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下半年,同盟国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挫折之后,终于使战局开始稳定下来,并逐步在主要战场上转败为胜、转守为攻。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大战略转折来到了。英美盟军决定在这一年对德军进行反攻,但是,就战场的选择问题盟国内部吵得不可开交。
战局很明朗,要打败希特勒,盟军最终必须进入欧洲大陆作战。但由于希特勒在最初横扫欧洲,盟军在欧洲大陆那时尚无立足之地,而能使盟军进入欧洲大陆对德作战只有两处入口,一个是与欧洲大陆仅隔一条海峡的联合王国,一个是濒临地中海的北非。无论是通过哪一个入口进入,这都将是一场大规模的渡海登陆作战。那么,是从法国登陆,还是从北非登陆呢?
美国一向坚持“欧洲第一”,所以积极主张从英吉利海峡渡海进攻法国本土,在别人还没有来得及提出计划之前,美国已相继抛出了“围歼”“波利乐”“痛击”系列作战计划,并鼓吹“要取得欧洲战场的军事成就,没有比实行这一计划更合理的其他途径了”,罗斯福总统也批准了上述计划。下一步,就是得赶紧向盟国兜售自己的行动计划,因为这一计划的关键是要取得英国的支持和配合,这样才能保证从英吉利海峡渡海成功。相比较而言,英国则更关心中东地区,因而对美国提出的进攻法国的计划表现得不是很积极。但是擅长外交的丘吉尔也知道美国得罪不起,无论从哪方面讲,要彻底打败希特勒都离不开美国的援助。所以他对美国提出的计划采取了极为谨慎的态度,既没有表示反对,也没有表示支持,而是提醒美国对这一计划的可行性进行仔细研究。英国人指出,在当前的形势下,登陆部队与德国守军相比将处于1∶3的劣势;即使登陆成功,之后的固守也将消耗宝贵的运输船舶、人力物力资源和空中力量。实际上,在1942年进攻欧洲大陆是无法完成的计划,如果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要强行登陆,这将会是一次灾难性的军事行动。丘吉尔将英国人的意见转给罗斯福,希望美国能认真考虑。
此时,英国在北非的战局吃紧,6月21日,德国攻占托卜鲁克,北非战事急转而下,这一地区突然变得备受关注。形势迫使英美当机立断,做出合理的选择。英军的失利,也让英国感到只有在北非重新赢得胜利,才能挽回大英帝国的面子。当时在的北非战斗,已不仅仅是个单纯的军事问题,而且也是个重大的政治问题。而在北非获胜的把握是很大的,为此,必须放弃把握不大的“痛击”计划。英国当时更加坚定地认为“北非是1942年的真正第二战场”,“是今年秋季可能实行的最可靠、最富有成果的攻击”。由于英国的不合作,美国一家孤掌难鸣,所提出的计划也被迫放弃。但是,正如罗斯福总统所说:“美国总不能等到1943年才去打击德国”,既然“痛击”不成,那么美国只好选择和英国一道在北非行动。
经过讨价还价,美英终于达成一致意见:进攻欧洲大陆的时机尚不成熟,战略重心将转移到北非地中海战场。为了成功地在北非登陆,英美盟军制订了代号为“火炬”的作战计划,此役旨在夺取北非登陆场。而后,美英登陆部队与在埃及和利比亚作战的第7集团军协同行动,歼灭非洲大陆上的德、意军队,巩固中东,控制地中海,为尔后在意大利和巴尔干半岛的军事行动创造有利条件。8月14日,美国的艾森豪威尔将军被任命为盟军总司令,英国的坎宁安海军上将被任命为盟军海军总司令。(www.xing528.com)
北非登陆战役
为执行“火炬”计划,盟军动用了13个师,以及300艘战斗舰艇和370艘运输舰,编成东部、中部、西部3个特混舰队。分别运送部队在阿尔及尔、奥兰、卡萨布兰卡登陆。11月8日登陆作战开始。由于美国在战前积极采取政治攻势,争取大部法军归附同盟国。所以除个别地方战斗比较激烈外,未遇到有效的抵抗。德国稍后虽进行了反击,但未能奏效。“火炬计划”胜利成功。
“火炬计划”的实施,是美英两国在大战中首次在军事上的统一行动,对战争的整个进程都有重要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