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班级量化管理中要警惕过度理由效应的影响

班级量化管理中要警惕过度理由效应的影响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然而,如果过分依赖量化管理,而忽视了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则很容易出现“过度理由效应”。所谓过度理由效应,是指当事人有内在兴趣的活动得到了奖励,而一旦这种外加的奖励消失,当事人对这种活动的兴趣便会下降,从而减少乃至终止从事这项活动的现象。过度理由效应的存在会在班级管理中产生许多负面影响。

班级量化管理中要警惕过度理由效应的影响

为减少对学生评价的主观性和随意性,许多学校实行了班级量化管理,这样可以使对学生的评价更科学、更精确,使管理工作更细致、更严格。然而,如果过分依赖量化管理,而忽视了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则很容易出现“过度理由效应”。

所谓过度理由效应,是指当事人有内在兴趣的活动得到了奖励,而一旦这种外加的奖励消失,当事人对这种活动的兴趣便会下降,从而减少乃至终止从事这项活动的现象。过度理由效应的存在会在班级管理中产生许多负面影响。

1.阻碍行为自律

班级量化管理是运用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将其内容用数值来表示,并根据数量统计结果得出评价结论的一种管理方法。具体说来,就是将学生行为规范分成若干项,每一项都有不同层次的要求,每一层次都赋予相应的分值,学生每完成一项,就得到相应的分数,学期结束时将所得分数相加,就是该生本学期的终结性评价。获得一个好的评价是每个学生的共同愿望,而要想得到一个好的评价,就必须赢得分数。久而久之,赢得分数就会成为活动的正当理由,由原来参加活动被内在兴趣所推动,逐渐为赢得分数所取代,一旦某项活动不再记分,学生也就不再参加。这样,学生的行为完全由外在力量——分数来调节控制,使行为调控总是停留在他律水平,无法转化成一种自觉的行动。

2.影响个性特长的发展

班级量化管理涉及到学生的各个方面,甚至涉及到各个方面的各个细小环节,细而零碎,分值划分具体而固定,缺乏弹性。由于指标的全面具体,致使学生须时刻提高警惕,力保每一项都不失分,这样面面俱到,疲于应付,平均用力,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发展特长。某一项活动完成的再好,也只能得到固定有限的分数,若想“学有专长”,可能就会与“好学生”失之交臂。

3.容易形成双重人格

量化管理的实质是以奖分、扣分为手段,达到对学生进行行为控制的目的。大量的实例说明,学生在一定时期表现出某种行为(如主动擦黑板),不做出某种行为(如上课说话),并不一定是基于一定的认识基础之上的、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更多的是为了赢得分数。如果单从行为量化分数看,得分可能很高,但这样的一个“我”,并不是“真实的我”,一旦量化环境消失,马上就会“新貌换旧颜”。

以笔者之见,要避免这种现象,在班级量化管理中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www.xing528.com)

1.引导内心需要,激发内在兴趣

心理学家研究证实,人们要在心理上维持认知的平衡,需要解释自己行为的合理性。也就是说,任何行为都要有一个理由作支持,这个理由可以是内在的,也可以是外在的。班级生活中,遵守行为规范,参加各种活动,这是维持班级正常运转的前提。在实施每一项量化管理内容前,班主任老师都应创造条件,通过各种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引导内心需要,培养积极兴趣,让学生产生“我要做”的愿望,使每一种行为都变成在内在兴趣推动下的自觉行为。

2.量化指标的制定应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量化评价指标是量化管理的前提,其指标体系的制定,只需粗线条地反映班级量化内容即可。如,将管理内容分成思想学习、文体活动等几个大的方面,每一方面只规定每达到或提高一个层次记多少分,不规定最高分值,各方面之间不规定严格界限,可以相互沟通,相互弥补。这样既可兼顾学生的全面发展,又可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挥。

3.量化评价重在激励

班级量化管理的一般程序是,一个学期结束,以学生量化分数来评判优劣,然后进行奖优罚劣。这样做的结果是,“优”就成为学生行为的新的目标,成为行为的外加理由,学生在这一外加理由的驱动下被动行动,无法发展起内在兴趣,原有兴趣也由于过度理由效应而消失。所以,班主任在实施量化管理过程中,不应只看行动结果,而应看重行动过程,把奖励放在“一直在努力”的学生身上,放在说明学生自身进步的位置上。这样,即使不再进行奖励,学生的行为也会在自身理由的推动下继续保持。

任何一种管理方法都有其优点和长处,也会出现一些缺点和不足。班主任应在班级管理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探索,扬长避短,以育人为本,提高管理水平。

(庞云凤。郑州:《河南教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