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去世后,因太子朱标先于太祖朱元璋死去,皇位传给了皇太孙朱允炆,改年号建文。这使得燕王朱棣大为不满,认为皇位应传皇子而不应传给皇孙。朱棣遂有争权夺位之心。建文帝即位以后,着手削除各地的藩王,先后灭周、湘、代、齐、岷五王,就更加危及到燕王朱棣的利益。于是,在建文元年的七月,朱棣在北平称“靖难”之师,以讨伐“奸恶”为名举兵,攻占了居庸关、怀来等要地,巩固了他在北平的势力范围。
朱棣起兵的消息传到京师(今南京)建文帝宫中,仓促之中建文帝急命长兴侯耿炳文为征虏大将军,率领30万大军北上。朱棣得知朝廷派大军来伐,便率军至涿州迎战。八月十五中秋之夜,朱棣大军袭击雄县城,歼灭耿军前锋9000人。继而又伏击耿军援兵,歼灭3万多人。建文帝一看耿军连吃败仗,便于八月底以曹国公李景隆代替耿炳文为大将军,率领50万大军再次北征。朱棣采取了诱敌之策,留小部分兵力驻守北平,他则亲自率主力北上合并宁王朱权的兵马,扩充实力。李景隆一听说朱棣北去,果然命令部队围攻北平,没想到朱棣马上回师北平,与守城的兵马里应外合,配合作战,把李军打得大败。至建文二年四月,朱棣率领10万人马与李景隆的60万人马大战于白沟河。李军在朱棣军必经之地藏了火器,朱棣军防不胜防,伤亡甚多。但到后来战场上刮起了大风,风势正好朝着李军。朱棣认为定有天助,马上采取火攻之策,乘风纵火,前后夹击,李军损兵折将10多万,大将军李景隆逃奔山东济南而去。
李景隆在败退济南的途中,尚拥兵10万,但朱棣乘胜追击,李军遭到重创。朱棣继续围攻济南,久攻不克之后,便撤回北平。建文帝看到李景隆也是不能取胜,便再次撤换大将军,命盛庸取代李景隆,带领大军进行第三次北征。兵不厌诈,朱棣佯称要进攻辽东,当兵至通州时,突然杀了回马枪,转而进攻盛军的驻地沧州。正如《孙子兵法》所云:“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结果又是连克盛军。一时间朱棣被连续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便生轻敌之心。在南下进攻东昌时,朱棣军遭到盛军火器和弓箭手的突然袭击,主将张玉战死疆场,伤亡数万人,朱棣的南下计划受阻,被迫还师北平。
朱棣回北平后,夺取京师之心不死。在建文帝三年的春天,朱棣再次率兵南下,势不可当。在夹河、滹沱河作战中,歼灭盛军16万人。建文帝一看己方败多胜少,便对朱棣采取了另外的策略。一方面下诏书说赦免燕王一切罪过,实则是诱其懈怠大意;另一方面同时发兵断其粮道,迫使朱棣北归,从而乘机歼灭。但朱棣何等聪明,马上识破此计,当机立断派其部将李远率领6000骑兵南下,在济宁、沛县的大运河上火烧盛军运粮船只,建文帝大为震惊,龙椅也坐不住了。(www.xing528.com)
朱棣率领部队经过一路苦战,到建文帝四年春天时,建文帝在淮河以北的主力已基本被消灭干净了。朱棣认为夺取京师的时机已到,便于五月挥师南渡淮河,攻克盱眙,直抵扬州,准备渡江。建文帝闻讯大吃一惊,皇叔都打到家门口了,急忙和大臣们商议对策。建文帝提出以割地求得和解,但是朱棣根本不理会,而是在六月初便渡过长江,威胁建文帝退位。大兵压境,守城将领是曾经与朱棣交过手连吃败仗的李景隆,他一看建文帝大势已去,便大开城门,迎朱棣军队入城。此时后宫起火,乱作一团,建文帝乘机逃走,不知所终。
朱棣于建文帝逃走当天进入京师,理所当然地成为大明皇帝,是为明成祖,改年号为永乐。后来明成祖迁都北京,明朝的政局逐渐走向稳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