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苏联入侵阿富汗:建桥头堡的美梦

苏联入侵阿富汗:建桥头堡的美梦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占领阿富汗,苏联就等于建立了印度洋的桥头堡,直接威胁西方的“石油生命线”,同时,苏联的边界也向前推了650公里,距波斯湾只有500公里的距离。莫斯科在阿富汗赢得了满意的一分。因此,苏联决定除掉阿明,出兵进行武装占领。苏联在军事上对阿富汗占压倒优势,可以有把握速战速决。苏联认为这是出兵阿富汗的最好时机。

苏联入侵阿富汗:建桥头堡的美梦

阿富汗地处西亚最东部,北接苏联,西邻伊朗,东部与南部与巴基斯坦和克什米尔地区相连,东北部与中国接壤。阿富汗是中东通往亚洲东部和东南亚的陆上交通要冲,著名的“丝绸之路”就通过阿富汗北部平原,是苏联前出波斯湾,南下印度洋的捷径,战略位置极为重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从17世纪起,沙皇们就梦想征服阿富汗,南下印度洋,寻找“不冻港”。从军事上连接三大洋,控制海上通道。彼得大帝曾宣称:“当俄国可以自由进入印度洋的时候,它就能在世界建立军事和政治统治。”而经阿富汗从阿拉伯海进入印度洋是一条最便捷的路径。历代克里姆林宫的主人也都把阿富汗看作是自己南下印度洋的“跳板”,为了和美国争夺世界霸权,苏联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南下战略。其主要目的是控制中东地区,掠夺石油及其他资源,封锁海上通道,入侵阿富汗是实现这一战略的重要步骤。占领阿富汗,苏联就等于建立了印度洋的桥头堡,直接威胁西方的“石油生命线”,同时,苏联的边界也向前推了650公里,距波斯湾只有500公里的距离。从阿富汗基地起飞的米格飞机,可以飞抵波斯湾口的咽喉要道,并能在那里巡航。

苏军入侵阿富汗

为实现对阿富汗的控制,在20世纪50年代,苏联就以经济援助为由,控制阿富汗的经济命脉,通过军事援助,控制阿富汗的军队。同时,在政治上开展颠覆活动,扶植亲苏政权。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美苏在世界范围内的争霸愈演愈烈,波斯湾地区的战略重要性更加突出,当时在苏联掌权的勃列日涅夫对阿富汗更加重视,但阿富汗的查希尔国王实行的对外政策具有明显的排苏倾向,于是克里姆林宫加紧扶植和支持阿国内的反国王势力,被认为亲苏的前首相达乌德正是苏联中意的对象,1973年7月,在苏联的一手策划下,达乌德乘查希尔国王去意大利治病之机,在国内成功地发动政变。但这一次克里姆林宫看走了眼,达乌德上台之后很快就改变了其亲苏的立场,强调阿富汗的独立,并逐步和美国改善关系,这是苏联所不能容忍的,于是转而在1978年4月又支持塔拉基发动政变推翻达乌德政府,同年12月签订了具有军事同盟性质的《苏阿友好睦邻合作条约》,为对阿富汗进行军事干涉制造了依据。塔拉基上台之后,果然积极投靠苏联,伊斯兰传统的绿色被苏联的红色所代替,阿富汗的国旗改为红色,街道两边的门窗涂成了红色,首都喀布尔成了“红色的海洋”,阿富汗差不多沦为“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莫斯科在阿富汗赢得了满意的一分。但是塔拉基与昔日的盟友、现任总理国防部长阿明的矛盾却日益严重。阿明大权独揽,塔拉基实际上成了徒有虚名的“精神领袖”,二者矛盾最终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在这场权力之争中,克里姆林宫选择了他们认为一向听话的塔拉基,并密谋除掉阿明,不想事情败露,阿明先下手为强,抢先铲除了塔拉基。虽然勃列日涅夫第一个给阿明发来贺电,但阿明知道苏联人向来是靠不住的,上台以后一直对克里姆林宫心怀芥蒂,公开逼迫苏联撤换大使,限制苏联军事人员入境,声称要与美国关系正常化。同时在国内采取了一系列人事变动措施,在各部门安插亲信,撤换亲苏分子,并暗中指派保安人员监视苏联在阿人员的活动。苏联曾邀请阿明访苏,也遭到了拒绝。这一切,使苏联极为不满,勃列日涅夫唯恐阿富汗由一个“亲苏派”掌权的附庸国,变成一个由“排苏派”或“独立派”掌权的不服从其指挥的国家,更不允许阿富汗变成一个亲美的国家。因此,苏联决定除掉阿明,出兵进行武装占领。(www.xing528.com)

这一年,美国和伊朗因人质问题吵得不可开交,伊朗国内出现动乱,阿富汗的近邻巴基斯坦、伊拉克等国均有内部困难,无暇他顾。西欧各国路途遥远,鞭长莫及。而且此时阿富汗国内局势更趋动荡,形成了天下大乱的局面。在全国28个省中,已有25个省卷入了武装斗争的洪流。阿苏边境是有边无防,纵深内也未构筑任何防御工事。苏联在军事上对阿富汗占压倒优势,可以有把握速战速决。苏联认为这是出兵阿富汗的最好时机。

1979年12月27日,苏军在精心的准备下,对喀布尔进行了闪击,阿明死于非命,一周之内,苏军就完成了对阿富汗的占领。当克里姆林宫沉浸在一片狂欢之中时,他们没有意识到真正的战斗还没有开始。阿富汗如同一个大泥潭,苏联将深陷其中难以自拔,并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1988年后,苏军被迫分批从阿撤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