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有效提升阅读效果与专注力

如何有效提升阅读效果与专注力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专注力是提高阅读效率的重要因素,不仅要明确读书目的,还要给阅读设定时间限制,还可以充分运用自我们暗示的方法,提高注意力集中,从而提高专注力,提升阅读效果。为了让孩子对阅读产生兴趣,集中注意力读书,可以按照小军妈妈的做法,让孩子专注地看一本书。在阅读过程中,家长还要及时提醒孩子,使其注意力始终指向一个方向。

如何有效提升阅读效果与专注力

专注力是提高阅读效率的重要因素,不仅要明确读书目的,还要给阅读设定时间限制,还可以充分运用自我们暗示的方法,提高注意力集中,从而提高专注力,提升阅读效果。

(一)让孩子专注地看某一本书,阅读兴趣就会产生

为养成读书的好习惯,有些孩子会在空余的时间拿起书,可是一段时间之后,他们就会被其他事情吸引;或者一边读书,一边还想着其他事情。这些做法都不利于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其实,只要让孩子长时间专注地看一本书,阅读自然就会继续下去。

星期天,小伟和妈妈一起去大姨家。表哥小军正在上初中,他有一个很大的书架,上面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表哥很喜欢看书,闲来无事的小伟只好跟着表哥一起看。

这天,小伟妈和大姐聊起了孩子读书的话题:“小伟一点都不喜欢读书,只知道玩!大姐,你是如何让小军爱上读书的。小时候,他也是不喜欢读书的,我们记得。”

大姐说:“是的,原来小军也不喜欢读书。后来,我们在网络上看到一篇文章,是关于孩子阅读力培养的,上面介绍了很多方法,我们觉得‘让孩子专注地看一本书’这条建议不错,于是便运用在了小军身上。”小伟妈睁大了眼睛。大姐继续说:“让孩子集中精力读一本书,孩子的兴趣自然就产生了,渐渐地小军就喜欢上读书了。”小伟妈依然不太相信,可是看到小军今天的读书劲头,她又不得不信。

为了让孩子对阅读产生兴趣,集中注意力读书,可以按照小军妈妈的做法,让孩子专注地看一本书。当孩子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于一本书,渐渐地孩子就会喜欢上读书;如果让孩子专注地看一本他们自己喜欢的书,那么孩子的注意力也就更容易集中了。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当孩子专注于一本书的时候,才能更有效地使用自己的精力。彻底读完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之后,再开始读下一本书或者下一篇文章,才能提高阅读效率。分不清重点,一时东一时西,摸不清楚方向,只会使孩子陷入混乱,读书的效率自然会降低。

在工作中,我们经常会用到一种办公用具——订书钉。几十张纸摞在一起,连锋利的刀也不容易一次性穿过,而那些短短细细、看起来一点也不坚硬的订书钉,居然能够一下子穿透,真正的原因就在于,它把所有的力量都集中在两个点上,垂直用力。

一般来说,懂得集中精力专注读一本书的孩子,不会像其他孩子那样浪费时间。孩子们都天性活泼,好奇、好动、好玩,注意力不容易集中,静不下心来,坐不住板凳,做事不能坚持到底。如果能够有意识地把这种“活泼”的天性逐步引导为“专注”的习惯,阅读的时候自然会集中注意力。

注意力是吸收知识的窗口,很多成才人士做事的时候都是注意力集中、精力十分投入的。有些人甚至在孩子时期,就表现出了很强的专注性。那么,家长该如何培养孩子的专注习惯呢?

1.让孩子在某一段时间内做一件事

要想练就孩子的专注力,就要让孩子养成在某一段时间内只读一本书的习惯,从头到尾,不能半途而废。在看书时,要让孩子看完一本再换一本,如果一本书没有看完,就不要让他读第二本。给孩子书的时候,不要一下放一大堆。如果在孩子面前摆放了一堆书,孩子就容易一会儿看这本,一会儿看那本;手里看着这本,心里又想着那本,导致注意力分散。

2.训练孩子善于“听”的能力

要想提高孩子的专注力,就要训练孩子善于“听”的能力,通过听的途径来培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每天给孩子讲故事,家长在讲之前向他提出要求,必须在听过若干遍之后,由他复述一遍,讲给家长听,并鼓励他在最短的时间内复述完整;如果孩子已经到了中高年级,可以帮孩子到网上找些有声图书,让孩子来听。

