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重要性与多样性:儿童语言教育的整合探讨

重要性与多样性:儿童语言教育的整合探讨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儿童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语言教育的要求,落实语言发展的教育目标,针对现代社会的需要,我们认为在组织实施中应这样落实儿童教育的整合性和多样性。语言教育活动内容的整合性,即教育者充分意识到儿童语言发展与其他智能、情感等方面的发展是整合一体的关系。

重要性与多样性:儿童语言教育的整合探讨

柏拉图说:“语言教育的工具,它既是教师的工具,也是儿童学习的工具。”语言是社会信息的主要载体,是全民族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在我们国这个有着多民族语言,多种方言的社会里,学前儿童需要学会本民族语言或本地区方言,才能与人们进行交际;同时要学会全社会通用普通话,才能为日后更广泛的交际打好基础。

专家对儿童语言方面的进行了专项研究:(1)通过多渠道的口语练习:儿童在口语方面有明显提高,能积极主动与人交往的比例成倍增长能用较准确的普通话表达;能有表情地朗诵诗歌、讲故事、扮演游戏角色。(2)儿童的自主阅读习惯和能力方面有很大进步,儿童认识很多常见标记和自己的名字,会认读20多个汉字;儿童喜欢阅读图书,而且有自主阅读的兴趣和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

根据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儿童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语言教育的要求,落实语言发展的教育目标,针对现代社会的需要,我们认为在组织实施中应这样落实儿童教育的整合性和多样性。

(一)儿童语言整合观的确立及其意义

本世纪以来,随着人们对早期儿童教育的重视,学前儿童语言教育逐步地得到愈来愈多的教育工作者和研究人员的关注。自60年代起,有关儿童语言发展和语言学习的研究在世界范围内有突出性地进展,大量的相关领域研究信息引起了人们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重新思考,从而在观念上改变了传统的思路。可以说,近30年是世界范围内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变革时期,变革促进了当代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发展。

1.语言学习三环学说与整合观的提出

尽管儿童语言的研究已有一百年以上的历史,但将儿童语言作为一个学习系统来认识,却是本世纪70年代的事。在此之前的研究,习惯于把语言的语音或语法形式的学习获得作为唯一的研究内容,很少考虑语言作为一种信息载体对儿童存在的意义,也忽视儿童运用语言进行交际和如何交际的问题。率先提出以系统性方式研究儿童语言构成的,是美国儿童语言发展学家路易斯·布伦姆和玛格丽特·莱希,这两位研究者在分析综合儿童语言和相关领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儿童语言学习获得的三环学说。这个三环学说用三套环图示表明,儿童语言学习系统由语言内容、语言形式和语言运用三方面构成:

布伦姆和莱希认为,儿童语言的三环组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什么是儿童语言和儿童怎样学习语言的问题。语言形式、语言内容和语言运用是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的三个主要方面,它们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关系,并各自承担不同的任务。

2.语言学习四范畴学说与整合观的确立

70年代末以来,人们在布伦姆和莱希理论的影响下,开始普遍接受并以系统的观念看待儿童语言发展与语言学习。尽管布伦姆和莱希提出的三环学说对语言教育产生了极大影响,但他们的理论核心仍然将语言学习系统看作;语言规则知识。卡洛·乌尔福克和伦奇提出从更大范围对语言学习系统进行整合思考。卡洛·乌尔福克和伦奇的四范畴(语言规则范畴、语言内容的认知范畴、语言操作范畴、语言交际环境范畴)理论,是对儿童语言学习系统理论的一个杰出贡献,他们的四范畴理论形成了一种新的有关饿儿童语言学习的模式,即整合观模式。

3.语言学习系统理论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启示

儿童语言学习与语言教育,尤其是当代儿童语言教育,已经进入了整合观的阶段。这一变革趋势恰恰契合了新生人才以及全社会提倡的素质教育对儿童教育的呼唤。随着儿童语言和儿童发展基础方面研究的深入,语言学习系统理论在美国另两位研究者卡洛·乌尔福克和伦奇那里又有了很大发展,出现了走向儿童语言学习整合观的转型。

