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有效培养孩子的意志力

如何有效培养孩子的意志力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培养意志力的重要性1.意志力的重要作用意志力是指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的能力。因此,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必须重视孩子意志力的培养,将智力开发与意志培养一齐抓,使孩子从小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为其将来成就的取得,奠定良好的基础。坚强的意志是与人的自觉性密切联系的。克服困难需要有良好的意志力。可见,顽强的意志力,是一切成功的基石。

如何有效培养孩子的意志力

(一)培养意志力的重要性

1.意志力的重要作用

意志力是指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的能力。意志力对行动的调节作用,包括发动和抑制两个方面。前者指促使人从事带有目的性的必要行动;后者则指制止与预定目的相矛盾的愿望和行动。意志力的外化,体现了人特有的主观能动性

因而,意志力在一个人的成长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只就孩子的学习成长而言,坚强意志力的培养就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学习本身也是一项十分艰苦的劳动,是一个漫长地循序渐进的过程,没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没有坚强的意志和忍耐力,是学不好的,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美国心理学家推孟曾对千余名天才儿童进行过追踪研究,30年后总结时发现,智力高的成就不一定就高。他对800个男性受试者中成就最大的20%与没有什么成就的20%作了比较,发现他们中间最明显的差别不在于智力的高低,而在于个性意志品质的不同。成就最大者,都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充满信心,具有不屈不挠的顽强精神和坚持最后完成任务的毅力、韧性;而成就小者却正是缺乏这些品质。

我们国心理学家也对20多名超常儿童进行过调查,结果同样表明,意志坚强、有明确的行动目的、干一件事总能克服各种困难、干扰,坚持到底,是他们突出的共同特点。可见,一个人能否成才、有所作为,除智力因素外,与意志品质有极大的联系。坚强的意志力,是一个人成才的不可缺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必须重视孩子意志力的培养,将智力开发与意志培养一齐抓,使孩子从小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为其将来成就的取得,奠定良好的基础。

(1)坚强的意志力是行动的强大动力。著名作家狄更斯说过:“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坚强的意志是与人的自觉性密切联系的。坚强的意志,使人既能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正确的目的去行动,又能自觉地制止不符合要求的行动。也就是说,坚强的意志,可以使人拥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推动人们努力去实现目标。

前苏联卫国战争中的女英雄卓娅,小时候专心好学,总是坚持独立思考。有一次,一道代数习题做不出,弟弟舒拉早就做出来了,答案放在卓娅身旁。但是卓娅能够管住自己,不抄现成的答案,坚持自己做,一直算到凌晨4点钟,终于做出了正确的答案。

(2)坚韧的意志力是克服困难的必要条件。克服困难需要有良好的意志力。为什么呢?原来,做任何一件事,完成任何一项任务,在目标确定了之后,就要有实际的行动,而行动的每一步,往往都会遇到或大或小的困难。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做一件新的事情,免不了要遇到新的困难。例如,从儿童园升入小学,来到一个新的环境,需要努力适应新的学习环境,熟悉新的老师和同学,掌握新的学习方法,这些就是新的困难。就与能不能克服新的困难联系在一起了,于是就需要有顽强的意志力。

中国的钢铁战士吴运铎刚参加工作时,被分配到兵工厂制造武器弹药。他文化程度低,兵工厂也没有专家、工程师,没有图纸资料,他便和战友一起拆卸缴获敌人的枪弹,分析研究反复实验,终于获成功,他们靠的正是坚强的意志。

要做好一件事情,不仅开头时会遇到困难,而且在整个过程中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对这些困难抱什么态度?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是意志坚强的表现;知难而退,逃避困难,是意志薄弱的表现。

坚强的意志力还表现在坚持到底,去夺取最后的胜利。俗话说:“行百里者半九十。”已经走了九十里,为什么只能算一半?因为这时候快要筋疲力尽,体力消耗极大,唯有靠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毅力,坚持到底,才能战胜困难。练长跑,快要接近终点时,都会觉得自己快要坚持不下去了,几乎每跑一步都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这时候,只有下定决心,咬紧牙关继续前进,才有可能摘到胜利之果。可是,有的同学做事情,恰恰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功亏一篑,前功尽弃。事实告诉人们,谁的意志坚强,谁就能坚持到最后,谁就能沐浴胜利的阳光。

(3)坚韧的意志力是事业成功的保证。两次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居里夫人曾说:“我们从来不曾有过幸运,将来也永远不指望幸运……我们激励自己,用尽了所有的力量应付一切……我们的毅力终于占了上风。”可见,顽强的意志力,是一切成功的基石。

