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优化策略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优化策略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般工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主要内容如下:1.总论1.1 概述。结合产品市场调查与分析,给出可行性研究报告中产品的销售价格范围。产品方案即拟建项目的主导产品、辅助产品或副产品及其生产能力的组合方案,产品方案是在产品组合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以工艺生产过程对自动化的要求,确定拟建项目的自动化水平。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优化策略

不同行业的项目,可行性研究的重点和内容差别很大,为了使参阅者全面了解建设工程各专业在本阶段的技术要求,我们在此仍然按照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介绍的一贯做法,参阅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的《项目决策分析评价》,以一般工业项目为例进行说明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主要内容,其他工程项目按照相应行业和专业的相关编制规程或者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执行。一般工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主要内容如下:

1.总论

1.1 概述。

1.1.1 项目名称;承办单位名称、性质及责任人;投资项目性质及类型;经营机制及管理体制。

1.1.2 主办单位基本情况。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要说明现有企业概况,包括企业各生产装置、生产能力、原料供应、产品销售、员工状况、资本结构、财务状况以及企业目前存在的主要经营发展问题等。

1.1.3 项目提出的背景,投资的目的、意义和必要性。

1.1.4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依据、指导思想和原则。

1.1.5 研究范围,指研究对象、工程项目的范围,列出整个项目的工程主项。

1.2 研究结论。

1.2.1 简要的综合结论。

从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装置规模、产品方案、市场、原料、工艺技术、厂址选择、公用工程、辅助设施、协作配套、节能节水、环境保护、投资及经济评价等方面给出简要明确的结论性意见。简要说明投资项目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是否符合行业准入条件,是否与所在地的发展规划等相适应。

1.2.2 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

提出投资项目在工程、技术及经济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主要风险,提出解决主要问题和规避风险的建议。

2.市场预测分析

2.1 主要产出物与投入物市场分析

2.1.1 产品(服务)市场分析。

根据项目设定的主要产品或服务(以下统称产品),分品种、牌号及类别叙述其应用领域和用途。分析应用领域和用途变化的原因及发展趋势。要分别对国内和国外市场供应现状及预测、市场需求现状及预测、市场供需平衡分析等角度,预测项目计算期内的供需变化趋势及发展前景,分析产品发展空间以及地区间的供需差距及贸易流向。

2.1.2 主要投入物市场预测。分析主要投入物供应现状和供需平衡。分析预测设定投入物国内需求总量、消费区域分布以及消费结构变化趋势。分析预测项目计算期内的供需变化趋势及发展前景。

2.2 产品竞争力分析。

2.2.1 目标市场分析。根据产品市场分析及预测,选定目标市场。分析目标市场的供应商数量及规模。最好选择主要用户分析。

2.2.2 产品竞争力优劣势分析。

主要从目标产品的生产成本、质量、运输费用和营销手段等方面与主要竞争对手进行对比,确定产品的竞争优势和劣势,估价可能的市场份额。包括主要竞争者分析、产品质量与结构分析、产品成本和盈利空间分析、企业在组织管理和营销等方面的优劣势分析、产品竞争力综合分析。

2.3 营销策略。

对规模较大、市场竞争比较激烈的项目产品,必要时应进行营销策略研究。

2.4 主要投入物与产出物价格预测。

分析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上价格历史演变过程和变化规律,预测在项目计算期内产品价格的变化趋势。结合产品市场调查与分析,给出可行性研究报告中产品的销售价格范围。预测主要原辅材料、燃料、动力价格现状及变化趋势。

2.5 市场风险分析。

首先是识别风险因素,分析技术进步和新技术进展、新竞争对手、市场竞争的程度、政治经济以及政策条件的稳定性。然后进行风险程度估计,估计各风险因素对项目的影响程度,判定风险等级,确定项目的主要风险因素。最后研究风险对策,提出针对性的风险规避对策,避免市场风险的发生或将风险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3.建设方案

建设方案研究与比选是项目决策分析与评价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在市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多方案比选,构造和优化项目建设方案,进行估算项目投资,选择融资方案,进行项目经济、环境、安全和社会评价等,进而判别项目的可行性和合理性的基础。

3.1 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建设规模也称生产规模,是指所设定的正常运营年份项目可能达到的生产或者服务能力。产品方案即拟建项目的主导产品、辅助产品或副产品及其生产能力的组合方案,产品方案是在产品组合研究的基础上形成。根据市场预测与产品竞争力、资源配置与保证程度、建设条件与运输条件、技术设备满足程度与水平、筹资能力、环境保护以及产业政策等确定生产规模和产品方案。

