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进入北京后,采取以汉制汉政策,大量起用明朝降将。早在清军入关前即降清的吴三桂、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四人,分别率军赴川滇、广西、广东、福建扫荡南明政权,立下汗马功劳,故而吴三桂被封为平西王,孔有德被封为定南王,尚可喜被封为平南王,耿仲明被封为靖南王。后来,孔有德父子在桂林战死,所封四王只剩三个,史称“三藩”。
三藩各守一方,均拥有相当强大的军队。特别是吴三桂,在大破李自成、张献忠和消灭南明政权的过程中,四方精兵猛将多归其麾下,所辖部众达50余万人。吴三桂所居之地僻远,清廷曾允其便宜行事,渐渐在云贵自成独立王国,不把清廷放在眼中。清廷对吴三桂的跋扈一再隐忍,后闻吴三桂竟有想当皇帝的野心,终于忍无可忍,决定撤除吴三桂等三藩。
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春天,尚可喜在长子尚之信的逼迫下,自称年老,向清廷请求还乡,由尚之信袭爵。清康熙帝玄烨正以三藩拥兵南陲为国家隐忧,立即下诏,命尚可喜父子同返故乡东海(今辽宁省海城县)。吴三桂闻知此讯,颇为震惊,但认为自己乃开国元勋,功劳远在尚可喜之上,实力亦非尚可喜可比,估计清廷未必也会这样对待自己,遂约耿精忠(耿继茂之子)同时上疏,亦请求撤藩,以窥探清廷意向。果然,清廷王公大臣多主张慰留吴三桂仍在云贵,以免激起事端。只有户部尚书米思翰、兵部尚书明珠、刑部尚书莫洛等,认为吴三桂既然图谋不轨,对其撤藩必反,不撤藩亦必反,不如乘机从其所请,先发制人。康熙帝权衡利弊,立即下达全面撤藩之诏。
吴三桂接到撤藩诏书,不禁大怒,决心举兵谋反。这年,吴三桂杀死云南巡抚朱国治,自称大明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传檄四方号召反清。吴三桂命部将王屏藩由贵州北取四川,马宝由贵州直向湖南,至次年云、贵、川、湘及广西五省,已俱归吴三桂所有。耿精忠听说吴三桂举兵,又接到吴三桂派人送来的书信,也在福州响应吴三桂,迅速将福建全省及浙江、江西两省大部占领。(www.xing528.com)
在吴三桂的进攻下,康熙帝决心予以还击。他乘吴三桂主力在湖南与清军隔长江之机,紧急调整部署,派重兵坚守长江沿线要地和江西重镇南昌、赣州等地,以浙、赣为东线,以陕、甘为西线,分而制之,同时针对叛军内部矛盾,采取剿抚兼施的策略,竭力分化瓦解叛军。在西线,清廷军事打击和攻心争取双管齐下,使王辅臣归降,动摇了其他叛将,使西线叛军相继瓦解,从而打破了吴三桂与王辅臣合军,东出潼关,夺取中原的企图。在东线,清定远平冠大将军岳乐进入江西后,先攻取建昌、广信,大败耿精忠军,然后转兵西向长沙。喇布亦自南京分兵进入江西,为岳乐军后援。岳乐继而袭破袁州,自超陵围攻萍乡,歼灭吴三桂军万余人。耿精忠军在浙江和福建亦屡遭清军重创,向清军乞降,交出吴三桂所赐印信,愿随清军进剿郑经,以求立功赎罪,尚之信也不满足于吴三桂节制,在清廷召抚下归附。
吴三桂相继失去陕西、广东、福建三大援军之后,地盘日蹙。为鼓舞士气,于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三月在衡州称帝,建国号为周。八月,吴三桂暴死。清军很快便收复整个湖南,在四川和广西亦屡战屡捷,节节进逼云贵。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清军攻破昆明,延续八年之久的“三藩之乱”终于得以平息。叛乱平定后,为防患于未然,清廷决心不再设藩,且不许各封疆大吏久握兵权,从此清代再无藩镇之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