从关注儿童整体和谐发展出发,儿童园课程建设要走整合的道路。怎样走这条语言整合的道路呢?儿童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有众多的因素,应加以有机的整合。它包括:观念的整合,目标的整合,内容的整合,资源的整合,方法、形式及手段的整合,发展的整合。

语言教育观的整合:在儿童语言发展过程中,儿童对每一个新词,每一种句式的习得,都是整个学习系统调整、吸收与发展的结果。离开了儿童发展的其他方面,语言学习是不可能成功的。与此同时,儿童语言学习的每一点收获,即对他们其他方面的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儿童其他方面的发展同样也离不开语言的发展。因此,在开展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时候,儿童教育工作者应该从外部进行整合,将语言教育作为学前儿童教育整合中的一部分来看待,加强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其他方面教育之间的联系。

儿童语言发展和语言教育规律告诉我们,学前阶段的儿童实际存在着两种不同性质的语言学习,一是以语言为对象的学习。儿童因为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需要通过学习获得语言,即通过与人交往,在互动中产生基本的语言能力。二是以语言为工具的学习,即儿童通过语言来学习其他方面的内容,在运用语言这种中介符号获得其他方面知识能力的同时,也促进了语言交流能力的发展。要在儿童园教育中实施整合课程的语言教育,儿童园语言整合课程是一种将语言教育课程的各个部分、要素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的课程,它包括语言教育活动内容的整合性和语言教育活动形式的多样性。

(二)在整合性的语言教育前提下发展儿童语言运用能力

《儿童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儿童的语言运用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哈佛大学研究者认为:儿童语言运用能力的学习过程,反映了儿童在认知能力、社会能力及更严格意义的语言技能这三方面的整合性发展。

语言教育活动内容的整合性,即教育者充分意识到儿童语言发展与其他智能、情感等方面的发展是整合一体的关系。在选择和编排语言教育内容时,把语言学习内容视为一个整体,而非将教学切割成分离的技能成分。儿童语言运用是指儿童在学习和获得语言的过程中不断操作和使用语言进行交流的现象。儿童语言的运用能力是在交往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

1.为儿童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提高儿童运用语言的能力

(1)提供说的环境,让儿童由想说到爱说。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把儿童语言获得看成是刺激→反应→强化的过程。儿童在生活中听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都可以形成一种刺激而引发儿童说的反应。因此,丰富的生活会使儿童有话可说,有话想说。为他们创设了多种活动区域,如“娃娃家”“理发店”“语言区”“表演区”等,让儿童在游戏中去体会角色,增强角色意识。带儿童到大自然中多看、多听,到社会中观察成人的劳动,接触多种事物,丰富了儿童的生活内容,形成了一个个的刺激,从而丰富了儿童的说话内容,使儿童有话可说。同时为儿童提供自由交往的环境,为儿童创设说的条件和机会。每周我们让孩子把自己最心爱的玩具带到儿童园来同大家一起玩,进行分享活动,请他们相互介绍游戏中自己的新发现、新创造。班上小朋友过生日,全班小朋友都为他举行生日庆祝会,把美好的祝愿送给他,提高了儿童说的兴趣,满足了儿童说的需要。

(2)发展说的能力,让儿童由爱说到会说。在发展儿童表述性语言中,我们努力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使儿童从会模仿到仿编,从被动的接受语言到主动的吸收语言,创造性的运用语言。如“模仿”,模仿是儿童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班图拉曾经讲过:儿童学习语言、获得语言,大部分是在没有强化的条件下进行的观察与模仿。由于儿童思维具体形象,很难理解词所表达的抽象概念。在丰富词汇的同时,丰富其感性知识和生活经验,使模仿经历感受→理解→运用这一过程,以调动儿童的主观因素,使消极词汇变成积极词汇。如春天,我们带小朋友到园子里去感受阳光,理解了温暖的阳光,暖洋洋等词的涵义后,他们会说“太阳照在身上好舒服,好暖和”。

