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红军四次反围剿作战:掀开铁壁

红军四次反围剿作战:掀开铁壁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时期,蒋介石调集军队对中央苏区进行了五次“围剿”。1930年10月,蒋介石调集10万大军,扬言3至6个月“解决问题”,对苏区进行了第一次反革命“围剿”。至此,蒋介石的第一次“围剿”彻底破产。经过红军指战员的努力,胜利粉碎了蒋介石的第四次“围剿”。红军反“围剿”战争,使红一方面军受到了战争的考验和锻炼,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

红军四次反围剿作战:掀开铁壁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时期,蒋介石调集军队对中央苏区进行了五次“围剿”。红军官兵英勇奋战,虽然武器装备不如蒋军,兵力对比也不占优势,但是在毛泽东的正确指挥和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引领下,取得了前四次反“围剿”作战的胜利,实现了以劣胜优,这是红军英勇作战的胜利,也更加有力地证明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正确伟大。

从1930年10月到1933年上半年,蒋介石调集了大量部队先后四次对中央苏区发动了大规模的围剿,企图消灭红军,夷平我中央革命根据地。红军在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的正确领导下,冲破了国民党的反革命“围剿”,取得了中央苏区反“围剿”斗争的辉煌战果。红军之所以能够在困境中以劣势的装备战胜强于自己几倍的敌人,顺利打破蒋介石的四次“围剿”,除了广大红军指战员的英勇作战之外,最主要的是由于毛泽东同志灵活机动的军事指挥和正确的战略战术原则。

1930年10月,蒋介石调集10万大军,扬言3至6个月“解决问题”,对苏区进行了第一次反革命“围剿”。针对蒋军的部署,毛泽东认为,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红军应先向苏区内退却,充分依靠人民的支援和有利的地形条件,发现敌人的弱点,在运动中歼灭敌人。为此他提出了“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

根据这一方针,红一方面军移师赣江以东,敌人发现后也迅速向东移动,企图与我主力作战,于是我军除以少部分兵力消耗敌人外,主力秘密转移到苏区中部黄陂、小布、洛口地区隐蔽集中,进行作战动员和训练。12月24日至28日,敌人企图在清江至分宜的袁水河及苏区中部地区消灭我主力的计划落空后,其主力推进至龙冈、黄陂一带。此时敌人在我根据地军民的阻击下已成疲惫之师,我军实施反击。在龙冈地区,红军利用有利地形,对敌发起猛攻,一举全歼敌1万多人,并活捉了前线总指挥张辉瓒。至此,蒋介石的第一次“围剿”彻底破产。

反“围剿”斗争取得胜利(www.xing528.com)

1931年2月,不甘失败的蒋介石又纠集20万人马,派他的军政部长何应钦出山,“以厚集兵力、严密包围及取缓进为要旨”,“步步为营,稳打稳扎”,对中央苏区和红一方面军发动第二次“围剿”。毛泽东坚持了诱敌深入的方针,先打弱敌,由西向东,在运动中实现各个击破。战斗一开始,红军就先拿从北方刚调来,地区不熟,水土不服的王金钰部开刀,我军首战歼灭敌二十八师大部、四十七师一个旅的残部和三十四师一部。接着我军五战五捷,从赣江之滨一直打到闽北地区,横扫700里,歼敌3万人,打破了第二次“围剿”。

连续两次都没有成功,蒋介石恼羞成怒,这回他亲自带队,调集30万大军,带上德、日、英国的洋顾问,采取“长驱直入”的战略,企图先击破红军主力,捣毁苏区,然后再逐渐深入“清剿”。毛泽东继续“诱敌深入”,迅速把红军主力集中到兴国地区,决定自西向东,中间突破,袭击敌战略后方。可是当我军主力向富田开进时,被敌发现,我军遂改变计划折回高兴圩,主力向东突进,绕至敌后方;接着,我军乘夜暗秘密从敌一个40华里的空隙通过,跳出了包围圈。8月7日至11日,我军在莲塘、良村、黄陂连胜三仗。这时敌人发现我主力在东,又向东包围红军,毛泽东将计就计,派少部兵力向东佯动,牵制敌人,主力利用黑夜从两路敌军之间一个10公里的大山中越了过去,回到兴国。当敌人发现之后,红军已经休整了半个月。敌人连忙西进,寻求红军主力决战。此时,敌人已经在中央苏区奔命两个多月,我根据地广大军民实行坚壁清野,把敌人“肥的拖瘦、瘦的拖死”,蒋军苦不堪言,士气低落,实际上蒋介石第三次反革命“围剿”已不攻自破。

蒋介石是不会轻易甘心失败的,他把“围剿”红军看成头等大事,1932年又纠集40多万兵力进行第四次“围剿”。这时,由于受“左”倾领导人的排挤,毛泽东离开了红一方面军的领导岗位,军事上没有了实权。周恩来、朱德坚决抵制了博古等“左”倾领导的错误指挥,贯彻了毛泽东的军事路线,采用诱敌深入,各个击破的战略,与敌人进行周旋。他们采用大兵团伏击的战法,集中主力在黄陂地区歼敌3个师,抓住两个师长,俘敌万余人。经过红军指战员的努力,胜利粉碎了蒋介石的第四次“围剿”。

红军反“围剿”战争,使红一方面军受到了战争的考验和锻炼,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特别是毛泽东提出的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诱敌深入、运动战、集中兵力、避强就弱、慎重初战、采取包围分割和迂回穿插”等战略战术原则,不仅是红军能胜利粉碎四次“围剿”的重要保障,也丰富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理论宝库,对中国革命战争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