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第一年,也是泾源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年,做好全年各项工作意义重大。我们一定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踏石留印、抓铁留痕,全力确保“十四五”发展起好步、开好局。
今年的主要经济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和9%。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节能减排完成区、市下达的目标任务。
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突出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切实把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各项要求与措施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环节,筑牢“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严密防线,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切实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两到位两确保。充分发挥项目建设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支撑作用,实施重点项目54个19亿元,“双争”和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达到25亿元。聚焦产业发展,鼓励支持现有重点税源企业开展技术引进和升级改造,做大规模和产值,扩大税基;积极引进一批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优质企业落户泾源,培育新税源。严格落实“八个一批”控债措施,划红线、守底线、防风险,加强预算管理,依法依规、稳妥有序地化解政府债务;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严控新增政府债务。继续压减一般性支出,节约更多的资金用于保障民生。
(二)突出抓好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效衔接。认真落实脱贫攻坚“四个不摘”要求,切实抓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四个衔接”,完善易返贫人口监测帮扶机制,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加强扶贫资产监督管理,确保厂房不闲置、资产不流失,持续稳定发挥效益。实施移民致富提升行动,扎实做好产业、就业、社会融入,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实施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大力发展脱贫主导产业,启动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二期项目,积极支持农产品流通企业、电商、批发市场与县域特色产业精准对接,稳定群众产业增收渠道。深化闽宁对口帮扶和央企定点帮扶,积极承接东中部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延续扶贫车间优惠政策,做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增强脱贫群众持续增收后劲。继续实施“百企帮百村”行动,促进消费扶贫升级。持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健全常态化驻村工作机制,选好用好管好乡村振兴带头人。深化乡村文明实践积分卡制度和幸福农家“123”工程,着力培育一批懂农业、熟农村、爱农民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推动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认真落实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要求,把严格依法保护耕地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划红线、守底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坚决防止耕地“非粮化”,坚决防止非法改变耕地用途,坚决严格依法加强耕地管理,坚决守住守好泾源县耕地红线。
(三)突出抓好生态保护和修复。以创建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为抓手,坚持树木树林、治山治水同步发力,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坚持适地适树和专业造林,完成新造林和未成林抚育提升7.75万亩,确保造一片成一片,成一片巩固一片。坚持“四尘同治”,严禁秸秆焚烧,实施乡镇中心小学煤改电项目,纵深推进“散乱污”企业整治,全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保持在97%以上。坚持“五水共治”,实施先锋、上秦等5个清洁型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推进香水河水生态治理,完成干沟河永丰段排洪治理,建成新民、兴盛污水处理厂,确保泾河出境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水平。推动农业绿色循环发展,建设高标准农田2.39万亩,推进化肥农药减量,推广有机肥加工使用,实现养殖业粪污综合利用,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实施秋千架、三关口矿区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推进清洁生产和绿色生活,加快废弃物有机循环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全面提高绿色生产生活水平。
(四)突出抓好特色产业持续培优。增强肉牛养殖产业发展能力。以打造高端肉牛生产基地为定位,坚持“优质+高端”双轮驱动,加快新疆天康生物公司落地见效,大力推进“扩栏补母”,全年引进育肥牛1.5万头,安格斯肉牛存栏达到3万头以上。加大优质牧草示范推广,全年种植优质高效高产玉米8万亩。加快“泾源黄牛”品种保护和提纯扶壮,让更多的泾源黄牛肉走向高端市场。拓展生态经济发展路径。以打造西北生态经济示范区为定位,做好“生态+”文章,推进生态与苗木产业、中蜂产业、林下经济深度融合。采取林草林药间作模式,发展“四个一”林草产业4.1万亩;依托众天蜂业带动,全年新增蜂群1万箱,建设智慧蜂场5个,打造百群以上示范蜂场14个,全县中蜂养殖规模达到3.5万箱。培育纺织产业新业态。抢抓全市打造现代纺织与服装产业集群的机遇,发挥闽宁协作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争取福建泉州箱包产业园落户泾源县,拓展产业发展领域。释放园区发展活力。以产业集群发展为目标,支持泾河食品、皇达生物科技改造升级,促进众天蜂业、黑果花楸等项目达产达效。实施园区污水处理等基础配套工程,提升园区服务功能。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实施科技创新项目11个,培育技术创新中心2个、科技型企业6家,助推企业创新发展。