2.在语言教学活动中,让儿童学习在不同的语言情景里如何运用相应的语言交流方式来与人交往

小班的晨间接待时要求儿童学习用普通话与老师问早问好,同时老师个别启发儿童“早餐你吃了什么?今天上儿童园高兴吗?”等;谈话活动中儿童学习如何倾听他人的语言,并采用合适的内容和语言形式与他人交谈。我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语言刺激,如:说词说句、讲故事、儿歌卡片、摸箱、录音磁带等。每周都有适当的更新,培养儿童认真倾听的习惯;讲述活动中培养儿童在集体面前比较清楚地讲述个人的看法,如在指导儿童看图讲述的时候,我们要求小班儿童学习“讲出图片基本内容”在我们让全班儿童轮流做值日生时,值日生每天要轮流报告天气消息和个人卫生检查情况;听说游戏时要求儿童使用应变的语言进行交流,在小班的第一学期举行了说量词的家园互动活动,小朋友的积极性很高,大部分儿童基本能应变。

3.提高有利于儿童创造性语言的机会

(1)创设情景,激发儿童主动观察的兴趣。我们采用了拟人法、游戏法、猜谜法、竞赛法激发儿童的兴趣,美的事物陶冶情感,变“要我们观察”为“我们要观察”。以“寓观察于游戏之中”充分调动儿童观察的主动性积极性。以美的感受,欢乐的情绪体验激发儿童爱大自然、爱观察的情感。

(2)积极运用词语,在言语活动中培养儿童的创造性。如观察猫和狗后,我们不是问“你看见了什么?”而是问“你喜欢猫还是狗?”“为什么?”由于是从最易触发儿童情感之处提问,儿童情绪活跃,语言积极,较好地达到了教学目标。

(3)学习编儿歌、故事,进一步培养儿童在言语活动中的创造性。首先根据儿童的生活经验,扩展想的广度,丰富说的内容;其次根据儿童的能力,提高儿童想的条理性和说的连贯性。例如请儿童仿编出了《春天是什么颜色》《绿色的世界》《春风》等儿歌。

(三)在整合性当中渗透多样性是儿童园语言教育的必由之路

在当代儿童语言教育整合观的指导下,语言教育方式的变革也是无可扭转的趋势,观念与内容的整合牵制着语言教育方式的整合走向。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们国儿童园语言教育研究,比较关注语言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关注教师在组织活动时为儿童创设具有真实语言运用机会的不同交流情景,使语言教育活动的过程成为教师与儿童共同建设的积极互动的过程。

语言教育活动的过程是教师与儿童共同建设的和积极互动的过程。我们采纳的讲述活动、谈话活动、听说游戏活动、文学活动和早期阅读活动,从不同的角度为儿童创设了比较丰富的语言学习情景,提供儿童语言发展需要的形式多样的活动过程。

1.重视培养儿童早期阅读的能力。(www.xing528.com)

《儿童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地把儿童的早期阅读方面的要求纳入语言教育的目标体系,提出要“培养儿童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儿童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的技能。”

首先我们在儿童的各种重要用具上贴上各种标记,如在小班儿童的图画本的封面贴上小朋友喜欢的动物;各种游戏区贴上不同的标记,小朋友进入各游戏区前带上符合该区的入区卡。在主墙饰的设计制作中,我们采取了情景与文字相吻合,在每一个情景旁边设置相应的情景文字,如“放风筝”“野炊”“探索”等;在小墙饰专门设置了一个识字角,以孔雀为背景,每片羽毛上设置文字,每月更换文字一次,其他墙饰设置了主题与文字相结合。;还分别在儿童的口盅、手帕、水彩笔上写、绣上儿童的名字,培养儿童对文字符号的兴趣,如“的口盅”“的手帕”。

