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立图书馆,以下简称省立图书馆,是中国创办较早的省级公共图书馆之一。从公共藏书楼建立到新式图书馆萌芽;从最初艰难发展到创立安徽省立图书馆;从崭露头角、振兴发展到屡经劫难、数次损毁,民国时期的安徽省立图书馆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发展阶段。
省立图书馆是从前清学堂的藏书楼经过整编而来,据1933年安徽省立图书馆编《安徽省立图书馆概况》记叙:“安徽之有图书馆,实以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学务公所主办之藏书楼为嚆(hāo)矢。先是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省城设求是学堂,为安徽有新式学校之始,但书院尚存在如故。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清廷下诏改全国书院为学堂。次年遂移求是于梓潼阁老书院遗址,而改为大学堂。复就安庆拐角头敬敷书院之原址设立藏书楼,以保存敬敷书院之藏书。是为本馆前身。”据此,省立图书馆的前身,为省学务公所主办的藏书楼。1898年,安徽省设立求是学堂。1901年,清政府下诏改书院为学堂,各省建立藏书楼。
1901年何熙年撰写《皖省藏书楼同人广告本省宦绅公启》,详述创办藏书楼宗旨及建设藏书楼经过等,并决议在已被废止的敬敷书院旧址创办书楼。在何熙年的大力倡导下,一时间官绅群起,纷纷捐款资助,购置了大批书籍、图画、器具,1901年4月在安庆姚家口租用民房18间开办藏书楼,并在《皖省绅士开办藏书楼上王中丞公呈》中拟定了《皖省藏书楼开办大略章程十二条》。章程中规定藏书原则:“凡藏书楼筹建之初,属有益经世之学,无论古今中外,均须随时增购,以供众览,庶备讲求实学、转移风气之用。”1901年10月,该楼正式开放,“有志学问之士,无论何省籍贯,均许来楼阅抄。”
安庆敬敷书院原有大量藏书,但1853年(咸丰三年)太平军攻占安庆城,整个藏书毁于一旦。二十二年后,1875年(光绪元年),安徽布政使孙衣言,倡捐书籍数百种,存于安庆试院,以便住院学生诵习。这些倡捐书籍后存于敬敷书院。省学务公所建藏书楼后,陈独秀、潘瑨华、房秩五、丁同宣等,在藏书楼内附设书报社,供人阅览,并公开讲演,宣传革命。1902年春与1903年5月17日,陈独秀等人两次在藏书楼发起爱国演说会,反对清政府与俄国签订新约。丁同宣因此被捕,藏书楼被封停办。
1904年(光绪三十年),清廷颁诏书改新教育系统,大学堂改称高等学堂,数所高校纷纷置备新籍,但并未顾及社会大众阅览。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安徽巡抚冯煦奏采访皖省遗书,拟建“皖省图书馆”,后因清政府被推翻,此事搁置。1909年(宣统元年),清政府学部提出倡办图书馆的奏议;次年,清政府颁布《京师图书馆及各省图书馆通行章程》,第一次明确了“图书馆”名称的法定地位。宣统年间(1909年至1911年),吴传绮私设图书馆于孝肃路南大弓箭巷,免费对外借阅,此为安徽私立图书馆之先声。但不久,即因辛亥革命而停办,“皖垣书坊冷肆中,时有精椠(qiàn)书籍及旧拓牌板出售。”
辛亥革命之后,学务公所藏书楼和安庆各新建的学堂藏书大量散失,流落坊间。邓绳侯重视教育,在安徽各学校讲课期间,他担心典籍沦亡,倡议设置图书馆来保存这些典籍,并在风节井街租赁两间房屋,把此前安徽省藏书楼高等学堂散失的藏书和在坊间所买的书,存放在一间屋子里,以供大家阅览,安徽省从此有了公立图书馆。(www.xing528.com)
1912年(民国元年),安徽首任都督孙少侯(毓筠)令姚孟振为经理,负责收集安庆各衙署、学堂遗书,集中于安庆育婴堂之蒙养院,拟筹建全皖图书馆。未几,师范、法政及高等学堂恢复开办,图书馆所收自各校的图书,遂分别交还各校,但学务公所藏书楼及各衙署的书籍,仍存馆内。1912年6月,姚孟振辞职,学务公所旧藏书楼及各衙署之书被高文伯接收。当时,邓绳侯任安徽都督府教育司长,指定旧提学使署为图书馆址,“颇有改图书馆为省立之意”“以餍(yàn)全皖士子之望”。不久,邓绳侯去世,江彤侯继任教育司长,决定筹设省城图书馆。1912年12月,教育厅将文昌宫存古学堂划拨为图书馆馆址。1913年1月,方培良被正式任命为省立图书馆经理(馆长)。方培良上任即对馆舍进行修缮,并集中原藏书楼及各衙署之书籍2000余种。1913年2月10日,省立图书馆在安庆正式开馆,图书馆经常费及开办费列入教育经费概算内,自此,省立图书馆馆址与经费得以确定。
附录一
安徽省立图书馆成立史料[摘自《学风》(安庆),1934年第3期]。
本馆成立经过,据馆存卷宗,以方经理呈报修理工竣一稿为最早,寻其成立渊源,则邈不可得。访问故老,亦率记忆难清,语焉不详。方以为憾。去年奉教育厅令,将安徽省公署教育旧档,移交整理。始于其中发现本馆成立经过大概。但清末学务公所办藏书楼情形如何,现尚未能发现。今值二十一周年纪念,用抄有关本馆史料之旧卷,披露于次,盖鉴往所以知未来,谈古亦正可乐今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