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的记载内容是非常广泛的,旧时的方志记载也比较灵活,内容长短不拘,三言两语均可入志。因此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材料,查找也很方便,因为没有空话、废话,这是修志中的一条可贵的优良传统。由于新方志编修要求整齐划一,这个传统慢慢就被遗忘了,有许多很好的内容,就是因为无类可归而自己又不能单独成篇,于是只好都“割爱”而丢弃了,以后再想了解这些内容,也就无处可查了。建议今后修志都设立一个《杂记》篇,将凡是无类可归、内容不多而又很重要的事情,一律记入此篇。其实方志大师章学诚对此早有创议,他要求每部志书都设《丛谈》,将街谈巷议之内容全部加以收录,以备日后之用。他在早年写的《修志十议》的最后一条讲的就是这个内容,指出“谣歌谚语,巷说街谈,苟有可观,皆用此律”[1]。他晚年编修的大型志书《湖北通志凡例》中还专门立有一条,又在《为毕制府撰‹湖北通志›序》中说:“今编考据轶事,琐语异闻,别为《丛谈》四卷,所谓先民有言,询于刍荛,稗官小说,亦议政者所参听也。”[2]可见他对这些内容一直是很重视,在他看来,这些内容也是“议政者所参听也”。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这些内容也都是可以资政的。所以我们今天新方志的编修,亦应注意搜集这类内容,不能因为三言两语或无类可归而就丢弃。值得庆幸的是有些新志编修者已经注意到这些内容的重要性而加以搜集和记载,做得比较突出的首推新编《苏州市志》,他们正是以《杂记》为篇名,记录了苏州古往今来95条互不相干的历史事件,记事之前还有简明小序,序曰:“本卷主要收集记录本志修纂时限内苏州的遗闻轶事,内容包括地方掌故、名人轶事以及具有科学价值和健康趣味的奇异珍闻,以期从各个侧面真实生动地记述苏州历史发展中的某些片断和细节,反映苏州古城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风貌。……所选有散见于书籍、报刊者,有采访记录者,重在第一手材料,并大体归类,酌加标题,以便翻查。”这里不仅说明了他们收录的范围,而且讲述了资料的来源和处理方法。据我所看,这90多条资料,内容都很有价值,诸如“为封建婚丧礼仪服务的苏州六局”、“雷允上和六神丸”、“玄妙观的传统集市”、“陈云和苏州评弹”、“胡适、钱穆相识于苏州”、“范烟桥与《拷红歌》”、“刘海粟三写司徒柏”、“《枫桥夜泊》诗异文”、“柴德赓与《永禁机匠叫歇碑》”、“狗肉将军张宗昌在苏州丑闻”、“林彪在苏州的所作所为”、“‘文化大革命’时期苏州的标语、口号和歌谣”等等。在这些条文中,有的是苏州历史上历史事件,有的是反映民风民俗,有的是关于老字号招牌的创始过程,更多的则是文化学者、社会名流在苏州留下的遗闻轶事,所有这些内容,对于保存地方文献、研究有关方面的历史和学术都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可以想见,100年以后,人们对这些内容更会感兴趣。对于这些内容,其他书中都没有记载,此篇无疑就起到了“拾遗补阙”的价值,这时人们就会深深地感到“太难得了”。众所周知,方志有别于其他著作的重要表现就是内容上的一个“全”字,对于一个地方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奇闻轶事,大多有记载。然而上届的修志当中,有些地方过于强调整齐划一,对许多无类可归的内容,不管多么重要,大多弃而不载,这就无疑损害了方志记载的一个重要特点。《苏州市志》的编纂者们正是为了保住这个特点,特地设立了《杂记》篇。只要亲眼看过这90多条内容,都会感到这些条文确实都是杂七杂八,无类可归,但是其重要价值又是任何人所无法否定的。总之,为了保持方志这一重要特色,希望今后在所有新修方志之中,都能增设《杂记》或《杂述》篇,以便为子孙后代多留一些有价值的重要史料。另外,也建议在卷末设置《文献辑存》一篇,将有保存价值的文件和相关资料选辑收入其中,诸如上级对本部队的嘉奖令、表扬信、各级重要条例乃至部队诗文选等,均载入此篇。