通过指导儿童认识文字的最基本规则来帮助他们建立基本的文字概念,如知道看书要先看封面标题,文字阅读是从上到下从左往右的顺序等。

2.注重各领域的相互渗透

根据儿童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在组织教育活动时把各领域的联系在一起,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在科学活动中,让儿童积极参加探究活动,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组织儿童讨论讲述探究的过程;在社会活动中,鼓励儿童参加社会活动,让儿童讲述参加的情况,若发现问题,组织儿童讨论,确定大家以后该如何做。如,儿童玩玩具时,有的不爱护玩具,随地扔。通过讨论,就可以确定大家要爱护它,玩了玩具要放回原处;在艺术活动中,让儿童先感受艺术的美,然后通过唱、跳、画等方式表现出来,或把自己的感受讲出来,与大家共享;在健康活动中,通过活动,先让儿童讨论,谈谈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比如“心理活动,等一会儿这个活动中,新玩具少于儿童人数,请儿童自己拿,让儿童感受拥挤的不快,然后讨论刚才拿玩具时你的感觉怎么样?为什么?怎么办?”。在这样的学习中,儿童不仅学得活,而且学得有趣,如果我们坚持以符合儿童语言教育规律的方式来指导儿童学习语言,在整合性和多样性的语言教育中,我们的语言教育会产生更好的教育效果。

(四)巧妙地让孩子爱上早期阅读

长期以来,儿童园教师逐渐形成了思维定势,即只关心自己每天的教学计划是否按部就班完成,教学活动中孩子的注意力是否集中,儿童是否产生相应的反应,而忽略了儿童自身引发的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恰恰需要教师给予及时、恰当的引导。

此案例涉及到教师的观念问题、教师的指导策略问题、师幼互动问题,教师在组织儿童进行阅读活动“蓝蓝的天”,这是一个预定课程,而当大多数的孩子兴趣已转移时,教师仍旧沿用以往的教学形式,继续预定的课程。对儿童自己的课程和兴趣视而不见,案例中不少孩子认真仔细地进行其他画面观察,通过观察帮助儿童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帮助儿童理解那些不易掌握的书面语言知识和文字,而在观察中,只有通过思维才能把大量的感性材料、具体的图像等化为儿童内在的认知结构,形成儿童阅读的知识、能力,这是多好的机会,而被老师所忽视,这样做的阅读效果是不好的。

(五)根据《儿童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探讨早期阅读的指导策略

1.选择合适内容

在早期阅读目标确定之后,就要依据目标选择教育内容。早期阅读内容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手段,是将早期阅读的目标转达化为儿童阅读能力发展的中介。

(1)根据活动类型特点选择内容。从早期阅读活动的目标来分析,为儿童提供的早期新闻记者活动类型可以分为图书阅读、趣味识字、书写准备三个块面。在设计教育活动时,教师要根据不同的类型选择不同的活动内容。例如,图书阅读是一种以引导儿童观察理解图书内容为中心,帮助儿童初步掌握阅读图书的技能,增长他们对阅读的兴趣的活动。根据图书阅读的特点,我们选择了大量的图文并茂的儿童图书,如《斑马的礼物》、《小羊和狼》、《小小家》等,指导儿童学习翻阅图书的经验,掌握一般的翻阅图书的规则方式。读懂图书内容,会看画面,能从中发现人物表情、动作、前景,将之串联起来理解故事情节,理解图书画面、文字与口语有对应关系等等。

(2)根据目标选择活动内容。目标是活动内容的依据,在选择活动内容时一定要以目标为依据。选择活动内容时直接的参照点是活动目标,但仍需将终极目标和阶段目标作为间接的参照点。一项目标往往通过多种内容来达到,一种内容也可以同时体现几项目标的要求。例如,要求小班儿童第一学期能达到“会按顺序翻阅画页”这一目标,我们相应选择了《小兔乖乖》、《拔萝卜》等多种内容来让儿童学习按照顺序从前往后一页页地翻书,先看左边,再看右边的图画,教师边翻书边讲述故事,儿童跟随着一页一页地翻,并注意内容间的相互联系,逐渐提高。

(3)根据儿童已有经验选择活动内容,建立起新旧经验间的联系。早期阅读活动就是不断为儿童提供各种新的早期阅读经验的过程,要使活动提供的新经验能够被儿童所获得,成为儿童已有经验体系的一部分,就要在选择活动内容时考虑儿童已有经验,使新旧经验间具有内在联系。如:为了使儿童认识页码,我们进行了“点子代码”、“数字游戏”、“画面与数字”等多种活动,让儿童获得新经验。

