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是整理思想的过程。任何文章,没有思想,缺乏个性的表达,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我们的目标是培养自由的思想、独立的人格和对生活的评判力,瞄准写作前的“想法碰撞”,让学生先有想法,后有思想,并且越思考越明晰。
思想评论不在于答案对错,而在于论证的思路能否自圆其说。这类文章切忌空泛议论,面面俱到,点多但没有一点说透,这是不行的;简单粗糙轻易否定,粗糙表态,这也是不行的。要就事论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尽可能渗透哲学基本观点(实践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
做到集中说透一点,思维呈深化状态,入情入理不偏激,深入理由阐述、开放文明交流。
思想的力量来源于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高远的思想境界。《少年中国说》一文,最富煽动力的文字是最后一段,即:(www.xing528.com)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每次读到这段文字,都有血脉偾张的感觉,激情难抑。但作为一篇政论文,最后这段文字的力量是从哪里发出来的呢?这篇政论文的立论逻辑在何处呢?我认为,最关键的一段文字是这一段:“且我中国畴昔,岂尝有国家哉?”这段话极其雄辩地论证了此前这块土地上只有“朝廷”,并无“国家”,而几千年不断改姓的“朝廷”,绝不等同于我们现代“国家”的概念。梁启超这篇文章特别富有激情,但如果没有逻辑的支撑,激情将会流于叫嚣。文章的逻辑思路是十分清晰的。先是通过排比丰富事实,然后进行思路清晰的比较分析,揭示古代朝廷与现代国家的本质区别,从而建立起“少年中国”的概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