3.2 生产工艺技术与装备方案研究。

技术方案研究就是通过调查研究、专家论证、方案比较、初步技术交流和询价,确定拟建项目的生产技术、工艺流程、生产配方及生产方法、生产过程控制操作规程及程序数据等,以确保生产过程安全、环保、节能、合理、通畅、有序。

3.2.1 工艺技术方案的选择。

简述国内外不同工艺的原料路线,在综合比选的基础上提出推荐技术路线,并简述推荐的理由及工艺流程及特点,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3.2.2 工艺流程和消耗定额。

确定装置规模和年操作时数。提出装置的组成及名称。列出项目所需的主要原料、辅助材料、燃料和动力的数量以及规格。简述主要工艺过程、操作参数和关键的控制方案。改、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要分别列出改造前后物料平衡情况,并根据改造方案,叙述改造后(有项目)无项目和增量的物料情况。

3.2.3 主要设备选择。

简述设备概况,列出主要工艺设备。对于进口设备,应详细阐述引进的理由、范围、方式和参考的价格。研究提出本项目主要装备国内制造供货的原则和方案、范围和风险因素等。简述关键设备选择的依据,结合工艺技术方案进行关键设备方案比选,考察成熟可靠性、安全实用性、投资造价、运行周期和费用等因素,确定关键设备选型。简述大型超限设备概况、超限内容、解决方法并列表。对改、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要简述原有设备状况。

3.2.4 自动控制。

以工艺生产过程对自动化的要求,确定拟建项目的自动化水平。

3.2.5 装置界区内公用工程设施。

根据工艺装置特点和工艺技术要求,当界区内需要单独配置公用工程或辅助设施时,应予以描述,说明其设置的必要性,并向相关专业提供条件。

3.2.6 工艺装置“三废”排放与预处理。

分别简述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废液)排放情况,如排放点、排放量、组分等。

3.2.7 装置占地与建(构)筑物面积及定员。

简述工艺装置占地、建(构)筑物面积、层数、层高及结构形式并列表。给出装置定员和岗位定员。

3.2.8 工艺技术及设备风险分析。

根据项目具体情况,识别风险因素、分析风险程度、研究并制定风险对策。

3.3 建设条件与场(厂)址选择。

建设条件与场(厂)址选择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要内容之一,在项目决策与分析中有着重要作用。

建厂条件,包括建厂地点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外部交通运输状况、公用工程条件、用地条件、环境保护条件。

场(厂)址选择应符合所在地区的规划,符合国家产业布局政策和宏观规划战略,符合国家、行业、地方政策、法律、法规等要求。场(厂)址选择应有利于资源合理配置;有利于节约用地和少占耕地及减少拆迁量;有利于依托社会或依托现有设施;有利于建设和运行;有利于运输和原材料、动力供应;有利于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劳动安全及卫生、消防等;有利于节省投资、降低成本、增强产品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

如存在多个可选场(厂)址,应归纳各场(厂)址方案的优缺点,对拟选场(厂)址从地区条件、建设条件、投资和运行费用、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进行定性和定量比较。场(厂)址比较内容可根据具体情况列表表示,通过多方面对比分析和方案比较,确定推荐场(厂)址。

提出场(厂)址推荐方案意见,说明推荐理由,论述推荐方案的主要特点、存在的问题及对存在问题的处理意见或建议。

附场(厂)址区域位置图和推荐场(厂)址方案示意图,附所在区域的土地利用规划情况和土地主管部门的意见。

3.4 原材料与燃料及动力供应。

说明主要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的种类、规格、年需用量、运输方式;项目直接采用矿产资源的,应说明矿产资源的品位、成分、储量、开采规模等初步情况;说明水、电、汽和其他动力供应动力小时用量及年需用量;对于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供应要进行方案比选,通过方案比较,选择相对优化的方案。

3.5 总图运输。

总图运输方案研究主要是依据确定的项目建设规模,根据场地、物流、环境、安全、美学对工程总体空间和设施进行的合理布置。项目性质不同,总图运输方案考虑的侧重点不同。总图运输方案包括总体布置与厂区平面布置、竖向布置、厂(场)内运输、厂(场)外运输、绿化方案以及比选方法。

3.6 工程方案及配套工程方案。

工程和配套方案是在技术方案和设备方案确定的基础上,围绕着工艺生产装置在建筑、结构、上下水、供电、供热、维修、服务等进行系统配套与完善,形成完整的运行体系。

3.6.1 工程方案。

(1)建筑和结构方案比选。

在满足生产需要的前提下,按照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结合建设场地的具体条件,合理开展土建工程方案研究。应广泛采用新结构、新构件、新材料,充分利用当地材料。

