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做法的讨论
A刻划范纹:仅在范上刻划阴线,在青铜器上表现出阳线纹饰,比如凸弦纹和单线素面饕餮纹等。
B模范合作纹:在模上刻划或堆雕出若干纹饰的主体部分;而此部分之上下连珠纹又是在范上刻划而成。
C堆雕模纹:全部纹饰的制作在模上完成,翻印入范后,不另加新的成分,制造兼用堆砌和雕刻两法。
D浮雕模纹:比堆雕法更能表示动物形态上的高度的是浮雕技术。在青铜器上最显著的,是棱脊以及各部分表现在两个水平上的纹饰。有些纹饰中的动物面的器官高出它的装饰的背景。
E深刻模纹:为浮雕模纹的反面,由雕刻深的线条,或其他形态的纹饰构成,其深度至少与拟铸物体的厚度相等或略超过。这种做法制成的范型,铸成铜器后就成了镂空的纹饰。
F刻划模纹:在模上刻划阴线,在青铜器上表现出阴线及阳线纹饰,但饰面平坦不作高起的表现。
不难看出而后四种施纹方法是指全部纹饰均在陶模上刻划或雕刻、堆塑,再翻制在范上,也就是所谓“模作纹”的办法。
贝格立指出,罗越Ⅰ式、Ⅱ式纹饰都是阳纹,是在范上制作的,而罗越Ⅲ式纹饰可以用减地法和模印法两种方法完成,到罗越Ⅳ式和罗越V式纹饰都是从模上翻印的[22]。难波纯子也曾将二里冈时期到殷墟初期的平面性纹饰的施纹方法分为两种,即陶范直接施纹法和模型施纹法[23]。谭德睿认为先秦陶范纹饰的制作方法与纹饰的类型有关,有的在模上塑出或刻出,有的在范上刻出或翻出、印出[24]。倪克鲁认为晚商所有纹饰都是在范上直接制作而非从模上翻印的,要么是刻划的,要么是像“在蛋糕上挤奶油”一样堆塑上去的[25]。贝格立不同意倪克鲁的观点,指出到晚商时期所有纹饰都是从模上翻印到范上的[26]。
以上讨论说明人们对殷墟青铜器的纹饰是如何制作的并不清晰,而殷墟出土的大量陶范实物恰好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和认知。
(二)陶范纹饰的制作
1.陶范纹饰的三种做法
根据纹饰上线条脱落的痕迹,结合前人的研究,我们把殷墟陶范施纹方法归纳为3种:陶模翻制法、陶范施纹法、模范结合法[27]。
其中,从模上制作的纹饰具有如下特点:纹饰线条与地范是一体的,线条脱落部分的底部是粗糙的毛面;完好无损的纹饰线条的顶部是弧面;纹饰线条以外部分的底面是平面,且较光滑(图3-29)。
图3-29 扁足鼎范(2003AXSH481③∶2)
图3-30 器盖范(2003AXSH24∶1)
图3-31 尊范(2001AGH1∶7)
范上刻划而成的纹饰,通常有以下几个特征:纹饰线条与地范是一体的,纹饰线条脱落部分的底部是毛面;完好无损的纹饰线条的顶部是平面;纹饰线条以外部分底面是毛面(图3-30)。
陶范上堆塑的纹饰有以下几个特征:纹饰线条与地范不是一体的,纹饰线条脱落部位一般在其与地范结合处,故脱落后的底部为光面;完好的纹饰线条的顶部是弧面;纹饰线条以外部分的底面是光面(图3-31)。
2.具体的施纹手法
(1)常见的纹饰做法
大部分殷墟铜器上的纹饰都是模范结合法制作的。其纹饰的主体轮廓都是在模上制作,然后翻印到范上,再精雕细刻而成的。只有在翻印后进行刻划和修整,陶范上的纹饰才更清晰和凸起,线条才更均匀和流畅。所以后一道工序往往要比前者费时费工得多。