(五)突出抓好全域旅游品牌建设。以打造西部国际旅游目的地为定位,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县为抓手,拓展与宁夏旅游投资集团战略合作,做优服务、做亮品牌、做佳效益。高标准编制旅游产业发展规划,通过市场引导、企业引领,借势借力盘活荷花苑宾馆和泾河源山庄,推动八方隆饭店完成星级评定;积极研发泾源特色菜品,扶持建设乡村旅游农家作坊,提升农家乐星级服务水平;加快香水康养小镇建设,补齐杨岭村、冶家村乡村旅游短板,促进旅游产品和服务提档升级。推动文化和旅游多领域全链条融合,深度研发特色旅游商品和创意产品,打造“泾源好礼”。加大旅游品牌宣传营销,完善旅游智能管理系统,完成“泾源文旅攻略”编印,办好山花节、冰雪节、乡村文化旅游节,借助“两晒一促”“云上文旅馆”,开展全方位全媒体宣传推介,让泾源旅游品牌声名远播。
(六)突出抓好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市品质提升。围绕公园城市、旅游城市、生态城市功能定位,科学修编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合理布局生态、生产、生活空间。推动城市扩容提质,启动西苑人家一期建设,加快和平巷、建设巷、鹏盛三期开发,完成8个老旧小区改造。实施城市生态修复、功能完善工程,加快推进县城集中供热迁建项目,重点实施县城雨污分流一期工程,全面完成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理设施提升改造。推进乡村洁净美丽。编制乡村规划,启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试点,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新建美丽村庄3个,打造幸福农家5000户,完成农村改厕4000户。加快泾河源特色小镇建设,全面完成黄花、大湾美丽小城镇建设,不断增强带动效应。实施312国道苋麻至杨庄段、313省道沿川子至泾源段改造提升项目,完成农村道路水毁维修工程,建成沙蒿公路、马河滩至王家沟公路。推行“互联网+城乡供水”水资源利用模式,启动实施黄花乡节水灌溉提升工程,统筹推进农村饮水安全支管网及人饮维修改造,全面完成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项目。推进城乡精细管理。继续强化城乡管理一体化长效机制,加强城市综合执法,加大城市乱搭乱建、乱堆乱放、占道经营等综合整治,落实环境卫生责任制,实现城市主次干道、背街小巷“无缝隙”监管,强化社区“网格化”管理,理顺体制机制,全面提升物业服务水平。
(七)突出抓好社会民生事业建设。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五育”并举、体教融合,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实施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和“互联网+教育”提质工程,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发展,实现从学前教育到高中教育全部普及目标。加快职业中学建设进度,建成第四中学,完成城关二小搬迁,进一步优化学校布局。加快健康泾源建设。实施全民健康水平提升行动,持续推进分级诊疗,全面开展县域医共体建设,促进医疗资源下沉共享。大力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广泛开展远程会诊、常见慢性病复诊,实施疾控中心实验室和县医院救治能力提升项目,推进中医楼投入使用,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丰富群众文体生活。实施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提升行动,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新建城市自助书屋,完成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建设。加快泾河源镇、工业园区11人制足球场建设进度,推进环城健身步道、龙脊山至园子村健身步道建设,建成荷花新城社区全民健身中心和泾河源镇健身馆,全县行政村体育文化广场改造实现全覆盖。织密社会保障网。办好民生实事,落实好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制度,推动“老饭桌”分级管理,扎实开展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提升和护理人员技能培训,不断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应保尽保。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和新型职业农民素质提升行动,抓好劳动力技能培训,增加公益性岗位,积极搭建平台,鼓励灵活就业、兼职从业、积极创业,城镇新增就业300人,全民创业带动就业1000人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5万人次。
(八)突出抓好基层治理和改革创新。加强基层治理,落实好乡镇(村)换届要求,组织好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改革,持续深化乡村、社区、宗教、校园、企业、社团治理,不断夯实基层治理基础,持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实行“一枚印章管审批”,确保“不见面审批”和“一件事一次办”改革落地见效。强化政府系统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让更多的民营企业在泾源大地茁壮成长。稳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着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进一步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实行财政资金项目化管理,建立财政资金项目库,做到财政资金绩效管理范围和过程两个全覆盖。