2.主动观察、理解讲述

(1)集体阅读活动。遵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我们首先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教育目标、内容设计大图片,引导儿童理解图意,并用简短的句子表达出来,当儿童对整个故事有了大致的了解后,便把大图片逐张装订成一本“大图书”,编上页码(代码),然后和儿童一起来阅读,即连贯地边看书边讲述。这个过程应着重引导儿童观察阅读的顺序,每看完一页,都应提示说:“接下去发生了什么事?我们来看。”同时还要渗透阅读图书所要注意的一些细节,如轻轻翻书,一页一页翻等等。这样有利于帮助儿童学习班和掌握按序仔细观察画面,将前后画页联系起来理解的阅读技能。

(2)相同图书阅读活动。同一内容的图画故事书或小图片儿童人手一份,主要用来帮助儿童获得独立阅读的经验,进一步感受、体会、理解故事内容。可以让儿童根据教师讲找与之相应的页码或画面,或提供打乱顺序的图片让儿童按顺序排列,培养儿童的有序思维能力。

(3)围绕图书阅读活动进行的网络联系活动,也可以说是在图书阅读中有机地融合他相关学科的内容。如开展表演游戏;提出新的假设条件,编构新的故事结构;组织相应的音乐活动等,使儿童进一步理解体验阅读内容,迁移经验和扩展想象。

(4)讲读图书活动。一本平常的书经过教师的讲读,会变得异常有吸引力。如有一次,教师从图书架上拿来一本图书,讲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结果这本图书睚好长一段时间内都成为大家瞩目的焦点,有的甚至还为“抢”不到这本书而懊丧地哭了,所以老师应经常利用空余时间为儿童讲读图书,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5)单面单幅图书的阅读。指导儿童学习观察每幅画面上的形象,理解画面中形象的相互关系和具体画面包含的内容。指导儿童从画面上的主体物形象动作,神态变化的背景转化中,想象故事人物的心理状态和语言,从而连接故事情节发展,尝试用语言表现自己的理解。

(6)单页多幅的图书活动。指导儿童按顺序观察小画面,理解一页多幅画面与完整故事构成的关系。引导儿童注意观察与角色心理有关的画面情节,让儿童分析想象故事中角色表情与心理,性格的关系。

3.发现知识,创造知识

(1)对书认识的指导。利用空闲时间向儿童介绍多种书型,如:折纸书,儿歌书,智力书等。教师注意介绍时看书的多种文学符号,激发孩子的渴望

(2)师生共同设计新书。共同收集破旧图书;共同粘贴、讲述;教师把儿童制作的书添上文字;理解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的对应关系,懂得书面语言学习的重要性。

4.探索方法,提高能力

(1)图文互译法。阅读活动就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规律。在阅读的初期,应让儿童了解除美术符号与文字符号的对应关系。在这一阶段,我们一般运用的是单面单幅画面的图书,如《婴儿画报》画面色彩鲜艳、形象可爱有较强的吸引力,与图片对应的旁边有内容简洁,字体较大的文字说明,我们先让儿童观察图片,引导儿童把握画面内容,并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而当儿童会讲述图画故事后,又会积极地认读文字故事,明白了图画符号与文字符号的对应关系,并逐步习得完整、连贯、规范的语言表达方式。

(2)制造悬念法。教师在讲述图书故事时,把重点问题抛给孩子,引起孩子阅读的兴趣。例如《三颗星星》的故事,首先教师说:你们看见过星星吗?见过红、黄、绿不同颜色星星吗?孩子可能会说:“我们见过,我们见过。”教师再说:可马路上的车听星星的指挥呢?儿童一听,马上会被这个悬念吸引,促使他们积极地阅读,以寻求答案。

(3)游戏巩固法。《儿童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指出:游戏是儿童的主要活动形式,以儿童兴趣为前提,以游戏为手段,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

每次阅读活动结束后,我们继续为儿童创造多种活动情境或条件,例如:提供表演的头饰、道具,提供绘画的纸笔等,让儿童自由选择活动材料进行游戏。

(4)自我们感悟法。在阅读活动之前,老师先讲故事,使儿童对整个故事情节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并在脑中形成一幅幅相关画面的表象,然后提供图书进行阅读,使儿童通过自己的感受获得阅读的经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