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言文字规范手册》中,汉语的常用字为2500个,次常用字为1000个,覆盖率达99.48%,虽然字数看起来不多,但组合一下,数字惊人。
要学习写作,首先要积累词汇,为语言表达打下扎实的基础。只有语汇库充实了,写作才不会“捉襟见肘”“词不达意”。如何积累词汇呢?阅读与背诵是最有效的办法。美国学者斯蒂芬·克拉生通过大量实践研究得出这样的观点:阅读得比较多的人,阅读力和写作力都比较好,并且爱阅读的人比较善于思考。新课程标准一再强调要“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古今中外的优秀著作、报纸杂志,都为我们提供了语言学习的范本。
读书是养心的智慧。多阅读,多背诵,知识面就宽,文章就写得好。阅读可以读单篇文章,也可以读整本书,也可以精读、泛读。读与背都要强调主动性。《如何阅读一本书》中说道:“自我发现的学习方式就是没有老师指导的方式,而被引导的学习就是要旁人的帮助。不论是哪一种方式,只有真正学习到知识的人才是主动的学习者。”当然,在读、背之初,老师的启蒙引领和针对性的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
针对性的训练是有方法的。例如词义联想法。对于“看”的同义联想,如果细看,可用“盯、凝视、端详”等词;如果粗看,可用“瞟、瞅、扫视、浏览”等词。反义联想也可以丰富词语的积累,例如“抽象—形象,客观—主观”等。又如词面联想法。由一个“吃”字,可以联想到吃食、吃饭、吃醋、吃惊、小吃、口吃、吃不上、吃不消、吃苦、吃力、吃香、吃得开、吃亏、吃老本、吃重、吃紧、吃不开、吃大锅饭、吃斋、吃得住、吃不住、自讨苦吃、省吃俭用、好吃懒做、寅吃卯粮、“吃一堑,长一智”、吃不了兜着走、坐吃山空、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争风吃醋、吃穿用度等词或短语。用这些方法训练学生的构词能力有助于丰富学生的词汇量。当然,这个语汇库不能是静止的,或对其搁置不理,要培养对词语性能的高度敏感,得精确掌握并使用才行。(www.xing528.com)
背书对于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帮助很大。背书可以训练听觉、记忆的能力,可以丰富词汇、增强理解力,还可以帮助学生熟悉语言的表达方式及结构样式。当然,背诵的主要目的并不仅仅是记住这些语言形式,更重要的是体会文章的韵味、作者的思想情感以及文字背后的人性和文化。如何检查自己的文章是否语言连贯、得体、简洁、流畅?最好的办法就是写完之后读一读。读得通,说明写得好;自己都读不下去,说明文章写得不好。所以,读文章是写文章的基础,非扎实不可。“读书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不只是提高表达技能,更是为了重新塑造我们自己的精神世界,让我们更好地宣泄自己的情感,发表对社会生活的评判。
语言的理解力是写作的基本功,直接影响言意转换质量的高低,具体指基于语境下选词与意思相协调的能力。理解力并非天生,主要靠后天的训练,既有对大自然的感性接触,又有对语言形式的品味,更有自己的内在思想情感的流露。很多时候,用词的随意性源于理解力的不到位。只有明白了意思,理解到位了,才能用最恰当的词语来表达。我们训练时只要将相同语境下不同词语(或语序等)的选用加以比较、甄别,强化对词语的理解力,那么对词语运用的适切度和敏感度就会提高,最终达到言意之间的精准转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