最后,希望各位修志同仁,今后不要将方志说成“百科全书”,因为这种比附是不科学的,两者在性质、功能、形式、体裁、编排顺序等都全然不同,百科全书乃是工具书性质,而方志则是属于地方文献著作,我在有关论著中已作过多次论述。不要再将“横排竖写”说成是方志的特点,我国古代史书的体裁,除编年体外,纪传体、政书体、会要体、学案体等,无一不是“横排竖写”。这是当年那些不懂史学的方志理论家自己造出来的,并且说是章学诚讲的,历史学界有些学者对此早已提出批评,我在《方志学通论》(初版)中就已经指出,想不到今天已经成了所谓“修志常识”。后来我在《对当前方志学界若干问题的看法》一文中又作了专门论述,希望大家能够找到此文看看。在这篇文章中,当时一共讲了10个问题。文章最后还附带讲了3个问题:一是上一届修志的初期,过分强调经济门类比重,从而削弱了其他门类内容;二是方志是资料性著作,性质决定了其内容只能是微观,而不是宏观,但许多方志论著却在大谈宏观,大谈规律,如此下去必将修志引入歧途;三是新修方志水分太多,空话、套话、议论、抽象的东西太多,因而查找一条材料,必须挤去许多水分方能使用。上述问题在新一轮修志中应当尽量避免,给子孙后代留下一部资料翔实、内容丰富、首尾完整的新型的志书。
另外,建议大家都要认真学习胡乔木同志代表党中央和国务院在全国地方志第一次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对于修志工作者来说,这是一篇具有纲领性、指导性的文件。讲话共分5点,对修志工作作了全面的论述,特别对方志的性质、编写内容的要求乃至文字的表述等都做了具体的要求。其中第二点是《关于方志的体裁和科学性的问题》,现将其要点摘录如下:
要逐步提高地方志的科学水平,要求科学化,在不能做到高度科学化的时候,也可以要求一种比较低水平的科学化。至少要求整部地方志从头到尾都力求严谨,要保持一种科学的客观的态度。要力求在编辑工作中避免一种“政治化”的倾向。所谓“政治化”,就是不适当地表现出一种政治的色彩,这就减弱了著作的“严谨性”、“科学性”,使地方志染上一种宣传的色彩。客观的历史就是客观的历史,不需要在地方志里画蛇添足地加以评论。地方志不是评论的书,不是史论。多余的评论不但不为地方志增光,反而为地方志减色。现在有的地方志,还不必去看它的本文,就使人感到有一种强烈的宣传色彩。打开这本书后,首先出现的不是序言,也不是目录,首先是大批的题词,以及大批选得不适当的照片。我觉得像这样一种格式就不合乎地方志的规范。……地方志不是发表题词的地方,它也不需要任何不必要的风景照片,因为不是导游手册。至于其他不相干的照片更不需要了。地方志是严肃的、科学的资料书。现在说的这种风气却损害了地方志的科学性,这是应当避免的。……地方志的价值,在于它提供科学的资料。在这个范围内,应该要求地方志做到一句也不多,一句也不少。如果说不能做到后一点,至少要做到前一点。希望我们所有地方志的编辑同志一定要在自己所编的地方志中,杜绝任何空话,摆脱任何宣传色彩,使我们编出来的书是一部朴实的、严谨的、科学的资料汇集,让它能够经受历史的考验。尽管它不是一部科学理论著作,但是它究竟还是一部科学文献。
讲话第三个内容,对修志工作者来讲,也非常重要,他说:“地方志应当做到详细,同时应当做到简略。所谓详细,指它所应讲到的方面都讲到了;所谓简略,就是指每个方面的说明要像打电报、编辞书那样精练,要惜墨如金。”
对于胡乔木同志的讲话,我摘引了其中很少的一部分,这些内容不仅对每位修志工作者非常重要,就是对方志理论工作者也同样重要。毋庸讳言,我觉得目前有些修志的做法,实际上早已背离了胡乔木同志讲话的精神,因此全体修志同志应当认真学习这个讲话。(www.xing528.com)
(原载《仓修良探方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注释】
[1]《文史通义新编》外篇四。
[2]《文史通义新编》外篇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