对大型建(构)筑物、重要建(构)筑物采用的结构方案应通过经济技术比选确定以节约建筑投资,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施工方便。

(2)工程方案编制内容。

不同行业工程方案编制内容差异较大,一般工业项目工程方案编制内容为:

1)工程地质概况。简述工程地质地貌概况,说明特殊地质问题。

2)建筑设计。建筑设计基本原则,应遵守国家现行标准、规范和规程设计,确保工程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美观适用。建筑设计应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积极结合当地的材料、构件供应和施工条件,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结构。建筑风格力求统一协调。在平面布置、空间处理、构造措施、材料选用等方面,应根据工程特点满足防火、防爆、防腐蚀、防震、防噪声等要求。

建筑装修标准,描述屋面、墙体、楼面、地面、门窗、天棚吊顶、内墙装修、外墙装修等要求。

3)结构设计。严格遵守国家和行业规范、标准,精心设计,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施工方便。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因地制宜结合当地情况优先考虑采用当地材料、构件等。地基处理根据当地的地质条件,结合上部结构要求确定安全、合理的处理方案。对于地震区域,根据抗震设防要求,确定合理的抗震结构形式和措施。

地基基础处理,根据工程地质情况,提出地基基础处理原则方案。

结构方案,描述主要构筑物基础和上部结构方案。

4)全厂建(构)筑物的情况,包括建(构)筑物名称、占地面积、建(构)筑物面积、结构形式等。

(3)防震抗震编制内容。

提出编制依据,包括国家对抗震方面的有关政策、法规和标准,以及地方对抗震方面的有关规定和要求。

说明工程地质地震灾害的概况,包括工程地质概况、地形、地貌、工程地质特征;抗震设防主要参数,抗震设防烈度;工程场地类别;设计地震分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工程场地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地震特征、周期值。说明抗震设计原则及措施,包括场(厂)址选择和总图布置应符合抗震要求;建(构)筑物设计应符合抗震要求,采取措施;主要设备、储罐、管道、电气等防范应符合抗震要求,采取的主要措施,等等。

3.6.2 系统配套工程。

配套工程指公用工程、辅助工程和厂外配套工程等。配套工程方案是项目建设方案的重要部分,必须做到方案优化、工程量明确。

公用和辅助工程一般包括给水排水工程、供电与通信工程、供热工程、空调系统、采暖通风系统、压缩风(含压缩空气、仪表空气)和氮气等系统以及分析化验、维修设施、仓储设施、环保设施、安全设施、消防设施等。

厂外配套工程通常包括防洪设施(如防潮防浪堤、防洪坝、导洪坝和导洪渠等)、铁路专用线、道路、业主码头,水源及输水管道,排水(包括污水管道、雨水和清净废水管道)管道,供电线路及通信线路,供热及原材料输送管道,厂外仓储及原材料堆场,固体废弃物堆场,危险废物填埋场或处置场,固体物料输送工程等。

3.6.3 服务性工程。

简述服务性工程建设内容和规模,服务对象和服务方式的确定。简述服务性工程或设施的技术方案比较过程,确定经济、合理、适用的技术方案。列出服务性工程的主要工程量、主要设备、设施配备。列出服务性工程的主要消耗定额。

3.6.4 生活福利工程。

简述生活福利工程建设内容和规模,服务对象和服务方式的确定。简述生活福利工程或设施的技术方案比较过程,确定经济、合理、适用的技术方案。列出生活福利工程的主要工程量、主要设备、设施配备。列出生活福利工程的主要消耗定额。

3.6.5 厂外配套工程。

原则上尽量依托社会力量解决或通过市场运作。若需要建设,应根据项目具体情况,说明投资建设的理由。说明水源的选择,取供水设施、输水线路等。说明公路、铁路或管道的距离。

3.7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是可行研究报告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与环境影响评价形成互为条件关系,建设项目建设方案研究为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条件,环境影响评价对环境的要求又会影响建设方案研究及其环保篇章内容的合理性,进而影响项目决策。国家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预防因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如矿产开采等)、项目建设实施后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保护各种类型的自然生态系统区域。在项目建设方案研究中必须包括环境保护方案的研究,并形成相应的环境保护篇(章)。对特殊的项目应设专篇研究生态保护问题。环境保护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国家、地方环保法规和当地居民要求。环境保护篇(章〉的编制应参照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内容,尽可能与环境影响评价保持一致。