(九)突出抓好平安泾源建设。全面落实国家安全战略,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启动“八五”普法,扎实推动民法典实施,深入推进依法治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建立“互联网+人民调解”模式,完善“三调联动”机制,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力度,有效化解信访积案。加快推进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健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常态化机制,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防控体系,实施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和森林派出所项目,建设县消防大队营区迁建和泾河源镇消防站工程,持续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严防各类安全事故发生。建立食品药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风险严控长效监管机制,全面推进质量强县。深化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着力构建统一高效的应急管理体系。加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促进军民融合发展。巩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成果,进一步树牢“三个离不开”思想,不断增强“五个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持续巩固宗教领域治理成果,切实保持宗教和顺。
各位代表,初心重在践行,使命重在担当。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将统筹安全和发展两件大事,全面加强政府系统的政治建设、党风廉政建设、作风纪律建设和效能建设,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和服务型、学习型、廉洁型政府。
一要旗帜鲜明讲政治。我们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在泾源不折不扣落实落细。
二要依法行政重法治。我们将认真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树牢法治意识,增强法治本领,提升法治能力,始终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完善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公开听证、合法性审查、政府法律顾问等制度,切实做到依法决策、集体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坚持重大事项向县委请示报告制度,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高质量办好议案、建议和提案。
三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我们将坚定不移地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至上理念,聚焦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操心事、揪心事和烦心事,进一步织密网、兜底线、解难题。完善“开门决策”机制,让广大群众更多地参与到政府政策制定中来,努力让政府的各项行政管理和服务更接地气、更暖人心。
四要锐意进取促发展。我们将始终牢记科学发展第一要务,坚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挑“重担子”,敢啃“硬骨头”,定了就干、干就干成,确保政府各项工作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的检验。
五要廉洁自律葆本色。我们将更加自觉地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全面落实政府系统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切实加强行政监督、审计监督和统计监督,健全完善重点领域廉政风险防控和警示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全力解决重点领域和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地狠抓政府系统作风纪律建设,实现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干部清正。
各位代表,初心如磐,唯有慎终如始,方能行稳致远;使命在肩,唯有负重拼搏,才能不负重托。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切实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勠力同心,锐意进取,奋力为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美丽新宁夏做出泾源新的更大的贡献!
附:名词解释(www.xing528.com)
1.“34334”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3”即保持战时思想准备、保持应急指挥体系、保持工作责任制度;“4”即强化应对境外疫情工作机制、强化疫情及时发现处置机制、强化医疗救治应急保障机制、强化应急物资供应保障机制;“3”即完善城乡社区疫情防控机制、完善公共健康宣教联动机制、完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机制;“3”即精准管控重点人员、精准管控重点场所、精准管控入泾通道;“4”即着力保持经济稳中回升、着力保障基本民生、着力决胜全面小康社会、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
2.“四查四补”:查损补失、查漏补缺、查短补齐、查弱补强。
3.“3421”工作机制:在“四查四补”工作中实行三联三包抓、四方确认定、两级审核改、群众签字认的工作机制。
4.“城市双修”:生态修复、城市修补。
5.“双促”工程:在旅游产业上,以“旅游+”业态促带贫减贫、改革发展机制促提升。
6.“双闯”工程:在草畜产业上,以保量扩量从快闯大众市场、提质增效从精闯高端市场。
7.“双增”工程:在苗木产业上,以去库存增收入、育新苗增效益。
8.“双强”工程:在中蜂产业上,以提升服务强技术、稳定扩群强产业。
9.“双百”工程:全年孵化电商100家,培育创客100人。
10.“三超两虚”专项整治:开展政府投资项目超规模、超标准、超概算和重点工作推进过程中虚假工作、虚假数据专项整治。
11.“四个不摘”: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
12.“四个衔接”:促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体制机制衔接、产业发展衔接、乡村建设衔接、基层治理衔接。
13.“八个一批”:根据债务规模、举借方式、偿债能力等实际情况,科学分类、一债一策,通过调整结构、偿还一批,盘活投资、消化一批,资产处置、减少一批,灵活还款、展期一批,分类清理、止血一批,平台转制、带走一批,经营延期、转换一批,依法退出、解除一批的方式,积极有序化解债务,确保风险总体可控。
14.“四尘同治”:扬尘、煤尘、汽尘、烟尘共同治理。
15.“五水共治”: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
16.“两晒一促”:晒文旅、晒优品,促消费。
17.“三调联动”机制: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对接联动的社会矛盾综合化解机制。
18.“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
19.“五个认同”: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