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社会教育机关名目繁多,且很不稳定。社会教育的中坚是民众教育馆,民众教育馆中大都设有图书部和民众阅报处。
民众教育馆渊源于通俗教育讲演所和通俗教育馆,是实施社会教育的中心机关和综合机关。从1918年兴办第一所通俗教育讲演所到1949年,经历了31个年头,其变革过程可以分为发展、恢复、调整、停闭四个阶段。
1915年7月,教育部为促进民众教育的实施,特设通俗教育研究会,以研究通俗教育事项,改良社会,普及教育为宗旨。嗣后颁发了《通俗教育讲演所规程》《通俗教育讲演规则》,并通令各省兴办通俗教育事业。遵照这一部署,安徽陆续办起了一些通俗教育馆、所。截至1929年底,设省立通俗教育馆3所,县立通俗教育馆13所,计16所。三所省馆是:省立第一通俗教育馆,设在安庆;省立第二通俗教育馆,设在芜湖;省立第三通俗教育馆,设在蚌埠。十三所县馆是:蒙城、定远、郎溪、和县、繁昌、当涂、绩溪、太和、亳县、宿松、休宁、风台、阜阳县立通俗教育馆。1930年,通俗教育馆改名为民众教育馆。省立三所通俗教育馆分别改名为省立第一、第二、第三民众教育馆。县立民众教育馆,1930年18所,1932年36所,1933年51所。1935年10月,教育厅公布《修正安徽省各县县立民众教育馆暂行规程》,重申:“各县为实施民众教育起见,应设立民众教育馆”,县馆又有发展。“七七”事变前夕,增至59所(连同省馆计62所),达到每县1所。
抗日战争爆发后,民众教育馆多因战事影响而停办。就省馆而言,战前三所悉遭日本侵略军摧毁,一时无法恢复。1941年6月,教育厅特于皖南地区党政中心屯溪,设省立民众教育馆1所,以辅导皖南22县推行民众教育。这是抗战期间安徽唯一的省馆。至于县馆,抗战初期,仅存设于安全县的10所。嗣以部分沦陷区相继克服,战局渐趋稳定,教育厅乃通知各县,限于1940年2月,将原有民众教育馆一律恢复,以加强民众教育工作;因情况特殊届时不能恢复的县,应成立流动施教团,发动当地知识分子深入乡村,训练民众。至当年9月,计恢复36所。1943年,教育厅为推进战区民众教育事业,特准巢县、怀远等县恢复民众教育馆,并饬令宿松、太湖、桐城等县民众教育馆,由县政府拨款恢复。至1945年7月抗战即将取得最后胜利时,已有45县恢复设馆,每县1所。(www.xing528.com)
抗战胜利后,教育厅对民众教育馆的设置作了调整。省馆方面,由于皖南行署撤销,屯溪人口锐减,乃将屯溪馆迁至安庆,恢复安庆馆。芜湖馆仍在原址恢复设置。蚌埠因有市立民众教育馆1所,颇具规模,足以适应地方需要,故该处省馆未予恢复。对于县馆,视其经费来源与办理实绩,调整建制,划定级别如下:经费宽裕、过去办理有成绩的,一律提为甲级馆,按规定标准,筹措经费,以利工作;经费困难、过去办理无成绩的,裁撤建制,馆务并入县立中学或示范小学兼办;介于这两类之间的,保留设置,划为乙级或丙级馆,继续办理。经过调整,全省设省馆2所,县市馆31所,计33所。
解放战争开始后,民众教育馆基本处于停闭状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