3.7.1 项目所在地区环境质量现状。

项目所在地区环境质量(空气、水等)现状与分析。简要说明投资项目厂址的地理位置、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概况,说明投资项目可能涉及的环境敏感区分布和保护现状。简述所在地区的空气环境、水环境、声环境、土壤环境、生态环境等质量现状及污染趋势,分析说明所在地区环境质量受污染的主要原因,以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及排放指标要求。

3.7.2 执行的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标准。

列出投资项目应遵循的国家、行业及地方的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规定。根据建设地区的环境功能区划,列出投资项目执行的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包括国家和地方标准。

3.7.3 主要污染源及主要污染物。

分析说明投资项目在生产过程中的主要污染源及主要污染物。

(1)废水。包括废水排放源、排放量、污染物名称、浓度、排放特征、处理方法和排放去向等。

(2)废气。包括废气排放源(有组织排放源和无组织排放源)、排放量、污染物名称、浓度及排放速率、排放特征、处理方法和排放去向等。

(3)固体废物及废液。包括固体废物(废液)排放源、排放量、组成、固体废物类别、排放特征、处理方法和排放去向等。

(4)噪声。包括噪声源名称、数量、空间位置、排放特征、减(防)噪措施和降噪前后的噪声值等。

(5)其他。设施振动、电磁波、放射性物质等污染物的排放情况,包括污染源、数量、强度、排放特征和处理措施等。

3.7.4 环境保护治理措施及方案。

简述投资项目贯彻执行清洁生产、循环经济、节能减排和保护环境原则,从源头控制到末端治理全过程所采取的环境保护治理措施及综合利用方案,并分析说明预期效果。

(1)废水治理。简述投资项目从源头控制到最终处理所采取的废水治理措施及综合利用方案;说明投资项目主要废水处理设施的处理能力、处理工艺和预期效果等;说明投资项目废水的最终排放量、水质、排放去向和达标情况。

(2)废气治理。简述投资项目从源头控制到最终处理所采取的废气治理措施及综合利用方案;说明主要废气处理设施的处理能力、处理工艺和预期效果等,以及外排废气的达标情况和主要污染物的外排总量。

(3)固体废物(废液)治理。简述投资项目从源头控制到最终处理处置所采取的固体废物(废液)治理措施,包括综合利用、临时贮存、焚烧、填埋、委托第三方处理处置等;说明主要固体废物(废液)处理处置设施的处理能力、处理工艺(含流程示意图)和预期效果等,说明项目固体废物(废液)的综合利用量、项目自身处理处置量和委托第三方处理处置量及去向。

(4)噪声治理。简述投资项目采取的主要噪声控制措施,并分析说明预期效果。

(5)环境风险防范措施。简述投资项目采取的主要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6)其他措施。简述投资项目采取的地下水污染防治、振动治理、电磁波治理、放射性治理、绿化及生态环境保护等措施。

3.7.5 环境管理及监测。

说明投资项目环境管理机构、环境监测机构的设置情况,包括职责、定员等;说明投资项目环境监测计划,包括监测点、监测因子、监测频次和分析方法等;提出排放口规范化设置的要求。

3.7.6 环境保护投资。

汇总列表说明投资项目环境保护投资,包括环境保护设施名称、主要建设内容及处理规模、治理效率、投资额、计入比例等。

3.7.7 环境影响分析。

简述投资项目实施对环境(包括环境空气、水环境、噪声环境、生态环境等)及环境敏感区的影响。

简要说明环境影响报告书(或报告表)及其批复意见的落实情况。可行性研究报告应落实环境影响报告书(或报告表)及其批复意见的要求。

3.7.8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说明投资项目实施所存在的主要环境保护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办法。

3.8 安全、职业卫生与消防。

建设项目在可行性研究时同安全预评价以及职业卫生与消防内容形成互为条件关系,建设项目建设方案研究为安全预评价提供条件,建设方案研究及其安全篇章又要落实安全预评价对安全的要求。

3.8.1 安全。

说明采取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标准规范,包括国家和相关部门的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安全相关标准规范;项目所在地对安全的有关规定和要求。

分析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危险有害因素,包括危险物品的特性、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物品、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生产工艺、重大危险源、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危险有害因素等。环境危害因素分析,包括自然危害因素分析、周边环境危害因素分析。根据项目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阐述从厂址选择、工艺安全、总平面布置、防火防爆等方面采取的主要安全措施:厂址的安全条件、危险物品和危险工艺的监管、重大危险源的监控、控制系统和安全仪表系统、消防系统设置、防火防爆措施、其他。