3.对孩子谈事情只说一遍

有些家长对同一件事情或某一点要求总要向孩子反复交代,时间长了,孩子便习惯于一件事要反复地听好多遍,才能听好。这样,孩子在读书的时候,就容易漫不经心。因此,对孩子讲话的时候只要说一遍就可以了,这也是培养孩子专注力的一种方法。

4.培养孩子的自我们控制能力

培养孩子的自我们控制能力,排除主观因素的干扰,也是改善孩子专注力的一个有效方法。可以帮助孩子从控制外部行动做起,比如:当孩子在阅读的时候,既不要让他东张西望,也不要让他胡言乱语,更不能乱动乱摸。当孩子能够较好地控制与当前活动无关的动作行为时,就很容易克服浮躁的情绪,达到专心致志。

5.循序渐进,不急于求成

在培养孩子专注力的过程中,必须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孩子的年龄越小,越不容易集中注意力,因此在要求孩子集中注意力读书的时间控制上,随其年龄渐大而逐步增加,开始可以要求10分钟或半个小时。同时,要求孩子集中注意力去阅读的图书的难度和数量也要和时间的要求相对应,如此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二)明确读书目的,不可泛泛而读

目的越明确,孩子读书的主动性也就越高。在孩子读书之前,可以给他提出一些问题,比如:主人公是什么样的性格?主要故事情节有几个?各件事对表现人物的性格有什么作用等。孩子带着问题阅读,就会有目的,收获也就越大。

美国著名学者诺·波特曾经指出:“谈到读书,首先应该明确目的。对读书的目的认识得越清楚,读书的信心就越坚定持久。”因此,让孩子明确读书的目的是阅读的第一要事。

很多孩子读书时,根本就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读这本书,读了这本书对自己会有哪些帮助。这样无目的、漫无边际地胡乱阅读,对孩子阅读水平的提井是无效的。因此,在指导孩子阅读时要让孩子明白:我们为什么要读这本书?

注意力是为任务服务的,阅读的目的和任务越明确,完成目标和任务的愿望也就越迫切,孩子的注意力也就越能集中和持久。目的明确是孩子阅读的动力和前进方向,也是孩子主动参与阅读的前提条件。带着明确的阅读目的,让孩子主动自读,是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提高语文学习质量的重要途径。因此,在阅读之前,家长应当帮助孩子明确阅读的目的和要求。在阅读过程中,家长还要及时提醒孩子,使其注意力始终指向一个方向。

在孩子读书习惯养成的过程中,家长必须进行点拨和指导,使孩子读得懂书,能弄懂书中三味,如此才是真的会读书,才有可能提高阅读能力,促进语文能力的综合提高。那么,指导点拨应该从哪几个方面人手呢?一般来说,家长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让孩子过好识字关。很多孩子读书的时候习惯于轰轰烈烈,遇到不认识的字,一带而过,读书是为图个乐子。其实,这些不认识的字正是应当重视的东西。对于孩子来说,查生字的过程本身就是识字的过程,只有将不认识的字消灭掉,才能正确地读文、理解、会意、体味。

(2)让孩子学会从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词语是文章的构成要素,如果孩子对于文中的词语尤其是关键词语不能正确理解,对文章的理解可能就会相差十万八千里了。因此,在指导孩子读书时,一定让他们学会通过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一个词语只有放在文章中才能真正起到表情达意的作用,文章中的词语是具有一定的关联性的,只要通过上下文基本上就能推断出关键词语的意思。在这方面,家长一定要高度重视,要努力甚至刻意去培养孩子的这种能力,坚持下去,孩子才能养成自能读书、自能体味的能力。

(3)培养孩子领会通篇文章情境的能力。对于读书来说,领会通篇文章情境,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在阅读的过程中,有些孩子读到悲痛的内容没有忧伤,读到喜悦的内容没有欢乐,主要原因就在于缺乏与文章及作者的共鸣,没有与作者同呼吸的体悟,也就是不会把握文章的情境。只有理解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和作者产生了共鸣,才会实现真正的阅读。

