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德化瓷的技术传播和影响

德化瓷的技术传播和影响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制坯和窑炉技术在的世界传播,也是德化瓷的一大历史贡献。17世纪左右,欧洲瓷业处于萌芽时期,工艺技术直接师从德化白瓷,并于18世纪初首先试制成功。在柏特格的仿制成功以后,欧洲各国掀起了模仿德化白瓷的热潮,德国的制瓷工匠被各国聘请去,传授德国消化的德化瓷胎釉和窑炉技术。法国的科得和钱蒂雷工厂、丹麦的哥本哈根厘家瓷器工厂,都吸收了德化窑的工艺技术烧出白瓷器产品。

德化瓷的技术传播和影响

德化白瓷外销的同时,瓷器制作技术工艺也传播至东西方世界,促成了各国制瓷业的兴起和发展,促进了中国陶瓷文化的传播和世界陶瓷文化的交流。制坯和窑炉技术在的世界传播,也是德化瓷的一大历史贡献。就目前所知,除德化窑以外,还没发现中国各大窑系的这类资料。

宋代德化窑盛行的伞形支烧窑具,使用高12厘米、直径8厘米左右的黏土柱,支撑一个直径40c厘米左右的圆盘,圆盘中心又立一柱,柱上再置圆盘,形如多级伞状,如此层叠直至窑顶,高度可达2米左右,每层圆盘的四周放置粉盒、碗、碟之类的小件器物。这种窑具后来传入日本,提高了产品的装烧产量。明代德化由一个个像馒头的窑室单独砌就而又相互串联的阶级窑,也在明末清初传入日本,成为日本“串窑”的始祖,使当地瓷器的烧制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提高。17世纪左右,欧洲瓷业处于萌芽时期,工艺技术直接师从德化白瓷,并于18世纪初首先试制成功。

朱培初先生在他的著作《明清陶瓷和世界文化的交流》中考证,首先是由德国迈森的匠师柏特格根据奥古斯都大帝的指令完成的。

柏特格于1715年左右开始仿制德化白瓷,成功制作了两件,一件是圆柱形烛台,上饰菊花浮雕图案,丝毫未杂入以往流行且烦琐的巴洛克艺术风格;另一件是5英寸的小型笑弥勒坐像。在柏特格的仿制成功以后,欧洲各国掀起了模仿德化白瓷的热潮,德国的制瓷工匠被各国聘请去,传授德国消化的德化瓷胎釉和窑炉技术。

德化瓷生产车间(www.xing528.com)

英国的“弓”瓷器工厂和切尔西工厂根据英女王的指令在清乾隆五年(1740年)后开始仿制德化白瓷,上饰葡萄李子等浮雕图案。法国的科得和钱蒂雷工厂、丹麦的哥本哈根厘家瓷器工厂,都吸收了德化窑的工艺技术烧出白瓷器产品。

德化人民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化平凡之土为高贵圣洁,架起了中外文化交流、经济贸易、友好往来的伟大桥梁

正如刘幼铮在《中国德化白瓷研究》一书中指出的那样:站在这种角度上看,是明清德化白瓷引导和照亮了17、18世纪欧洲瓷业的诞生和发展之路。

德化窑弥勒立像(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