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休宁县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与历史

休宁县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与历史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解放前夕,改建为省立(屯溪)第十图书馆,汪则之任馆长。1913年1月由胡晋接任校长,经三次迁徙,最后在休宁县万安镇新棠村定址。该校有图书馆委员会及各种学术研究会。每人年缴图书馆书费师范生2元、初中生1元。此外,该校有图书委员会分类指导学生阅览,每学期添置书籍,由图书委员支配办理。

休宁县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与历史

(一)公共图书馆

休宁县立民众教育馆,创自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2月,有成人阅览室、儿童阅览室、阅报室、巡回文库,有壁报。至于各项事业中,效果最佳者,为壁报及通俗演讲。

屯溪图书馆,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2月,屯溪公园迎旭厅内,始陈列有中央日报申报大公报东方杂志、中外问题、中学生、良友画报、现代父母等15种报刊,供群众阅览。这可以说是屯溪图书馆事业之滥觞。1941年(民国三十年)7月,省立屯溪民众教育馆成立,馆址在屯溪西镇街牛壑底庐阳公所内。1943年(民国三十二年),奉命迁至屯溪公园,其中图书阅览部分与迎旭厅阅览室合并,是为屯溪图书馆的雏形。解放前夕,改建为省立(屯溪)第十图书馆,汪则之任馆长。1949年,屯溪解放,屯溪图书馆仅有各种图书2300多册和一些旧的报章杂志。

(二)学校图书馆

1.省立二师图书馆

1913年(民国二年)4月,紫阳师范学堂改为安徽省立第五师范学校,1914年(民国三年)2月更名为省立二师。1913年1月由胡晋接任校长,经三次迁徙,最后在休宁县万安镇新棠村定址。经胡晋接细心筹划,至1924年(民国十三年),校舍发展到500间,并在亥山建图书馆,藏书15400余册。供教学参考及学生课外阅读之用的图书是学校积极采购的项目之一,从类别看,涉及人文社会自然科学的主要领域,“中外图籍均略备,而关于国学者较多”,对于与当地经济联系较为密切的商业农业书籍也多有采购。省立二师也争取外地学校等单位的捐赠(民国六年至民国七年就得到江苏各校捐赠的报刊近百种,更鼓励本校教员自编,从起初的油印到石印,质量逐步提高。民国十一年,还由校友等集资,先后购置了《大藏经》414册、《续藏经》各1部,到民国十六年,学校共有图书19014册,价值4188.35元。)

2.省立第二中学图书馆

省立第二中学图书馆,创自1930年(民国十九年)冬,在休宁省立第二中学校内。建筑费为1万余元。馆舍楼房,上下共12间,楼上6间为书库及参考书陈列室、办公室、馆员室,楼下6间为阅书室2间、报章杂志陈列室1间、教职员阅书室1间、校工室1间。教职员座位11个、学生及校外人员座位60余个。平均每日阅者30人至40人,每日阅览时间上午8时至12时,下午1时至5时。中文书22772册,西文书921册。杂志10余种,日报6种。书籍用杜威十分法,著者号码用四角检字法,有书本目录。中学部400余人,每学期每人缴图书费1元。馆内职员2人,每月各支薪俸40元。该校有图书馆委员会及各种学术研究会。

3.省立徽州中学图书馆

省立徽州中学(校址在休宁县万安镇),前身是省立二师和二中,在战时是皖南最好的一所省立中学,1938年上半年,日寇的飞机炸毁了这个学校的藏书楼,几万册图书被炸毁,包括不少明清善本古籍。(www.xing528.com)

4.省立第四女中图书馆

省立第四女中图书馆,馆址在休宁屯溪隆阜,创自1932年(民国二十年)。馆舍共5间,藏书室2间,阅书室3间,平均每日阅者20人至30人。藏线装书共7291册,大部有四部丛刊、百衲本二十四史、万有文库、二十四史、汉魏书、涵芬楼丛书。平装书共365册。杂志有中文杂志15种、西文杂志3种,日报11种。书籍参照杜威分类法。每人年缴图书馆书费师范生2元、初中生1元。管理员薪俸40元。此外,该校有图书委员会分类指导学生阅览,每学期添置书籍,由图书委员支配办理。

(三)私人图书馆

1.休宁戴氏私立东原图书馆

休宁戴氏私立东原图书馆,经梁启超等发起,为纪念戴东原诞辰200周年所创办,创自1924年(民国十三年)1月,馆址在屯溪隆阜。梁启超在他的《东原图书馆缘起》开头,便这样写道:“戴东原先生为前清学者第一人。其考证学,集一代大成;其哲学,发二千年所未发。虽年享中寿,未见其止。抑或就者,固己‘震铄往禩、开拓来许’矣。岁癸亥十有二月二十四日,为先生二百生日,邦人士正谋所以讲明先生之学而衍其绪者,而东原图书馆亦于是经始焉。”又戴氏裔孙戴英的《隆阜戴氏私立东原图书馆记》云:“隆阜一村,自入民国,受新潮之鼓荡,文化事业逐渐发达;学校林立,弦诵相闻;实业教育,相互竞进。誉者至谓为新安文化之中心点。顾以数千百莘莘学子,课余之暇,不可无参考补习之图书报纸。而一般被经济所压逼,未能受正当教育之青年,尤不可无校外之设备,以为自由补充智识之机构。使其精神才力,日用于正当之途轨。则放辟邪侈之念,自无从发生。此图书馆之设,所以不容缓也。”这就是当时办馆的历史背景和办馆的真正动机。馆长是戴祖荫(绳武),负责全面工作。下有总务戴琴泉,主任吴品芬、戴龙孙,常务主任鲍光同,编辑员戴伯符等主持日常的总务、选购、编目、出纳、典藏、装订等各项工作。馆址设在濒临横江的摇碧楼内。馆内辟有藏书室、图书室、女界阅书室、阅报室和儿童阅书室等。经过购置、赠予、寄存和“尽先人数十年来所庋藏”,馆内藏书,“几四万卷”。

至1931年(民国二十年),馆舍9间,不仅设藏书室,还开设有阅书室3间,平均每日阅者10余人。线装书417册,大部为古今图书集成、四部丛刊、戴氏遗著、万有文库,平装书7023册,杂志6种、日报2种。书依杜威分类法分类,有目录卡片。经常费及购书费无定额。

1937年,抗战军兴,东原图书馆,为避免空袭,将7319册重要图书,包装成30(茶)箱,送往休宁凹上自然村毕凤仂家寄存保管。自该馆这部分重要图书运出寄存以后,也就意味着这所经历了十三个风雨春秋,颇具规模图书馆的结束。1956年全部捐献给人民政府。其中2632册比较珍贵的戴氏遗书调省图书馆收藏

2.鬲山阅报社

鬲山阅报社,由李大千先生创办。抗日战争期间,中共地下党员李大千栖身于鬲山观音上殿内。他生活虽是清贫,然启迪社会,宣传抗日之心不减。经一番苦心筹划,于1943年(民国三十二年)正式成立“安徽省立屯溪民众教育馆阅报社”,简称“鬲山阅报社”,至1949年(民国三十八年)初结束。它的独特之处,除了借阅图书、报刊以外,还举办常年金石书画展。馆内报章杂志、图书画册,除了一部分是李大千先生私藏者外,其余都是李大千先生及其夫人张多女士自费购置。书刊内容,以通俗进步读物为主和宣传抗日居多。其中有份《鳄鱼》杂志,解放后才知是苏联的讽世刊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