(4)引导孩子体味字、句、段、标点等所蕴含的感情。一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中能表达出若干种意思和感情,这是每一个阅读人士的共识。要想培养孩子良好的读书习惯,就要引导孩子找出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境、意味乃至好恶感情。好的文章是读出来的,读的过程就是品味的过程,从句读开始到语意联系,都需要对孩子进行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孩子探究文章的能力,为写作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三)给阅读设定时间,提高阅读效率

事实证明,孩子的阅读时间越长,阅读的速度可能越慢。反之,如果给孩子设定一个阅读时间段,就会增加孩子的紧张感,使阅读速度变快。为了在规定的时间里将需要的图书或资料读完,孩子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看书的时候就会更加专注,效率也会更高。

在引导孩子阅读的过程中,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在某一时间内做好一件事的能力。当孩子在阅读的时候,要帮他安排一下时间,在规定时间内读完一个故事或者一本书,可以让孩子休息一会儿,不要让孩子太疲劳;如果觉得孩子动作慢,不让孩子休息,还唠叨没完,会让孩子产生严重的抵触心理,效果反而不好。

看书的时候,有的孩子之所以爱磨蹭,通常是因为他们没有时间紧迫感,对时间概念比较模糊。有的孩子则是因为动作慢,不论在什么情形下、做什么事情都慢,即便是有强烈的外界刺激,他依然是行动迟缓,紧张不起来。行为方式决定行为能力,一旦孩子养成了磨磨蹭蹭的不良习惯,补救起来就非常困难了。而且,一旦生活上磨磨蹭蹭的坏习惯扩展到阅读等方面,还会引起一系列不良后果。因此,家长要合理地安排孩子的生活,从点滴小事做起,引导孩子逐渐提高做事效率和阅读效率。

(1)加强时间观念,培养孩子把握时间的能力。孩子之所以阅读的时候磨磨蹭蹭,主要原因就是缺少时间观念,因此要想提高孩子的时间观念,首先就要培养孩子把握时间的能力。

首先,要让孩子认识到,磨蹭会给自己的阅读带来哪些不好的后果。接着,与孩子一起制订一个互相监督的计划,让他监督家长有没有磨蹭现象,将结果记录下来,并及时报告。再次,孩子和家长一起制订一份生活日程表,记录好每天早晨的穿衣、盥洗、吃饭等所用的时间,一段时间后看有没有进步。这样,孩子就会根据时间来调节做事速度,一旦具备了初步合理把握时间的能力,就可以控制好自己的阅读时间了。

(2)启发孩子的竞争心理,提高灵敏度。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可是大多数的孩子还没有接触社会的经历,自然感受不到紧张的气息。但是,孩子总有一天要长大,一个阅读拖拉的人是无法在竞争社会中立足的。因此,从小训练孩子主动把握现实的能力和智慧是根本。家长要适当增加生活的紧张气息,启发、诱导孩子的竞争心理,提高他们的灵敏度,改变磨磨蹭蹭的习惯,鼓励他们提高阅读的速度。

(3)“反话正说”,让孩子树立信心。孩子一般都非常重视家长的评价,表扬和鼓励总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和打动孩子,其实“反话正说”也是一个好办法。比如,有些孩子每天晚上读书的时候总是磨磨蹭蹭的,睡得晚必然会影响第二天的精神状况……这时候,打骂孩子都是没有用的。如果孩子喜欢听好话,就试着反话正说:“我们家小彤大了一岁,懂事不少!用不着妈妈提醒,就知道读书了。”相信,听了妈妈的话,孩子就会立刻捧起书。

(4)用自然教育法,让孩子尝到磨蹭的后果。按照“自然教育法”的理念,要让孩子承受他的行为引起的后果,从而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今天,很多孩子都是由爷爷、奶奶带大的,老年人能力有限,很可能没有对孩子提出动作敏捷、做事爽利的要求,这样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孩子养成了磨蹭的习惯。这时候,可以让孩子吃点苦头,尝到磨蹭带来的不良后果,促使他们加快速度做事。

(四)巧妙使用自我们暗示,提醒自己专注于阅读

让什么样的意念盘踞在孩子心头,孩子就会变成那样的人。当意念被刻意放进心里之后,加以酝酿,最终就会支配和控制孩子的言行。积极的心理暗示,有利于孩子专注于阅读。当孩子不想阅读的时候,可以引导孩子对自己说:“这本书很好看,一定要读完!”