3.8.2 职业卫生。

列出执行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及标准规范,包括国家和相关部门的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职业卫生相关标准规范;项目所在地对职业卫生的有关规定和要求。

职业病危害因素和职业病分析包括:周边环境职业危害因素分析、项目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和职业病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应根据其分类,对其危害特性、接触限值等进行阐述。

可能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部位和人员分析。根据项目的情况,对装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主要部位、可能接触人数、接触时间进行分析。

说明采取的职业卫生防护措施,根据项目生产过程中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应从选址、总体布局、防尘防毒、防暑防寒、防噪声与振动、采光和照明、辅助用室等方面采取职业卫生防护措施。

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设置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并配备专职或兼职的管理人员,建立相应的职业卫生规章制度。

简述项目所采取的职业卫生防护措施,能否使项目在职业健康方面达到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能否起到保护职业健康、防止职业病发生的作用。

3.8.3 消防。

说明编制依据,包括国家、行业和地方颁布的有关消防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描述项目临近单位和消防部门的消防设施和协作条件,提出可依托的可能性。

根据工程的原材料、中间产品及成品的物性,说明在储存、生产过程、运输过程等各个环节的火灾危险性,根据工艺生产和辅助设施的运行特点,说明各生产部位、建筑物、厂房等产生火灾的危险性。根据火灾危险性,确定工程各单项的火灾危险性类别。

说明采用的各专业防火措施及配置的消防系统配置

3.9 节能、节水。

3.9.1 节能。(www.xing528.com)

列出项目应遵循的主要法律、法规及设计标准,包括国家、项目所在地政府、项目所处行业及企业标准等。列出项目所需能源的品种、数量。简述能源利用特点及合理性。

全厂综合性节能技术和措施,根据项目具体情况,从项目整体优化入手,原料、产品之间是否形成产业链、热能资源是否充分梯级利用,水资源是否合理充分利用等。项目总体用能是否合理,对节能技术改造项目,明确要达到的节能目标。

装置节能技术和措施,对全厂工艺装置、公用工程、辅助生产设施中主要耗能装置分别叙述各专业设计采用的节能措施和效果。包括工艺技术节能、公用工程、辅助生产设施节能、设备和材料节能、自动控制方案节能、电气方案节能、总体布置及装置布置和管道布置方案节能、采暖通风方案节能、建筑方案节能等,计算项目万元产值或工业增加值能耗。计算主要产品的单位产品能耗指标。

根据项目具体情况,对项目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或习惯用可比能耗指标与行业或地方指标对比,有条件的应与国内外先进水平对比,说明其差距或先进性。

对能耗进行分析,包括全厂能耗构成及分析和单位产品能耗分析。全厂能耗分析,分析项目万元产值或工业增加值能耗指标是否达到国家、地方或行业规定水平。综述能耗水平,对达到的该能耗水平作必要的分析与说明。单位产品能耗分析,分品种简述能耗水平,分析项目单位产品能耗指标是否达到国家、地方或行业规定水平。有条件的可与国际、国内或行业先进水平比较,说明所处水平和形成的原因。

叙述项目能源计量仪表配置原则、能源计量配置情况。说明项目的能源管理制度、机构设置。

3.9.2 节水。

列出项目应遵循的主要法律、法规及设计标准。包括国家、项目所在地政府、项目所处行业及企业标准。列出项目所需水资源的品种、数量。简述水资源利用特点及合理性。

简述水资源供应状况,分析水源、供应能力、供应方案、长期供应稳定性、在量和价方面对项目的满足程度、存在问题及风险。

根据项目具体情况,从项目整体优化入手,说明项目总体用水和水资源利用的合理性。对全厂工艺装置、公用工程、辅助生产设施中主要耗水装置分别叙述采用的节水措施和效果。

列出水耗指标并进行分析:

水耗指标包括项目新鲜水耗、项目万元产值或工业增加值水耗、主要产品的单位产品水耗指标、水的重复利用率、冷却水循环率、新鲜水利用系数、污水回用率。

根据项目用水的构成和用水特点,分析节水的潜力。

用水计量和管理,说明项目用水计量仪表配置、管理情况。

3.10 项目组织与管理。

3.10.1 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1)企业管理体制及组织机构设置。简述企业管理体制及其确定原则,列出企业管理组织机构,附管理机构设置示意图。

