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1939年10月,八路军一部在雁宿岩的一次伏击战。当时,八路军以小部兵力诱敌深入,以六个团的兵力在黄土岭以东一峡谷设伏。当日军进入伏击圈,八路军当即发起攻击,日军伤亡过半。日军连续多次突围但未成功。是役,共歼灭日军900余人,并击毙号称“名将之花”、山地战专家的阿部规秀。
提起阿部规秀,但凡通晓中国历史的人都能想起黄土岭战斗。正是在这次战斗中,八路军击毙了他,使日军发出了“名将之花”凋谢太行山上的哀叹。为什么所谓“名将之花”会在太行山上凋谢?先让我们回过头来看看,那是怎样一场战斗。
1938年11月,在杨成武的指挥下,八路军在雁宿岩成功伏击了日军,击毙了日军大佐迁村。这一歼灭战,激怒了阿部规秀,他实在无法忍受如此失败的羞辱,于是亲点兵马,进行报复性扫荡。聂荣臻得到这个情报后,决心让这位“老对手”吃一点苦头。针对敌人气势汹汹而来,急于复仇的心理特点,聂荣臻调整了部署,决心以小部兵力在白石门迎击敌人,把敌军引向银坊;把大部队隐蔽起来,迷惑敌人,待敌被我彻底激怒,又人疲马乏,急欲同我军决战时,再诱敌东进,将敌人引进至黄土岭一带,进行伏击。
11月5日,1000多日军杀气腾腾地到达了白石门,我军按既定计划,巧妙地缠住敌人,使敌无法摆脱,又不硬抗,使得敌人无法求战。阿部规秀一心想尽快寻找主力决战,于是次日清晨,他立即按照原定路线挥师东进,直插黄土岭、司各庄一带。聂荣臻却故意让他们“平安”地到达黄土岭。这时,我一团和二十五团,急速向寨坨、煤斗店一带集结,挡住敌人的进击;三团、特务团从大安出动,连夜占领了黄土岭及上庄子以南的高山;二团则绕至黄土岭西北,尾随敌人,切断敌人的退路。7日,黄土岭上阴雨绵绵,四面的群山被浓重的水雾笼罩着,冷风吹来,有一种侵入肌肤的湿寒。阿部规秀身处这荒僻的山野,毕竟有一些畏惧,因此天一亮,他便命令部队立即东进。中午12时,先头部队进至寨坨附近,其尾部离开黄土岭时,预先在这儿设伏的我5个团从西、南、北三面勇猛地合击过来,打了敌人个措手不及。阿部规秀不愧为“名将之花”,虽然身陷重围,但他临危不乱,兵分两路实施突围,但伤亡极其惨重,只好暂时退守上庄村,准备重新集结兵力,等夜暗时再行突围。为了看清整个战场上的大势,阿部中将跳下战马,在一群高级参谋长官的陪同下,登上了一个山包,举起望远镜,对战场进行眺望。而他正被手持望远镜观察敌人目标的八路军一团团长陈正湘看得清清楚楚。陈正湘大喜,他走到几十米外的炮兵连阵地,对连长杨九怦说:“杨连长,来你的好菜了!”他指了指对面的山坡,又说:“快看看,对面的山包上都有些啥。”杨连长举起胸前的望远镜,仔细瞄了几眼,顿时大喜过望地说:“有敌人,呵,还是大官。”陈团长点点头,说:“下面看你的了,瞄准目标,给我往那儿轰上几炮,一定要准,最好在敌人的头顶上开花!”
杨成武指挥黄土岭战斗(www.xing528.com)
杨连长立刻用望远镜里的刻度表度量了目标的高度和距离,向目标连发两炮,把那些日军高级指挥官吓了个魂飞魄散。稍有军事常识的人都清楚,八路军的这一前一后两发炮弹意味着什么。经过前后两次修正,那么再次飞来的炮弹肯定会准确地落到他们面前了。
“阿部司令官,炮弹又要飞来了,快蹲下!”身边的参谋官们大声喊道。
可是已经晚了。“轰!轰!”炮弹极其准确地落在阿部规秀的周围,阿部中将已经倒在了血泊之中。阿部规秀脸色惨白如纸,临咽气前,他已经说不出一句话,只是用颤抖的手指,死死地握住了挂在腰际的金柄指挥刀。阿部规秀一死,剩下的敌人群龙无首,立刻成了待宰的羔羊。战至3日下午,我军在消灭了900多日军的主力之后,主动撤离黄土岭,跃出外线,转入积极的反扫荡斗争中去。
日军“名将之花”阿部规秀凋落在太行山上的消息传开以后,我军受到极大振奋。这是中日开战以来中国军队击毙的日军最高指挥官。好战必亡,阿部规秀的“凋谢”是他追随日本军国主义法西斯分子应得的可耻下场,所以“名将之花”凋谢的最根本原因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他助纣为虐,用罪恶的战争去嘲弄未来,而历史也不会给他带来任何好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