这段时间,班里流行读课外书。每天,到了学校之后,同学们都会将自己看过的书讲述一遍。有个男同学每天都会给同学们讲《三国演义》,小虎很佩服。于是,小虎便让妈妈给他购买了一本。每天完成作业之后,就看书。开始的时候,小虎的劲头还挺足,可是一个星期之后,主动性便减弱了。妈妈看到这个情况,对他说:“要想将一件事情做好,需要自我们鼓励,及时提醒自己!”小虎尝试着这样做,当自己不想读书的时候,就对自己说:“我们一定能读完!超过同学!”就这样,小虎的读书热情被重新点燃了。

为了激励孩子认真读书,小虎妈妈让孩子进行自我们激励,事实证明,这种方法是有效的。如果孩子学会了积极的自我们暗示,就会调动全身心的各种潜能,朝着既定方向前进。当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和问题的时候,家长要让孩子学会暗示:“我们可以读完。”

积极暗示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孩子的心态也会随之平稳,也就更容易提高阅读效率。如果孩子一再怀疑自己的阅读能力,他就真的读不好书了。事情就是如此神奇!如果孩子每次阅读的时候都重复说,“我们不喜欢读书”,“这本书不好看”,必然不能读完整本书或者整篇文章,这就是自我们暗示的作用。正面的自我们暗示在孩子的头脑里会种下成功的因子,在潜意识的指挥下,孩子就会努力将书读完;而消极的心理暗示种下的是消极的种子,孩子就会在潜意识中为自己不想读书找借口。为了不让孩子产生“我们做不到”的潜意识,就不要让孩子对自己产生怀疑。家长要引导孩子用积极、健康、正面的暗示来帮助自己,阻止有害的、消极的暗示。具体来说,可以从下面几方面做起。

1.帮助孩子确立自我们激励的目标(www.xing528.com)

当一个孩子因为不想读书而苦恼时,你可以告诉他: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的记忆潜能全部开发之后,可以记住5亿本书的内容。这时,如果孩子能努力读完这本书,也就迈出了自我们激励的第一步。其次,要让孩子学会自我们暗示。可以鼓励孩子向自己说一些自我们激励的话,如“我们一定能读完这十本书”“我们的阅读能力一定会提高”等。再次,让孩子在阅读中逐渐摆脱消极情绪。如果孩子因为不理解书中的语言而感到难过时,就要告诉孩子采取什么方式来改变这种状态。

2.改变赏识用语的主语

如果想让孩子对外部的赏识减少依赖,就要在你对孩子的赞扬中改变主语——把“我们”改成“你”,如此就能把家长对孩子的赏识和鼓励改成孩子对自己的赞扬。如:“你读了这么多书,我们真为你感到骄傲。”可以改为:“你读了这么多书,你一定为自己感到骄傲。”这种变化除去了赞许声中家长自我们强调的色彩,会让孩子更多地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

3.强化孩子的自我们激励

把孩子对自我们的肯定稳定下来,并且加以强化,要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努力和良好的行为是一种很好的奖赏。家长要经常鼓励孩子记录自己获得的成功,告诉孩子成功的定义:自己对自己做出的任何改进,以及为这种改进付出的努力。

家长帮助孩子的最好办法,就是让孩子学会自我们激励,为自己喝彩。积极的心理暗示,会为孩子提供一种充沛的原动力,让他冲破重重障碍,成为一个具有极高文化修养的人。

4.教给孩子如何自我们暗示

家长要教给孩子如何自我们暗示,比如要用积极的正面话语:“我们一定要读完这几本书。”“我们没问题的。”不要让孩子对自己产生怀疑,如此孩子才不会产生“我们做不到”的潜意识。