(2)生产班制与人力资源配置。根据国家、部门、地方的劳动政策法规,结合项目具体情况,提出生产运转班制和人员配置计划。

(3)人员培训与安置。根据国家、部门、地方的劳动政策法规,结合项目具体情况,合理招聘各种层次人员。

3.10.2 项目实施进度与计划。

(1)建设工期。建设工期一般是指从拟建项目永久性工程开工之日到项目全面建成投产或交付使用所需要的全部时间。

建设工期可参考有关行业部门或专门机构制定的建设工期定额和单位工期定额,也可采用已建工程的经验数据。通常建设工期应根据项目建设内容、工程量大小、建设难易程度以及资金保障程度、施工条件和管理组织等多因素综合研究确定。

(2)项目实施进度与计划。

1)项目组织与管理。根据项目主办单位意见结合项目具体情况,提出项目组织管理方案。

2)实施进度计划。根据项目性质,结合以往工程项目经验,确定合理的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3)项目招标内容。根据项目性质,对于政府投资项目,应按照有关规定编制项目招标内容。具体内容包括①投资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重要设备、材料等采购活动的具体招标范围(全部或者部分招标)。②投资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重要设备、材料等采购活动拟采用的招标组织形式(委托招标或者自行招标)。拟自行招标的,还应按照《工程建设项目自行招标试行办法》规定报送书面材料。③投资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重要设备、材料等采购活动拟采用的招标方式(公开招标或者邀请招标),国家重点投资项目拟采用邀请招标的,应对采用邀请招标的理由作出说明。

4)代建制内容。根据项目性质,对于政府投资项目,应按照有关规定编制项目代建制内容。具体内容包括:代建单位的选择标准及要求、代建单位的选择过程、代建方式的确定、不予招标或不宜招标的说明。

5)主要问题及建议。分析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影响计划实施进度的因素,提出防范措施和解决建议。

4.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4.1 投资估算。

4.1.1 投资估算编制依据及说明。

投资估算编制说明。说明项目的性质;描述投资估算的范围;简述项目生产规模,生产装置主要内容以及拟采用的主要技术路线,配套工程及相应的公用工程等主要内容。

说明投资估算编制依据。包括地方、行业有关投资估算编制办法或概算编制规定等;国家、行业以及项目所在地政府有关部门的相关政策与规定;价格和取费参考有关资料信息;其他有关依据和说明。

4.1.2 建设投资估算。

按照项目划分,建设投资估算分为固定资产费用、无形资产费用、其他资产费用和预备费用。按照费用划分,建设投资估算分为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安装工程费、建筑工程费和其他工程费。按照对投资项目投资控制的要求,建设投资估算分为静态投资和动态投资两部分。

投资估算要根据工程量和各专业条件,在能采用“工程量法”的情况下,采用工程量法估算;在不能采用工程量法估算时,应结合已建同类型装置的投资数据,应用“生产规模指数法”或“比例估算法”,估算该生产装置投资。既不能漏项,又要合理估价,达到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估算作为决策投资的要求。投资估算的编制应附建设投资估算表。

4.1.3 单项工程投资估算。

对于大型联合生产装置投资项目或有多套生产装置的投资项目,还要求对各生产装置和其配套设施编制单项工程投资估算表。

对于投资规模不大,工程比较简单的改、扩建和技术改造(含更新)投资项目,可以简化编制单项工程投资估算表。

4.1.4 建设期利息估算。

根据资金使用计划和借款条件,分别计算不同资金使用条件下的建设期利息并汇总,应附建设期利息估算表。

4.1.5 流动资金估算。

流动资金估算应采用分项详细估算法,包括应收账款、存货、现金、应付账款等费用估算。特定情况或小型项目可以简化采用扩大指标估算。

4.1.6 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铺底流动资金。

4.1.7 投资估算分析。①按项目划分进行比例分析;②按费用划分进行比例分析;③对特殊项目或费用进行分析。

4.1.8 提出投资中按规定可以抵扣的增值税额。

4.2 资金筹措。

4.2.1 资金来源。

(1)权益资本。权益资本是指在项目投资中由投资者认缴的出资额,是项目的非债务资金,项目法人不承担这部分资金的任何利息和债务。权益资本是获得债务资金的信用基础之一,筹措资金时在以国家规定的不同行业投资项目应达到的项目资本金比例(即权益资本的比例)作为最低要求的同时,还应考虑债权人的要求。

上报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审批的项目,30%的铺底流动资金必须是权益资本。

(2)债务资金。债务资金是以负债方式从金融机构、证券市场等资本市场取得的资金。债务资金筹措可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

直接融资主要包括企业债券、国际债券。

间接融资主要包括商业银行贷款、政策性银行贷款、外国政府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出口信贷、银团贷款等。

