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跟跑:明智的选择

跟跑:明智的选择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方阵”的运动员在大部分赛程中处于“跟跑”的位置。帮助学生在班内的学生成绩优异生中寻找目标,实施“跟跑”。“跟跑”并不仅限于学业成绩,思想品质、体育锻炼、劳动态度、心理品质诸方面都可尝试。尝试战略“跟跑”,其实就是尝试激发学生的成功心理,强化学生成就感的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

跟跑:明智的选择

在马拉松比赛的电视直播节目中,经常可以听到解说员提到“第一方阵”和“第二方阵”。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取得冠军的往往是“第二方阵”里的运动员。有人对此作了一番研究,揭示了其中的奥秘:“跟跑”。

“第二方阵”的运动员在大部分赛程中处于“跟跑”的位置。因为“跟跑”,①“第二方阵”的运动员花的力气少,而速度与“第一方阵”的运动员基本一样;②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比“第一方阵”的运动员小;③还可以在“跟”的过程中稍稍缩短与“第一方阵”的距离,对其加大心理压力;④最后冲刺时所储存的能量比“第一方阵”的运动员要多些。

那么这是偶然,还是必然呢?研究者进一步指出:“第二方阵”中的运动员获得冠军并非偶然,因为他或她完全具备了获得冠军的实力与大赛经验,所谓“跟跑”,只是一种战术考虑:具备夺冠实力,又掩盖夺冠实力,用来迷惑竞争对手。

那么在班级管理中可否尝试战略“跟跑”呢?当本班学生与其他班级相比处于“劣”势时,当本班内部分学生与优秀学生相比处于“劣”势时,不妨尝试采用这种“跟跑”战略,在“跟跑”中促其自加压力、自寻动力;在紧跟的过程中逐步缩短距离,最后甚至超出。

实践证明是可行的。仅以学科学习而言,据反映,过去和现在有些尝试分快慢班的年级,同一学科老师兼教快慢班课程开学初的分班成绩和最初的学科考试,两班悬殊。经过一年或更多一点的时间,所谓“慢”班学生的学习成绩正在逼近所谓“快”班的学生。除了其他复杂因素外,任课老师无意识“跟跑”策略是不可忽视的:①任课老师在教学内容深广度上逼着“跟”;②任课老师在学习兴趣、态度、动机上激着“跟”;③任课老师在学习效率与结果上赶着“跟”。

如此,我们不妨设计一组战略“跟跑”的几种可行模式:

1.班外“跟跑”。帮助学生在班外的学业成绩优异生中寻找目标,实施“跟跑”。(www.xing528.com)

2.班内“跟跑”。帮助学生在班内的学生成绩优异生中寻找目标,实施“跟跑”。

3.起点“跟跑”。帮助学生在原毕业班级的同学中寻找相同起点而升学后学业成绩超过自己的学生作为目标,实施“跟跑”。

4.理想“跟跑”。帮助学生在本班或外班寻找同一学习理想而各方面超出自己的学生作为目标,实施“跟跑”。

5.品质“跟跑”。帮助学生在本班或外班寻找学业成绩相当而学习品质(如: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情感、学习方法、学习能力)优于自己的学生作为目标,实施“跟跑”。

“跟跑”并不仅限于学业成绩,思想品质、体育锻炼、劳动态度、心理品质诸方面都可尝试。

尝试战略“跟跑”,其实就是尝试激发学生的成功心理,强化学生成就感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