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全世界各地的童书人打出了“儿童分级阅读”的概念,让不少中国读者耳目一新。事实上,儿童分级阅读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欧美等国家对这项领域的研究已有60多年的历史,有些阅读分级多达26层。
(一)儿童分级阅读的概念和目标
什么是儿童分级阅读?国际阅读学会顾问、美国学乐出版集团的沃飞尔达解释:“即便是同年级同年龄的学生,他们的阅读水平也有很大差异,就好像同龄的孩子也并不都穿同码的鞋子一样。随着孩子不断长大,我们也要不断衡量和改变他们鞋子的尺码,同样也需要确保书本能够适合他们的阅读能力。”
分级阅读的目标就在于,要让孩子在阅读时,获得乐趣与挑战之间的一个平衡点。“我们采用的分级理念,正是以这样的目标在进行衡量。在我们的评分体系中,如果孩子们在合适的难度之下阅读,他们就读得更顺畅,并得到阅读的乐趣。应该让孩子阅读适合的书,这样子才能让他们喜欢读书。”
沃飞尔达认为,比较成熟的儿童分级阅读概念,在中国才刚刚起步。据接力出版社总编辑白冰介绍,2009年以来,中国一些出版社已举办过儿童分级阅读的研讨会,也有读书机构如南方分级阅读研究中心已为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儿童提供阅读指导,并根据当地儿童阅读的实际情况,制订中国青少年分级阅读的内容标准和中国青少年分级阅读的水平评价标准。“但中国分级阅读面临很多的难点和挑战。”白冰说,“比如,国外虽有成熟的26级分级阅读体系,但是由于中英文字的差异,文化和背景的差异,很难直接搬来使用。在中国本土,分级阅读刚刚起步,研究机构只有三家,而且多是民间的机构,实力不强、资源有限,大家很难做到全身心的投入。”
在白冰看来,国内出版市场亟待出台一个严格而科学的阅读分级标准。但这背后,需要强有力的理论和庞大的调研数据的支撑。“这需要借助政府和社会的关注与投入,未来也需要借助大数据的网络进行儿童阅读行为研究,建立阅读的数据模型圈。我们出版社正在建立的中国青少年多媒体网,将会把这个纳入网站的建设之中提供调研的数据。另外,这些年脑科学的研究非常棒,这个领域的理论也可以对儿童分级阅读的体系提供支持。”
不过,国际安徒生奖评委会现任主席、著名出版人帕奇·亚当娜也提醒,分级阅读不应该是一个严格的标准,而是首先要满足一个要求,那就是孩子可以在阅读中获得乐趣。百道网研究院的马学海也认为,目前国内的出版商和研究机构使用的分级策略,基本还是人工选书、分类,未能解决阅读量和个性化的问题。“儿童阅读分级的核心,是要给所有的书提供一个特征标签,让孩子有选择,只有把选择的主动权交给老师和孩子,才能真正激发阅读的多样性,有了这么一个多样性的基础,我们的出版也有了一个繁荣的基础。”
(1)如何培养儿童持续阅读的兴趣。从儿童园到上小学,对孩子来说,是阅读的一次跨越——从以图画书为主到以文字为主。期间,许多孩子将因这种转换而丧失阅读兴趣甚至能力。不阅读,则无未来。如何使孩子在繁重的课业负担、丰富的视听资源的挤压下,继续保持阅读的习惯,无论对孩子,还是对家长和教师,都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2)图和文字并不冲突,一切以孩子的兴趣和需要为准。有些看法比较绝对,比如说孩子喜欢读图,不喜欢读文字。但读图画书的时候你会发现,不管多小的孩子,他虽然不认得那个字,但其实他很希望知道这个字在说什么。哪怕是一个不起眼的画在角落里或者画在景物上的什么字,孩子都想知道那个字是什么意思。我们以前喜欢绝对化,开始只强调文本,后来我们开始读图,自从读图以后,又强调图一定比文字好。当图画书特别受欢迎的时候,我们就觉得读图无往而不胜。其实图文之间不是冲突的关系。我们经常安慰父母,经常喜欢读图的孩子未见得长大就不喜欢读文字,关键是建立阅读习惯。学龄期儿童开始逐步建立文字阅读能力,那个转折点你要注意,这个时候你一定给他非常正面的鼓励。同时不要降低他对图的兴趣和鉴赏的经验、习惯。成人自己一定要清楚,文字跟图之间不是冲突的。