张海迪,5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造成高位截瘫,胸部以下失去知觉。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自学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大学英语日语德语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还先后自学了十几种医学专著,同时向有经验的医生请教,学会了针灸等医术,为群众无偿治疗达一万多人次。她获得过许多荣誉,1982年获山东大学授予的名誉大学生称号,1992年4月任山东太阳实业总公司董事长,1993年4月获得吉林大学哲学硕士学位,1998年起任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

可见,意志是人不可缺少的一种品质,良好的意志力是战胜困难、克服弱点、完成学业、取得事业成功的保证。

2.目前我们国小学生意志薄弱的现状

目前,我们国家庭教育,特别是一些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对孩子过度溺爱,以“保姆”式的方法,大手代替小手,从衣、食、住行统包到底,唯恐累着、饿着、冻着孩子。那些从磨难中、从艰辛中走过来的父辈们,生怕孩子也受自己经受过的磨难和艰辛,生怕孩子不能过上比自己更幸福、更快乐、更完美的生活,从而就无限制地娇宠孩子。这样做的不良后果——造成孩子的意志薄弱在现实中已经表现出来:

(1)撒娇任性,缺乏生活能力。当前的孩子,特别是独生子女中普遍存在着孤傲的现象。到了能说话的时候,便开始“颐指气使”,说一不二,言出必行。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家长必须满足;对于不该做的事,有时执拗着非要去干,家长再三劝阻也无济于事。但是,在日常生活和一般劳动等正常活动中,却又表现出明显的无能和依赖性。进人学龄期后,相当一部分孩子惧怕学习的艰苦而不愿做主观上的努力,对家长的督促产生反感,甚至产生厌学情绪。有些孩子,在家长的督促、抚爱、乃至包揽其生活上的一切的情况下,也会取得好的学习成绩,甚至最后考入名牌大学,但生活自理能力相当差,遇事束手无策。这样下去哪会有开拓、进取、创造精神呢!据报道,复旦大学1990级学生去军训,有位女生带着母亲准备好的几十条手绢、50斤苹果、能吃半年的麦乳精和一大堆牛肉干去军校报到;有位男生在军校一顿吃了12个包子,但只吃馅不吃皮;有位女生第一次进军校浴室洗澡时,急得直哭,站在水龙头下面,她不知该怎么洗澡,因为18年来,都是她妈妈给她洗的。孩子独立生活能力之差由此可见一斑。

(2)兴趣不专,见异思迁,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这种现象的产生虽与人的年龄有关,如在儿童期,儿童的兴趣和注意力易随外界条件而转移,但问题是目前这种现象的普遍性与严重程度,已大大超出正常范围。如,新玩具只玩一会儿就弃而不理了,好多孩子玩具成箱,但总觉得没什么可玩的。有关研究指出,在30分钟内某些儿童会改变自己的计划达10次以上。进入学龄期后,相当一部分孩子听课或写作业注意力总是不集中,极易受外界的影响和干扰,缺乏坚持性和恒心。如果在儿童期不能及时纠正,带人青少年期,不但影响到他的学业,更影响他的事业,会导致学业无成,事业无望。

(3)意志脆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由于骄纵任性,许多儿童从幼年起就碰不得、说不得,一旦家长对其错误进行批评、指责,内心就接受不了,或者撒泼耍赖,或者号啕大哭不止,直到家长向他表示歉意才算了事。这样下去,只能在顺境中生活,一旦遇到逆境,或者稍稍不顺心,就会出问题。当前青少年动辄走极端的行为,与家庭教育的不良是有关系的。极端行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暴自弃,甘于沉沦,或者是忍受不了周围环境的某种刺激,轻易选择轻生的道路;二是表现在把愤恨、怒气发泄在他人身上。

(二)孩子意志力的培养

1.孩子缺乏意志力的原因

俗话说,要想治病,必须得找到病根。要想培养孩子的意志力,必须要找到意志力缺乏的原因。造成孩子意志力缺乏的原因是什么呢?

(1)家长只注重智力投资、智力开发而忽视对孩子意志力培养。北京市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发现家长们的“知与行”不统一,理论上明白首先要重视教孩子做人,但在实际行动上,目前不少家长还是抱着偏激的、甚至错误的观念来教育孩子。他们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分数,最费时耗财的是给孩子报各种专业班,而对什么是意志力,自己孩子有无意志力,几乎一无所知,对如何培养孩子的意志力,更是一筹莫展,甚至还不自觉地用种种“关爱”来弱化孩子的意志力。在这种状况下,孩子的意志力怎么能得到培养呢?