(3)准股本资金。准股本资金是一种既有权益资本性质,又有债务资金性质的资金。准股本资金主要有优先股股票、可转换债券。

(4)融资租赁。融资租赁是资产拥有者在一定期限内按照规定的合约将资产租给承租人使用,由承租人分期付给一定的租赁费的融资方式。可行性研究中若采用此种融资方式,需要明确租赁方案,并作专门研究。

4.2.2 资金使用计划。

根据项目的实施计划、资金的筹措情况以及使用条件等编制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表。

4.2.3 融资成本分析。

主要分析计算债务资金成本、权益资本成本和加权平均资金成本。

4.2.4 融资风险分析。

根据融资成本的分析和资金的使用条件,结合项目财务分析结果,向投资者提出风险提示。对项目融资的投资项目,要结合项目具体情况,在作融资成本分析的同时,专题作风险分析。

4.2.5 融资渠道分析。

包括政府资金介入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分析、吸收其他不同渠道资金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分析、提出资金构成的建议。

5.财务分析

财务分析,又称财务评价,是项目决策分析与评价中为判定项目财务可行性所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是项目经济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投融资决策的重要依据。财务分析是在现行会计规定、税收法规和价格体系下,通过财务效益与费用(收益与支出)的预测,编制财务报表,计算评价指标,考察和分析项目的财务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财务生存能力,据以判断项目的财务可行性,明确项目对财务主体及投资者的价值贡献。

5.1 产品成本和费用估算。

5.1.1 成本和费用估算的依据及说明。①项目所在地区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②公司或企业有关规定和文件;③有关参考信息、资料来源;④有关方面合同、协议或意向;⑤对所采用的依据加以说明。

5.1.2 成本和费用估算。

成本和费用估算的方法主要有生产要素估算法和制造成本加期间费用估算法。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一般可按生产要素法估算,有特别要求时,可按制造成本加期间费用法估算。

5.1.3 成本和费用分析。

对成本构成项目和费用比例进行简要分析,根据项目特点与行业普遍水平比较,提出建议。

单位成本分析,为配合竞争力分析,必要时进行单位成本分析,并与行业水平比较或竞争对手比较。

对应市场价格,作不同价格条件下的成本分析。

5.2 销售收入和税金估算。

5.2.1 销售收入估算。

销售收入是指投资项目销售产品或者提供服务获得的收入,是折现现金流量表中现金流域的主要项目之一,也是利润与利润分配表的主要科目之一。

销售收入估算的基础数据包括产品或服务的数量和价格。

5.2.2 税金估算。

销售产品或服务涉及的税费主要有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等。

5.3 财务分析。

5.3.1 财务分析的依据及说明。①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②企业有关规定和文件;③有关参考信息、资料来源;④对所采用的依据加以说明。

5.3.2 财务分析的报表。①项目投资财务现金流量表;②权益投资财务现金流量表;③投资各方财务现金流量表;④利润与利润分配表;⑤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⑥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⑦资产负债表。

5.3.3 财务分析指标。

(1)盈利能力分析。

静态指标,包括项目息税前利润(EBIT)、项目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经济增加值(EVA)、利润总额、税后利润、总投资利润率、权益投资净利润率、投资利税率等。

动态指标,包括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项目财务净现值(FNPV)、权益投资内部收益率(EFIRR)、投资各方财务内部收益率等。

(2)偿债能力分析。利息备付率、偿债备付率、借款偿还期等。

(3)财务生存能力分析。分析是否有足够的净现金流量维持正常运营,尤其是在项目投产初期。分析各年累计盈余资金是否出现负值,是短期还是长期,对出现负值的原因进行分析。

非经营性项目通过财务生存能力分析提出需要政府补助维持项目持续运营的费用。

5.3.4 不确定性分析。

(1)敏感性分析。根据项目具体情况,找出项目的敏感因素,选择各敏感因素的变化率,计算对项目盈利能力的影响。通过敏感性分析,计算敏感度系数和临界点,确定敏感程度。绘制敏感性分析图。

(2)盈亏平衡分析。计算盈亏平衡点,一般用生产能力利用率或产量表示,分析结果表示项目经营的安全程度。

5.4 改、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财务分析特点。

“有无对比”是可行性研究的基本法则之一,改、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是使用“有无对比”分析法的典型项目。

新设项目法人项目,“无项目”和“现状”均为零,“有项目”状态即为拟建项目实现目标,此时“新增”“增量”“有项目”数据均相同。

既有项目法人项目,在确定的项目范围内,若“现状”在“无项目”状态下维持不变,且“有项目”对“现状”也不产生直接影响,则此时“新增”与“增量”相等。

准确分析“无项目”状态和界定项目范围是“有无对比”分析的关键。

调查既有企业的基本情况,包括企业资产、经营和财务状况,既有企业要提供最近几年的财务报表,包括利润与利润分配表、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等。

