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东海事民俗博物馆是以庆安会馆和安澜会馆为载体,以建筑的使用功能为线索,展示浙东地区妈祖文化、海事民俗、会馆商贸活动以及其建筑艺术特色的场所。
(1)庆安会馆
庆安会馆,又名“甬东天后宫”“北号会馆”,既是祭祀航海保护神妈祖的殿堂,又是甬埠北洋船商的行业联络场所。它是浙江省唯一保存完整的会馆建筑群体,也是我国七大会馆建筑之一(在七大会馆中,唯宁波的庆安会馆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庆安会馆同时也是我国现存著名的八大天后宫之一,是天后宫与会馆合一的典型。庆安会馆南临安澜会馆(南号会馆),形成了宁波独有的南、北两会馆并立的格局。庆安会馆坐东向西,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采用中国传统的院落和空间围合手法,沿纵轴方向层层推进。现存建筑沿中轴线有宫门、仪门、前戏台、正殿、后戏台、后殿、左右厢房、耳房以及其他附属用房等。宫门是庆安会馆的入口,为三开间、抬梁式、双卷棚、硬山顶、三马头封火山墙。仪门又称二门,为五开间、穿斗式、重檐硬山顶、四马头封火山墙。前戏台为敬神演戏时用,为歇山顶,筒瓦覆面,翼角起翘,台内藻井为穹隆式结构。前戏台左右两侧为前厢房,面阔四间,楼上安装折锦栏杆,并设花窗,楼下敞开式,檐口用方形石柱,磨砖内墙。正殿是祭祀妈祖的神殿,是庆安会馆的主体建筑,为五开间、重檐硬山顶、明间抬梁式,次间、稍间穿斗式,前设双廊卷棚顶,五马头封火山墙。梁架结构为中间五架抬梁、前后双步梁,下檐饰鸳鸯式卷棚。明、次三间屋顶做成假歇山,四角翼然。次间与稍间之间用磨砖墙分隔。后戏台建筑形制与前戏台基本相同。后戏台左右两侧为后厢房,面阔三间,建筑形制与前厢房相同。后殿原为庆安会馆董事会日常管理用房,重要会议以及每年春秋同业聚会,多在楼上进行,为五开间、重檐硬山顶、明间抬梁式,次间、稍间穿斗式,前后廊卷棚顶,四马头封火山墙。庆安会馆的建筑采用宁波传统的砖雕塑、石雕和朱金木雕工艺进行装饰。现尚存近200幅雕刻作品,其中砖雕雕刻细腻,以民间传说、山水花鸟和动物为内容,分布在门楼和内部高大的马头墙上;石雕为正殿一对蟠龙檐柱和一对凤凰牡丹檐柱,柱高4米多,用青石镂空雕成,形态逼真;布置在梁、枋等构件上的朱金木雕作品历经百年仍光彩夺目。
庆安会馆
庆安会馆始建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咸丰三年(1853)落成,是当时甬埠9家北洋船商捐资创建,原有建筑中的接水亭、部分厢房、偏屋及正殿天后神像被毁。历史上每逢农历三月二十三妈祖诞辰和九月初九妈祖升天日,航商、渔民聚集在会馆,演戏敬神、祭祀妈祖,仪式隆重。
新中国成立后,庆安会馆先后由江东区校办工厂、江东区青少年宫、木行路小学使用。1977年,由宁波市文化局接管庆安会馆,并组织对破损严重的庆安会馆进行维修。2001年年底,维修工程结束。(www.xing528.com)
(2)安澜会馆
安澜会馆,又名“南号会馆”,是同业航海之人聚会和祭祀妈祖的地方。安澜会馆整体建筑坐东朝西,依次为宫门、前戏台、大殿、后戏台和后殿,建筑面积达1700平方米。宫门为五开间重檐硬山顶,弓形兜墙,甬式抬梁式卷棚。前戏台是舶商船工祭祀天后妈祖演戏之处,歇山顶建筑,穹隆顶藻井,台顶采用牌科昂拱收叠,自然拢音。前厢房,原是安澜会馆观戏之地。大殿,为安澜会馆核心建筑,五开间重檐硬山顶,梁架结构宏伟,卷棚梁、雀替、额枋均饰有精致的雕刻图案,明、次三间栋脊檀上描龙凤图案。殿内供奉妈祖彩塑神像,设十八般兵器、仪仗牌等,是祭祀天后妈祖的主要殿堂。后戏台,是会馆同行庆典演戏之处,建筑形制与前戏台基本相同。后殿为五开间抬梁式重檐硬山顶建筑,是会馆祭祀、同业聚会、观戏、憩息之地。安澜会馆是由宁波南号船商于清道光六年(1826)捐资兴建,2000年宁波市政府将之迁建于庆安会馆南侧,2001年对宫门、前戏台进行了修复,2002年对后戏台、后殿进行了修复。
2001年年底,维修工程结束,庆安会馆和安澜会馆一起被辟为浙东海事民俗博物馆。浙东海事民俗博物馆为中国首个海事民俗馆。
浙东海事民俗博物馆[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