一定不要让孩子忽略潜意识的好作用,当孩子学会积极、正确的暗示时。就会自觉抵制那些消极的坏影响,最终实现自己的阅读目标。

(五)给孩子一些奖励,提升孩子的阅读兴趣

奖励的作用是无穷的,在孩子读书的时候,给孩子一些奖励,可以进一步激发孩子的阅读欲望。如果能够根据孩子的爱好给孩子一些奖励,效果就更好了。当孩子看到自己的阅读有所收获的时候,阅读的兴趣就会提升。妈妈很喜欢读书,每到星期天,都会带着儿子小度一起读书。每到这时候,他们每人手里都会拿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津津有味地阅读。

这天,小度读完自己的书之后,忽然看到桌上有一张音乐光碟《卡农》。他特别想马上听一听这首曲子,因为上音乐课的时候老师介绍过。

可是妈妈依然在读书,为了不影响妈妈,小度决定先将光碟收起来。就在他走向电脑的时候,妈妈说话了:“想听就听听吧!”

小度问:“这样不影响阅读?”妈妈说:“这是特意给你买的。”小度扭了扭脑袋,吃惊地问:“给我们的!”妈妈点点头。从那以后,小度的阅读兴趣更浓了!

为了激励孩子多读书,小度妈妈奖励给他一张光碟。小度非常开心,阅读的主动性也提高了很多。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对孩子恰当的阅读行为给予正面的鼓励可以有效地帮助孩子维持这一行为。

表扬和赏识,是培养孩子集中注意力的一个有效方法,不仅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尊和自信,还能促进家长与孩子之间亲密关系的建立。每个人都喜欢得到赞美与表扬,孩子更是如此。在孩子阅读的过程中,家长要善于捕捉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与表扬。

家长的鼓励,是培养孩子集中注意力的动力与源泉。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孩子按家长的要求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家长除了要给孩子必要的语言激励,还可以进行适当的物质奖励。或是孩子梦寐以求的学习用品,或是孩子想要的玩具,或是一本孩,子想读的书……只要让孩子认识到集中注意力的好处,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与快乐就行。

1.给予精神上的奖励

奖励是对一个行为的回报。家长给予孩子的奖励可以分为三大类:①精神性奖励,如微笑、注意、表扬、拥抱等。②物质奖励,如食品、礼物、钱等。③特权或活动,如去动物园玩、去麦当劳吃饭等。当家长使用奖励时,最好优先考虑精神性奖励。因为,这种奖励不仅不会增加家长的经济负担,而且对孩子有着长久的心理裨益。

家长使用表扬等精神性奖励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看着孩子的眼睛。直接地注视孩子,表示你在郑重其事地夸奖孩子,会让孩子感到自己和自己的行为意义很重大。因此,在表扬孩子的时候,要看着孩子的眼睛。(2)离孩子近一些。近距离的表扬影响力更大。如果你和孩子距离十万八千里,孩子怎么能感受到你的赞赏?(3)保持微笑。有时候,微笑本身就是奖励。当你用语言表扬孩子的时候,如果能面微笑,就可以让孩子感受到你内心的喜悦,这样,孩子阅读的积极性定然提高。(4)把焦点放在孩子的阅读行为上。概括起来,表扬可以分为二种:一是过程指向的表扬。肯定孩子完成阅读任务过程中的努力,如“这文章的主题,你总结得不错”。二是结果指向的表扬。夸奖孩子的成果,如“你阅读得真流利、有感情”。

2.不要让奖励变威交易

为了让孩子完成某个阅读任务,有些家长会向孩子许诺:“当你读完了这篇文章,我们就……”。许诺是奖励的一种方法,能对孩子起到一定的鼓励、促进和教育的作用,可是如果掌握不好许诺的分寸,会适得其反,带来一系列的不良后果。

有些家长为了激励孩子多读书,会随便答应孩子的要求,说完后又立刻忘记,这样会在无意中伤害孩子。因此,家长对孩子一定要慎许诺言。孩子如果完成了阅读任务,家长给孩子一定的奖励无可厚非,但把奖励作为一种交易、当成刺激孩子学习的唯一手段,容易让孩子形成一种错误的认识:自己是为了得到奖励才读书的。

