南)。熙宁五年(1072年),安化县改属渭州(今甘肃平凉)。熙宁七年(1074年),废原州制胜关,安化县治移至关地。金大定七年(1167年),改安化县为化平县,隶属凤翔路平凉府,领安化、白岩、安国、耀武四镇与瓦亭寨。元文宗天历元年(1328年)九月,化平县废,并入华亭县,属陕西行中书省平凉府,为屯军区。清同治十年(1871年)划平凉、固原、华亭、隆德四州县地,迁徙当地土著汉民,安插9480余名回民于此,置化平川直隶厅,属平庆泾固化道。民国2年(1913年),改称化平县。
1949年7月29日,化平县解放。8月15日,中国共产党化平县委员会、化平县人民政府成立,隶属甘肃省平凉专区。全县设泾南、泾北、百泉、黄花4区18乡。因泾河发源境内,1950年9月18日,化平县改名为泾源县。1953年5月11日,因推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改泾源县为泾源回族自治区。1955年5月,泾源回族自治区改名为泾源回族自治县。1956年11月,甘肃省将华亭县山寨区的新民乡、石嘴乡划归泾源回族自治县。1958年10月2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甘肃省泾源回族自治县划归宁夏固原专区,更名为泾源县。同年11月,人民公社化,原白面、河北、涝池、东峡、新民、石嘴6乡组建为泾河源公社,驻白面;原城关、桥天、园子、兴盛4乡组建为红旗公社,后改为泾北公社,驻城关;原沙塘、黄花、惠台、红土4乡组建为跃进公社,后改为黄花公社,驻华兴。1961年4月,析置新民(驻杨堡)、兴盛、惠台3个公社。1967年,泾河源、泾北、兴盛、黄花、惠台5个公社分别更名为红卫、红旗、东方红、东风、星火公社,1970年恢复原名。1983年,新民、泾河源、兴盛、泾北、黄花、惠台6个人民公社改为6乡。同年,自治区将银川市郊区和永宁县相连的芦草洼划为泾源县的移民基地;12月,泾源县在此设置了铁东、铁西2乡。1990年,撤销泾北乡,分设香水镇和园子乡;撤销泾河源乡,分设为白面镇和东峡乡。至此,全县共辖香水、白面2镇和新民、东峡、园子、兴盛、黄花、惠台6乡以及芦草洼开发区。1999年9月,芦草洼开发区整体移交银川市郊区政府管辖。2003年2月,区划调整,自治区将固原市原州区的大湾乡、蒿店乡、什字镇划归泾源县。同年,东峡乡并入泾河源镇,镇政府驻原泾河源镇驻地;园子乡、惠台乡并入香水镇,镇政府驻原香水镇驻地;什字路镇、蒿店乡合并为六盘山镇,镇政府驻原什字路镇驻地。自此,全县辖香水、泾河源、六盘山3个镇和新民、兴盛、黄花、大湾4个乡。2020年,泾源县设4乡(新民乡、兴盛乡、黄花乡、大湾乡)3镇(香水镇、泾河源镇、六盘山镇),辖2个居民委员会、96个行政村。(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