(2)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当。孩子意志力薄弱与家庭的教育方式不当有很大的关系。在平常,经常听到家长的抱怨:“我们的孩子贪玩,一点意志力也没有,做什么事情都缺乏耐心。”其实孩子缺乏意志力,扼杀孩子意志力的人很大程度上都是家长自己。

当孩子刚下地学会走路时候,看见孩子跌倒了,家长是不是慌忙跑过去扶起他,而没有让他自己爬起来?当孩子第一次背起一条凳子没走几步的时候,看见孩子那跌跌撞撞的样子,家长是不是赶忙过去让他放下,而没有鼓励他背更多的路?当孩子最初一边玩一边做家庭作业的时候,看到孩子这种不专心的情况,家长是不是由他那样做,而不是让他静下心一气做完?当孩子在父母忙于家务而自己却玩得兴奋时,看了他那开心、样,家长是不是不忍心去打断他,而没有让他马上停下来帮帮你?如果家长是这样做的,那么孩子的意志力正是在这种关怀、这种“无微不至”的爱里被扼杀了。要知道,这些时候本来都是培养孩子意志力的好机会。

2.如何培养孩子意志力

是不是一个缺乏意志力的孩子就只能任其自然,无法挽救了呢?回答当然是否定的。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孩子具有不同的意志特点与弱点。有的勇敢、急躁,需着重培养自制力;有的冷静有余,果断不足,需着重培养果断性;有的听话、服从,但独立性差,需着重培养独立性如此等等。这就要求教师与家长要了解、分析孩子品质的优点与弱点,深入了解孩子,研究孩子,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有针对性地比较机智地采取孩子乐于接受的锻炼措施。

(1)鼓励孩子尽力做好每一件事情。意志力的培养,没有专门的课堂,而处处都是课堂。孩子心智的发展还不成熟,做事情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遇到困难更容易想到放弃。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尽力做好手头正在做的事情。这正是锻炼其意志力的好机会。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做好自己能做好的一切事情,例如当孩子写作业遇到难题时,让他们尽力思考,能做到哪一步就到哪一步,但是不能因为题目太难而干脆放弃不做了。再如做家务劳动感到劳累时,要鼓励他坚持下去,不能半途而废,等等。

(2)利用名人事迹激励孩子。每一个成功者必然都具有坚忍的意志,因为没有哪个人的成功不是克服重重困难,依靠坚韧的意志力支撑而获得的。父母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可以多利用名人的榜样作用来激励孩子。(www.xing528.com)

李思圆是个可爱的女孩,但她也像其他孩子一样写作业时常常三心二意。后来妈妈给她买了一本《居里夫人传》,思圆看了之后跟妈妈说:“我们也要成为居里夫人那样的成功女性。”妈妈听了很高兴。后来当孩子写作业东张西望、心里总想着游戏或者玩具时,妈妈就会提醒她居里夫人在:作或者学习时是如何努力的。没想到,妈妈说完之后思圆居然立刻认真起来。

父母有空的时候可以陪孩子去观看一些再现名人成功历程的电影,也可以给孩子购买一些名人的传记,让孩子从名人成功的故事里体会到意志力的重要性,并利用名人的榜样作用时刻激励孩子。

(3)创造机会让孩子经受锻炼。现在的孩子物质生活特别优越,他们从来没有体会过生活的艰辛,没吃过什么苦,连上学和放学这样简单的事情也由父母陪同,这也是使孩子们缺乏意志力的原因之一。父母不仅不应该如此娇惯孩子,更应该创造机会在生活中锻炼他们坚韧的意志力。周末的时候,父母可以带孩子去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例如登山、长途远足等,利用这种“劳其筋骨”的方法锻炼孩子的意志力。平时在生活中也要多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遇到困难不退缩的品质。

(4)培养孩子的耐受力。发展心理学有一个经典实验:实验人员给一些四岁小孩子每人一颗非常好吃的奶糖,同时告诉孩子们可以吃糖,但如果马上吃,只能吃一颗;如果等20分钟,则能吃两颗。结果,有些孩子急不可待,马上把糖吃掉了;另一些孩子却在那里等待,为了使自己耐住性子,他们有的闭上了眼睛不看糖,有的头枕双臂,有的自言自语,有的唱歌,有的甚至睡着了。结果,他们如愿以偿地吃到了两颗糖。实验人员又对这些孩子进行了追踪调查,发现在14岁时,那些晚吃糖的孩子的语文和数学成绩比那些早吃糖的孩子的成绩平均高出了20分;当这些孩子进入工作岗位后,那些晚吃糖的孩子意志更坚强,更经得起困难和挫折,也更容易取得成功。