在平时孩子的阅读过程中,家长要抓住一切机会,关心孩子、鼓励孩子,让孩子自觉阅读,而不是为了得到某种物质鼓励努力一下子。

3.物质鼓励应有度

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家长习惯用物质来激励孩子,这一做法有很大的局限性,不仅会滋长孩子的虚荣心,也会让孩子学会攀比。钱代替不了家长对孩子的关爱,孩子除了物质需求外,更需要家长的精神鼓励。家长用物质来鼓励孩子认真学习的初衷是好的,但过度的物质刺激不仅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反而会让孩子产生一种错觉,认为读书就是为了奖励,一旦没有了奖励,也就不用再认真读书了。

4.心情好,阅读效率高

做事情的时候,人们很容易受到个人情绪的影响。如果心情好,做事的积极性就高;如果心情郁闷、烦躁,做事的效率就会降低。读书的时候也是如此。如果孩子在阅读的时候,心里还想着白天发生的不愉快,自然不能专心,阅读的效率也会大打折扣。

孩子的阅读效率,同自己的情绪有着密切的关系,情绪具有两面性,既可以增强阅读效果、提高阅读效率,也可以对阅读造成干扰,阻碍阅读效率的提高。当孩子心情快乐时,就可以大大地激发阅读兴趣,使他精力集中、思路清晰、记忆能力增强;当孩子焦躁、悲观时,就会抑制阅读热情,情绪消沉、注意力分散、记忆力下降。所以,在孩子阅读的时候,就要引导他们调整好自己的情绪。

情绪调控能力是情绪智力的一种重要品质。孩子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免不了会产生一些消极情绪,很容易将积压的情绪带回家里,家长要充分发挥家庭在孩子情绪调控能力形成中的特殊作用,创设良好的家庭情感氛围,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情绪调控能力。

5.营造和谐的家庭情感氛围

家庭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联系起来的情感共同体,每个家庭都有其特定的情感氛围,表现为家庭内部的一种稳定的、典型的、占优势的情绪状态。父母是家庭情感氛围的重要主体和创造者,在营造氛围的过程中,首先必须要处理好父母之间的关系。

如果父母能互敬互爱,和睦相处,善于处理好自己的情绪,表现得愉快、乐观向上,不仅能使孩子生活在温馨的家庭氛围中,得到关心爱护,获得爱和尊重的体验,从而心情愉快,产生主动向上的积极情感,而且也为孩子处理消极情绪提供榜样,对孩子学习情绪、理解情绪和处理情绪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如果父母之间经常争吵,家庭关系紧张,孩子极易产生焦虑不安、自卑、恐惧等不良情绪,这不仅不利于孩子形成初步的情绪调控能力,久而久之还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

(六)保持良好的情绪,提高阅读效果

为了让孩子保持良好的情绪,提高阅读效果,家长就要掌握积极的教育环节。

首先,要引导孩子用恰当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孩子还小,对于情绪的利弊还没有太多的认识,家长要教育孩子认识各种情绪及后果。这是赢得情绪调控的第一步。之后,再教给孩子一些情绪表达的方式、方法,比如言语表达。要告诉孩子,不管在任何时候,都可以通过特定的言语将情绪表达出来。再如倾诉表达,每当情绪不稳定时,要鼓励孩子向父母、老师和同伴“倾诉”自己的情绪和感受,不要憋在心里,应及时将它们释放出来。

其次,教给孩子一些自我们调节情绪的方法。

孩子注意力很容易发生转移,消极情绪状态持续时间不一定很长。如果孩子心情不好,家长可以讲究一些策略,比如冷处理、设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等。

同时,家长要帮助孩子学习主动、自觉地控制其情绪。比如教给孩子一些自我们调节的方法,告诉他们,当他们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时,就在心里暗暗说“不能骂人”或“不能摔东西”等。

(七)创设良好的物质生活环境

良好的物质生活环境,可以为孩子阅读情绪的调控提供物质上的可能性。主要包括:整洁有序的阅读环境,宽敞明亮的阅读空间,合适的图书资料等。家庭空间局促狭窄可能导致孩子潜在的心理压抑,如果孩子在其他因素影响下情绪出现波动甚至失去控制,居室的杂乱无章不仅无助于孩子情绪的稳定和改善,还会加剧孩子情绪的不稳定。孩子的情绪具有情境性和感染性,良好的物质生活环境可以使孩子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因此在家庭中要应尽可能地给孩子提供一个整洁有序、宽敞明亮的生活空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