孩子的阅读是需要量的。过去我们比较多的讲质量、精读、读好,反复读,这点强调的多。孩子们喜欢这本书,妈妈反复跟他讲,在学校里面也是比较多的精讲。其实从培养阅读能力的角度来讲,量的累积是相当重要的,无论在家庭里还是在学校里,孩子阅读量是需要充分注意的。因为阅读的经验、阅读的能力,甚至阅读习惯的建立都跟量有关系,当然这里面也有质。
沃飞尔建议,阅读的品种要多样化,有一定的长度和内容。因为这个质不是说优质纯粹那个角度的质,而是不同的质量,多样性。我们在大学里面当然觉得一定要非常高端、精美的,审美理想很纯粹、很高远、境界很优雅的才是好的,我们特别愿意给孩子这些。这里有个问题:我们以为的这种纯粹未必是孩子切实的需要。我们的孩子为什么阅读能力不够强?其中有一点原因是,语文课本里面的内容太少太精,文章都差不多,都那么长,都那样一种风格。在日常生活中,读点广告词、药品说明书、家用电器指南,都是阅读。关键是我们让孩子阅读,这个质不仅仅是说优质,而是多样性,多种性质和品质的质。
(二)小学阶段是培养儿童成为终身读者的关键时期
什么是终身读者?经典阅读指导《朗读手册》中提到:第一就是读书要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第二是一生保有阅读的爱好;第三是一生从阅读中受益。但现在看,许多儿童没能成为终身读者。为什么?我们认为现在的儿童阅读面临诸多挑战。比如,阅读的环境有所欠缺,上了学的孩子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阅读课外书方面,孩子缺少读书的动力和对阅读的辨别能力,大人缺少指导能力。一方面孩子不知从何入手开始阅读,另一方面学校和家庭有难以提供必要的指导。
那么,家庭、学校、图书出版者,我们能做什么?就家庭来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果家长在家里从来不读书,或者只给孩子买书说你读吧这个书好,但是自己从来不读,家里也没有一个书架、书房或者相应的阅读活动,孩子不会觉得读书是很好的事或者你把这个当成作业让我们来做,就会很反感。所以家长要树立榜样,在孩子阅读的时候要跟他一起读,有时候跟他读同一本书,有时候你读你的书,他读他的书。比如每天晚上或者每周找一两个晚上就是阅读日,今天晚饭后不干别的,就读书,不看电视,爸爸妈妈也不去加班,我们一家人坐在客厅里一起读书,给孩子营造比较好的读书氛围。比如《乐琦的神奇力量》,这本书很适合在家庭里面全家共读,就像读绘本一样,它是一个亲子交流的过程,读文字书也是有这样一个特别好的作用。对学校而言,首先在图书馆要有充足的图书资源供孩子阅读,图书要让孩子随手可以拿到。孩子想读书的时候立即就可以读到书,就像吃零食一样,他肯定会觉得阅读是很容易的事,他也愿意去阅读。(www.xing528.com)
其次,学校应经常性开展阅读活动,比如读书会、作者见面会等等,通过活动丰富孩子的读书视角,给孩子的阅读必要的指导。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选择适合孩子的图书。有一些书很适合做课堂教学的,比如《神奇的收费亭》,这本书是亚马逊网站评选二十世纪最好的50本童书之一。有一位美国的老师从教33年,她每带一个班都会在班里面给大家读《神奇的收费亭》。这本书里有很多有趣的人物和有趣的场景,非常适合在课堂上分角色朗诵或者表演。类似这样的书都可以在课堂上做一些活动,让孩子觉得阅读不是很枯燥的事,它可以很多元化。
(三)准确了解孩子语言发育水平
提到孩子的发育过程,常常是以6个月为计算单位,短的话则是3个月。这从某种角度上意味着孩子之间的差异很大。很多父母都以年龄为基准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作比较。但同样都是7岁的孩子,如果两个孩子相差6个月以上,就不能成为比较的对象了。即使是同年同月生的孩子,也会有发育上的快慢差异。所以即使是一起上儿童园,将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同龄孩子进行比较也是不可取的。
