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德意志夺取“新的生存空间”,是纳粹政府的既定政策,到1937年,德国的军备重整已基本上完成,希特勒认为解决“生存空间”的问题应提上日程。在慕尼黑会议上,英法两大国采取绥靖政策,使得希特勒的侵略野心更变本加厉,下一个目标就是波兰了。
1939年3月,德国占领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建立斯洛伐克保护国之后,德国便从三面包围了波兰,为征服波兰创造了条件。但直到这时为止,希特勒本来仍想把波兰拉入到自己一边来,这样的话,东进苏联,波兰可作为德国的前进基地;西攻法国,波兰可作为德国的背后屏障,避免德国陷入两线作战。为此德国向波兰提出了一些“温和的合理的”条件。但是波兰却是有苦难言,它既害怕苏联,又害怕德国;它不能联苏反德,也不愿联德反苏。而这两者之间的第三条道路只能是和英法结盟。波兰的举动使希特勒认识到“不流血再也不能取得新的成功”,决定要用武力消灭波兰,并给军队下达了对波兰作战的指令——“白色方案”。
为了阻止英法同苏联结成反侵略阵线,最大限度孤立波兰,希特勒从春天起就一直在寻求接近苏联,并趁双方谈判破裂之机,出大价钱同苏联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此举不但破坏了英法对苏建立反侵略阵线的努力,而且也解决了从俾斯麦以来德国一直担心的两线作战问题。避免了两线作战,除去了希特勒的一块心病。在希特勒看来,进攻波兰,正当其时。于是,他便冒天下之大不韪,决定发动侵波战争。
德国法西斯闪击波兰
德国陆军已基本完成了改装计划,其中有5个重装甲师、4个轻装甲师、一支任何其他国家都没有的“现代化骑兵”——摩托化部队,成为当时所有资本主义国家中装备最精良、组织最完善、训练最充分的军队;空军是英法空军力量加在一起的两倍,而且拥有最新式的作战飞机,其数量超过英法波三国的总和。虽然德国军队建设远非尽善尽美,并没有做好同西方国家进行一场全面战争的准备,但从许多方面衡量,德国军队与西方国家军队相比,在军事上已略占优势。(www.xing528.com)
随着德国战争威胁的不断增长,特别是1939年3月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之后,西方国家开始加紧重整军备,这不能不使希特勒担心他辛辛苦苦得来的暂时的军事优势会很快化为乌有。在希特勒看来,时间是站在敌人一边的,长期等待下去,自己在实力方面的相对优势很可能不是增大,而是缩小,在武器装备方面的优势也难以长期保持,因为“世界各国都预期我们会出击,每年都在强化对付我们的措施”。现在发动战争虽然是一种冒险行动,但以后也未必会更有把握,而德国的生存空间问题,迟早都要解决,而且“任何空间的扩张只能在打破抵抗和承担风险的情况下进行”。在这种情况下,与其以后冒险,不如利用现在已明显到手的军事上的相对优势,“不顾一切地采取冒险行动”。对于英法会不会出兵,希特勒断言,尽管双方签订了互助协定,英法在战争爆发时也只会做做姿态,他们既无决心,又没有手段来履行这些义务,因为英法实在“没有什么杰出人物”;另一强国美国虽对德国不是很友好,但远离欧洲大陆,又奉行孤立主义政策,卷入战争的可能性也没有。
1939年8月31日晚,一支身穿波兰军装的德国党卫军,冒充波军袭击了德国边境的格莱维茨电台,在广播里用波兰语辱骂德国,并丢下几具身穿波兰军服的尸体。接着,全德各电台都广播了“德国遭到波兰突然袭击”的消息。1939年9月1日凌晨4时45分,德军轰炸机群呼啸着向波兰境内飞去,目标是波兰的部队、军火库、机场、铁路、公路和桥梁。几分钟后,波兰人受到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空中打击。波兰城市和港口遭到德国战机的轰炸,首都华沙也未能幸免。约1小时后,德军地面部队从北、西、西南三面发起了全线进攻。空中和地面的紧密配合使波兰乃至整个世界第一次领教到了“闪电战”的厉害。波兰军队猝不及防,不到48小时,波兰空军就被摧毁。
9月3日上午9时,英国向德国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德国在上午11时之前,提供停战保证,否则英国将向德国宣战。正午时,法国也向德国发出了类似的最后通牒,其期限为下午5时,但希特勒对英、法两国的最后通牒置之不理。于是,英、法两国相继对德国正式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德军突破波军防线后,以每天50至60公里的速度向波兰腹地突进,波兰人进行了顽强抵抗,战马与坦克搏斗,步枪与火炮对抗,在一次又一次的绝望挣扎中,上演了一场实力悬殊的大屠杀。而另一边,英、法两国虽然在西线陈兵百万,却始终在工事背后,按兵不动,宣而不战。9月6日,波兰政府仓皇撤离华沙,迁往卢布林。9月8日,德国装甲师到达华沙外围。9月17日,大局已定,波兰彻底陷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