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国,随着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不断深入,儿童早期阅读教育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对儿童早期阅读教育的研究已从讨论其重要性发展为研究如何指导儿童阅读。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们发现,早期阅读教育不但能为儿童所接受,而且能促进其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儿童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传统的儿童语言教育注重的是口语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书面语言的教育,进行的不是完整语言的教育,使儿童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少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通道。而我们开展的早期阅读教育是儿童文学活动的充实和整合,不是把识字作为唯一的内容和方式,而是在培养儿童欣赏、讲述和朗诵等多种能力的文学活动中,让儿童了解一些有关书面语言的信息,增长对阅读活动的兴趣,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实现文学活动的多元价值功能。
早期阅读可以帮助儿童早一些打开认识世界的窗口,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目前,国际儿童语言教育研究提倡“完整语言”的教育。这种观点认为,尽管儿童以发展口头语言为主,但应当为儿童创造一定的接触读和写的机会。已有研究提出,2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若能抓住关键期的有利时机及时进行适当的培养,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些研究已经表明,缺乏良好的早期阅读经验的儿童入学后会有学习适应上的困难,缺乏阅读兴趣,阅读理解能力差等。因此我们应适时地培养儿童对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使之成为孩子一生取之不尽的财富(黄国英,2013)。怎样才能让儿童更好地掌握时机呢?首先我们制定出了一系列的实施方案:
(一)构建早期阅读教育的目标体系
目标是教育行为的指南,有了明确的目标,才能在教育过程中有的放矢地对儿童进行教育,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早期阅读教育必须有明确的目标。按美国课程专家瑞夫·泰勒的观点,教育目标的构建应从孩子的兴趣、认知、能力、习惯、态度等方面考虑。从早期阅读教育的特点看,它是儿童园语言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早期阅读教育在语言教育中又有其独特的价值,在构建目标时,应体现其特殊性,同时必须遵循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充分考虑儿童的年龄特点和需求。基于以上认识,我们结合赵寄石、楼必生教授主编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中有关早期阅读教育的目标及本园儿童实际,确立了儿童早期阅读教育目标:激发儿童阅读的兴趣,培养儿童对书面语言的敏感性,帮助儿童认识语言符号和图画符号的对应转换关系,掌握早期阅读的方法,培养儿童将早期阅读经验迁移到其他活动中去的能力,养成良好习惯,提高儿童观察、想象和语言思维等综合能力。据此,我们再确定分解目标及各年龄班的层次目标。早期阅读教育目标体系的构建和确立,使教师明确了儿童早期阅读教育所要达到的要求,使早期阅读教育更具有针对性。
(二)培养儿童早期阅读能力的途径
1.教师根据早期阅读教育目标,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儿童的阅读能力进行系统培养,使每个儿童在不同水平上获得发展
(1)阅读活动(按早期阅读教育目标开展的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内容较为集中的教育活动)。①大图书阅读活动:教师根据儿童年龄特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自制大型图画故事书,并利用这种图画故事书帮助儿童学习和掌握按序仔细观察画面和将前后画页联系起来理解的阅读技能。(适合集体活动、分组活动。)②小图书阅读活动:同一内容的图画故事书儿童人手一册,独立阅读,主要帮助儿童掌握翻图书的方法,让儿童在看书过程中自己感受、体会,不断获得独立阅读的经验。(适合分组活动、个别指导。)③听赏活动:以听赏图画故事或其他文学作品为主要内容的活动,主要让儿童反复倾听老师的讲述,不断体验品味,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提高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适合集体活动、分组活动、个别指导。)④排图活动:教师为每个儿童提供一套打乱顺序的图片,儿童在看懂图意的基础上,根据故事内在的逻辑规律将图片按顺序排列起来,并表述排图理由,这有利于培养儿童有序思维能力。(适合分组活动、个别指导。)