“同样都是6岁,人家的孩子什么都会做,可我们家的孩子还是什么都不懂。”有这种苦恼的父母,在将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比较之前,必须先了解自己孩子的发育过程。正如前面说到的那样,孩子平均从两岁左右开始开口说话,3岁左右时可以使用900个词语,知道如何表达过去时态和将来时态。但3岁孩子的发音还不太标准,至少要到五六岁才能具备这种能力。
孩子满5岁后,社会认知能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同龄人的相互交流变得更加复杂,水平也更高;揣度他人想法和意图的能力也有了提升,与他人交流的时候,也能感觉比以前想得更加深入。这个阶段哪怕是听到“今天在儿童园里有什么事吗?,,这类简单问题,孩子也会想:“难道今天和朋友打架的事情妈妈已经知道了?”朋友给自己送个小礼物,孩子也会在心里一直琢磨:“他为什么平白无故送我们礼物呢?”说不定还会问妈妈的意见:“今天朋友送了我们一个笔记本,难道是他喜欢我们吗?”
到了6岁,孩子的表达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了大幅提升,知道如何用语言和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还能逻辑有理地说明自己的理由。这个阶段的孩子喜欢写童诗、日记、邀请函等短小的文章,还能回答出一些自己所读童话书内容中比较细微的问题。但是孩子的写作能力还有所欠缺,难以细致而准确地表达,所以父母最好不要给孩子负担。随着对社会认识的提高,孩子会逐渐表现出展示自身能力和特点的趋势,如果父母能称赞孩子写的文章,并对孩子的进步表示鼓励,这样有助于孩子表达力的提高。
但这不过是基于儿童平均发育水平的理论,不能对其过于看重,认为孩子达不到这个水平就是有什么问题,而表现出比这个水平高的能力就有什么过于重大的意义。父母要经常仔细观察孩子,对孩子的发育水平有更加客观的评价和把握,将注意力集中在反省自己在家庭生活中给予孩子的刺激是否符合孩子的发育水平的层面上。
(四)孩子词汇量不足是父母最大的苦恼
“您最担心子女表达中的哪个问题?”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有21%的妈妈选择了“词汇量不足”。尤其是入学前的儿童,他们词汇量明显不足,一直坚持使用儿童语言。在父母看来,孩子开始上儿童园之后,和同龄人一起玩的时间增多了,词汇量自然就会变多。但事实却恰恰相反。和同龄人在一起的时候,即使语言表达力差一些,用表情和肢体动作也能相互沟通,因此反而会造成语言发育迟缓的情况。
孩子要想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想法,那么首先孩子的语言表达力~定要好。为此,父母必须常常在孩子面前做出使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身想法和感情的示范。孩子具有超强的模仿能力,不仅能学会简单的词语,甚至连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感情、什么方式来表达也能马上掌握。
要想让孩子不再使用儿童语言,父母应有意识地在语言中掺杂一些生僻难懂的词语,而且尽量使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这样一来孩子会对妈妈话中自己不明白的词语产生好奇,提出疑问。比如:“妈妈,‘创造力’是什么意思?…‘妈妈,‘无可奈何’是什么意思?”
当孩子提出这种问题的时候,父母便十分头疼,不知道怎么说孩子才能听懂,所以常常会推脱“你再长大点,妈妈再告诉你”,或者用顾左右而言他的方式来回避问题,认为“反正有那么一个词”。就算孩子听不懂,父母也要尽量选择简单易懂的词句解释给孩子听。孩子语言表达力是有欠缺,但他可以通过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尝试理解并分析父母的话。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自然就能摆脱儿童语言,熟练掌握更加精练的表达方式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