殷墟陶范上常见的饕餮纹、夔龙纹、鸟纹等半浮雕主体纹饰多为陶模翻印,翻印后再对纹饰线条进行修刻(图3-32,彩版二:1),饕餮纹的眉毛和鸟纹的羽毛均是在陶范上直接刻划(图3-33)。如果纹饰比较粗犷,没有地纹,则有可能是直接翻制到范上,不经修刻(图3-34)。
图3-32 簋范(2003AXSH683∶3)
图3-33 觥盖范(2003AXST1906⑥∶20)
图3-34 簋范(2003AXSH570④∶25)
(2)在范上制作的纹饰
简单的凸弦纹一般是在范上直接刻划的(图3-35),也有的平面纹饰直接在陶范上刻划形成(图3-36),但并不常见。
(www.xing528.com)
图3-35 陶范(2003AXSH233∶7)
图3-36 陶范(2001AGH23∶11)
图3-37 陶器盖范(2000AGH13∶4)
连珠纹多是由圆管状工具直接戳印在陶范上,这样浇注后在青铜器上表现的连珠纹为阳纹(图3-37);也有少量连珠纹是刻划在陶模上的,圆圈不甚规矩,大小也不太一样,由陶模翻印于陶范上,这样浇注后在青铜器上表现的连珠纹则为阴纹(图3-38)。乳丁纹是用锥状工具在范上直接戳印形成,乳丁纹圆圈周缘有戳印时造成的范表面挤压翻卷的痕迹(图3-39)。
圆涡纹、圆泡纹多数是由单体活块模直接压印于范上形成(图3-40),也有少量是由陶模翻印的(图3-41)。
图3-38 陶模(2003AXSH641③∶1)
图3-39 鼎范(2003AXSH596③∶1)
图3-40 圆泡模(2000AGT10③∶3)
图3-41 罍肩部模(2003AXSH225∶85)
(3)活块模压印的纹饰
柱帽范也是这样制作的,用一件柱帽模(图3-42)可以压印多件柱帽范(图3-43)。
图3-42 柱帽模(2001AGT7扩扰坑∶1)
图3-43 柱帽范(2003AXSH232∶28)
(4)堆塑法
陶范扉棱上的纹饰线条,由于从模上翻印比较困难,多采用堆塑法来完成(图3-44)。大型饕餮纹饰的线条,由于用模翻印时容易脱落,故多数也采用堆塑法来制作(图3-45)。
这些线条在堆塑前,先要在范上设计其纹路的位置和形状,有的是在纹路的位置先制作浅凹槽,然后进行堆塑,以便使堆塑的纹饰更牢固。由于堆塑的纹饰线条粗细不太均匀,故堆塑后还需要对纹饰线条进行修整,经常观察到堆塑的纹饰两侧有较深的刻痕即是对其修整留下的痕迹。
图3-44 簋范(2004AXSH683∶3)侧面
图3-45 角范(2003AXSH252∶1)
(5)镶嵌法
镶嵌法多适用于施带状纹饰的陶范,带状纹饰部分单独制范,即我们前面提及的Ⅰ式范。范的背面光滑,有凸棱,便于镶嵌于地范内(图3-46)。
图3-46 陶范(2003AXSH225∶29)
有镶嵌纹饰范的陶范,其断面可见明显的镶嵌线(见图3-28)。
3.小结
综上所述,殷墟出土陶范上的纹饰大部分是由陶模翻印出来的,为了使铸造青铜器的纹饰更清晰,地纹和主纹的线条翻印后需进行刻划和修整;少数较为简单、不易或无法翻印的纹饰则是在陶范上运用刻划、堆塑、压印、戳印、镶嵌等几种手法来完成。纹饰比较复杂的陶范,经常是多种施纹手法相结合才能完成。
殷墟陶范的施纹方法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如陶范上的浮雕兽头可以用模印、压印、镶嵌等几种手法完成。这可能与当时工匠的传统或习惯有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