判断“无项目”状态下,既有企业项目范围内生产经营状况、资产状况可能的变化以及可能的投资情况等。分析“有项目”状态下在项目范围内对既有企业的影响,必要时要做总量分析。“有无对比”分析的主要财务分析指标是增量财务内部收益率和增量财务净现值。同时参考还款资金的自足性和项目对既有企业绩效的改善程度。

5.5 非工业类项目评价特点。

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原建设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专门介绍了非工业类特殊行业的项目评价特点与评价方法,若遇到非工业项目时,应参照其规定执行。

5.6 其他特殊项目。

其他特殊项目包括科研开发项目、产业化项目等,以及安全、环保、设备更新等,政策性搬迁等项目,各类特殊项目应根据项目具体情况,按照委托方的要求,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般来说,此类项目以费用效果分析为主,必要时可按有无对比分析。

6.经济分析

经济分析按合理配置资源的原则,采用社会折现率、影子汇率、影子工资和货物影子价格等经济分析参数,从项目对社会经济所做贡献以及社会经济为项目付出代价的角度,识别项目的效益和费用,分析计算项目对社会经济(社会福利)的净贡献,评价项目投资的经济效率,也即经济合理性。

6.1 经济分析主要报表。

经济费用效益分析主要报表是“项目投资经济费用效益流量表”。辅助报表一般包括建设投资调整估算表、流动资金调整估算表、营业收入调整估算表和经营费用调整估算表。如有要求,也可以编制国内投资经济费用效益流量表。

编制项目投资经济费用效益流量表有两种方式,可以按照效益和费用流量识别和计算的原则和方法直接进行编制,也可以在财务现金流量的基础上进行调整编制。

6.2 主要经济分析指标。

通过“项目投资经济费用效益流量表”计算经济净现值(ENPV)和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指标。

6.3 敏感性分析。

根据项目具体情况,找出项目的敏感因素,选择各敏感因素的变化率,计算对项目盈利能力的影响。

6.4 部分行业项目特点。

6.4.1 交通运输项目的直接效益体现为时间节约的效果,可结合项目的具体情况计算。

6.4.2 教育项目、医疗卫生和卫生保健项目等的产出效果表现为对人力资本、生命延续或疾病预防等方面的影响,可按人力资本增值的价值、可能减少死亡的价值,以及减少疾病增进健康等的价值估算方法并结合项目的具体情况计算。

6.4.3 水利枢纽项目的直接效益体现为防洪效益、减淤效益和发电效益等,可按照行业和项目具体情况分别估算。

6.5 费用效果分析指标。

费用效果分析基本指标是效果费用比(RE/C),即单位费用所达到的效果,习惯上也可以采用费用效果比(RC/E)指标,即单位效果所花费的费用。

7.风险分析

风险分析作为可行性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贯穿于项目分析的各个环节和全过程。即在项目可行性研究的主要环节,包括市场、技术、环境、安全、消防、投资、融资、财务、经济及社会分析中进行相应的风险分析,并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和评价。投资项目的主要风险包括市场风险、技术与工程风险、组织管理风险、政策风险、环境与社会风险等。风险分析编制的内容如下:

7.1 风险因素的识别。

应针对项目特点识别风险因素,层层剖析,找出深层次的风险因素。

7.2 风险程度的估计。

采用定性或定量分析方法估计风险程度。

7.3 研究提出风险对策。提出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防范和控制风险的对策建议。

7.4 风险分析结果的反馈。在可行性研究过程中应将风险分析结果随时反馈于项目方案的各个方面,以便调整完善方案,规避风险。

7.5 编制风险与对策汇总表。将项目的主要风险进行归纳和综述,说明其起因、程度和可能造成的后果,以全面、清晰地展现项目主要风险的全貌,将风险对策研究结果汇总于表。

7.6 风险结论与提示。

8.研究结论

8.1 综合评价。

对可行性研究中涉及的主要内容,概括性地给予总结评价。

8.2 研究报告的结论。

对可行性研究中涉及的主要内容及研究结果,给出明确的结论性意见,提出项目是否可行。

8.3 存在的问题。

对项目可行性研究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进行汇总,并分析问题的严重性以及对项目各方面的影响程度。

8.4 建议及实施条件。

明确提出下一步工作中需要协调、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建议,提出项目达到预期效果需要满足的实施条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