(2)以阅读为主的综合活动。①自编图画故事书活动、诗配画活动:在教师指导下,儿童运用已有阅读经验和绘画技能,将自己创编的故事、诗歌配上与其情节、内容相符的画面,编成图画故事书,培养儿童将语言符号转化能力并发展其创造性思维能力。②听音乐编构故事:这是阅读经验与音乐感受相结合的活动。儿童通过感受理解音乐,将它转化成语言符号,进行讲述,并配上画面组成音乐图画故事书,培养儿童将音乐符号转化为语言符号和绘画符号的能力并发展其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2.让儿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阅读材料,能动建构、积累和同化阅读经验。教师给予适当指导,鼓励儿童开展自主阅读活动
(1)区域活动中提供阅读材料。阅读活动前,教师在活动区、图书角提供相应新图书、新图片,并向儿童介绍图书、图片的名称,让儿童自愿选择阅读材料,自主地进行感知、体验、探索。教师主要观察了解儿童感知、体验的水平,为专门性的阅读活动打下基础。阅读活动结束后,教师继续为儿童创设各种活动情境或条件,让儿童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选择活动材料。根据我们的观察和实践,儿童往往挑选自己最喜欢的角色进行表演,或画出自己最喜欢的一段故事情节,这有利于发展儿童的再造想象力。(www.xing528.com)
(2)开设儿童阅览室。我们开辟了儿童阅览室,根据大、中、小班儿童的年龄特点与认知水平,有的放矢地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儿童读物,读物每月更换一次,每天保证一定时间让儿童自由阅读,使儿童将已有的阅读经验同化于自主阅读之中。
(3)在日常生活中渗透阅读教育内容。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将季节的变化、生活的特点、动植物的生长规律等与阅读教育相结合,使儿童在潜移默化中通过不断的感知内化,积累阅读经验。同时,教师提供一定时间让儿童自主选择交流对象、交流内容、交流地点,进行阅读交流活动。根据我们的观察和实践,儿童会自由选择合作办报;儿童会兴高采烈地来到汉字角,挑选自己喜欢的字宝宝,说上几句与之有关的小广告、小故事;儿童会戴上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头饰,与墙面上的小动物、植物“交往”;有的儿童还会把最新的消息告诉同伴、老师、阿姨。儿童的阅读经验在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日前交往中得到迁移,语言能力得到发展。
(三)实施早期阅读教育的方法
为保证儿童早期阅读顺利进行,我们遵循感受理解、体验迁移、想象创造的规律和儿童年龄特点,采用六种方法。(1)自我们感受。教师创设儿童自己阅读的机会,让儿童自己观察感受阅读内容,并获得有关信息。如让儿童掌握有序地翻看图书这一方法时,教师先讲故事,然后为儿童提供5~6册图书,请儿童找出教师所讲故事的那本图书,最后请儿童自己根据故事内容一页一页翻看图书。儿童通过自己的感受,获得了有序翻看图书的经验。
(2)符号转译。引导儿童将美术符号转译成语言符号,初步了解美术符号与文字符号的对应关系。教师在指导儿童阅读图书时,帮助儿童通过观察把握画面内容,并将画面内容用语言表达出来。儿童会讲述图画故事后,往往会兴趣盎然地认读图画故事,明白了图画符号与文字符合的对应关系。
(3)开放式提问。即所提问题“大”、“活”、“深”。“大”即提问范围大,可让儿童根据自己的认识,从各个角度作出不同回答;“活”即提问从儿童思维现状出发,顺着儿童思路启发引导而不是按教师的意图要求儿童回答;“深”指的是提问不局限于一幅画,而是着眼于对整个故事的理解。
(4)体验表现。在对故事重点情节或细节的把握中,教师引导儿童通过自己的动作、表情、言语等外显行为进一步理解作品,将静态画面与动态体验结合起来。实践中,我们为儿童创设图画故事的情景,让儿童在动态的情景中体验故事内容,并在情景中讲述故事、表演故事,让儿童将接收到的语言信息再现到相应的动态情景中。
(5)假设想象。教师引导儿童跳出常态下故事进展程序,让儿童根据图画故事中提供的各种线索,通过思考、想象,假设出不同条件下故事进展顺序,为故事添上新的色彩。
(6)经验迁移。教师创设或利用各种环境,为儿童提供各种条件,让儿童将已获得的阅读经验运用于新的情景之中。如春天到了,教师带儿童到公园、校园欣赏春景,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让儿童根据已有的经验,用规范、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将这些感受用图画故事书的形式表现出来,以达到经验迁移的目的。以上方法宜互相结合、互相渗透,以使每一次早期阅读教育活动生动、愉快、高效,使儿童获得更大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