这个实验证明,一个人承受延迟满足的能力越强,就越容易取得成功。所以,家长要创造性地运用好这一实验,不断提高孩子的意志力。比如孩子出去玩累了,不想走了,你不要马上让孩子休息,而是告诉孩子,如果你再坚持走50步,那么你就是一个善于挑战的勇士;再比如带孩子爬山,半路上孩子口渴了,可以要求孩子坚持一下,等到爬到山顶上再喝,因为在山顶上一边喝着水,一边欣赏脚下的山色,内心里会产生一种胜利的喜悦……如果孩子按照你的要求做到了,别忘了立即祝贺孩子,并且由衷地夸奖孩子:“有志气!有毅力!有出息!”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大人越是不让孩子付出紧张的努力而去满足他的愿望,那么,在孩子的生活中高尚的意志品质就会越少。”自立才能有志,愈早自立,便愈能早立志。从小培养孩子的勇敢精神,对孩子意志锻炼具有重要意义。人在克服困难的斗争中成长,无畏、勇敢可以使人变得坚强。家长要引导孩子从小事锻炼意志,克服小困难,才能克服大困难。高尔基说得好:哪怕是对自己的一点点克制,也会使人变得坚强起来。从小事锻炼意志,可以因小事的成功,增添锻炼意志的信心。

家教案例:顽强意志帮我们撞开生活之门

作家冰心说过:“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鲜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一个残疾的学生,靠不屈的意志,顽强的毅力,在母亲的帮助下,一步步走向生活之路直至最后的成功的故事,足以令每个人感动!这是一个不幸的家庭。南京市某中学的学生王子成。父亲因病早逝,母亲下岗,自己从小就患有先天性疾病:手脚残疾。到了上高中的年龄,附近各学校都因为他残疾拒绝录取。为了让孩子继续学习,母亲一次次带着子成到离家最近的学校央求。看着这相依为命的母子俩,学校领导感动了,破例收下了这个要坐在轮椅上听课的残疾学生。总坐在轮椅上不是办法,要让他学会走路。靠母亲的鼓励,凭着顽强的意志,子成经过千百次跌倒、爬起,再跌倒、再爬起的长期锻炼,终于能行走了。学校离家不远,但每次往返他都要付出极大的代价。别人5分钟的路程,他要走1小时。回到家中,袜子和磨破的皮肉粘在一起,脱下来要揭掉一层皮。长时间地坐在椅子上,破伤处和内裤粘在一起,血肉模糊。但靠母亲的帮助,子成还是挺了过来。学习对子成来说更是一件难事。以前病情轻的时候,还可以把笔塞到指缝里写字,随着病情的发展,医生诊断说,要截掉两手,否则病情发展下去,两臂也可能失去。手术之后,妈妈开始琢磨让子成用两个手腕夹着笔写字,累了酸了,就叫他用嘴衔着笔写。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年辛勤的汗水化作幸福的甘甜,子成终于练就了一手俊逸的书法,还学会画水彩画。1990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江苏省美术学院,如今,王子成在某美术学院任教,他用残疾的躯体为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1995年,他被推选为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三次应邀出国讲学,在学术界引起轰动。王子成成功了,然而,谁能知道她成功的背后的辛酸。每当人们问起他如何成功的时候,他总是说:“感谢母亲给了我们顽强的意志,帮我们撞开了生活之门!”

专家点评:

坚韧的意志力是孩子取得成功必备的心理品质,它是保证和维持孩子奋斗的内在心理力量。俗话说志不坚者智不达,一个没有坚韧意志力的孩子,即使拥有过人的才华也难以取得成就。因为才华是一个有利条件,并非决定因素。人生的成功必须通过克服重重困难,必须依靠坚韧的意志力才能实现。

事实证明,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学习或工作方式都难以实现人生的目标,也不可能取得成功。只有日复一日地努力,不怕困难,勇于迎接挑战的孩子才能在人生的战场上取得胜利。著名科学家爱迪生曾说,生活中的很多失败是因为人们没有意识到,当他们放弃努力时距离成功是多么近。这句话深刻地指出了坚忍的意志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这个世界上并不缺少拥有伟大梦想的人,但是许多人在走向梦想的路上没有坚持下来,遇到困难就对自己的能力产生很多怀疑,没有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挑战。成功和失败有时也许只有一门之隔,许多人却因为缺乏坚韧的意志力而没有能够推开成功这扇门。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坚忍的意志包括自觉性、坚毅性、自制性和果断性四个基本因素。孩子缺乏意志力的表现主要有:从来不自觉地学习;学习时没有长性,总是半途而废;学习时总是受到玩具、游戏的诱惑;做事犹豫不决,不能果断地下决定。

当然,孩子年纪小,缺乏知识的积累和必要的生活阅历,这使得他们的意志力水平相对于成人来说更低一些,这也是正常的。但是对于孩子缺乏意志力的行为表现父母不能听之任之,而应该有意识地进行引导。

如果家长能在对孩子的教育中给孩子心里播下意志力的种子,那么孩子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必然能够表现出更坚韧的意志力。一个意志坚韧的孩子,对于学习和生活中的种种压力和挑战都能勇敢地面对和承担,从而积极地应对。

链接:

1.侯镜如:坚强革命意志的先锋

侯镜如(1902—1994年),字心朗,河南省永城市人,中国著名的政治活动家。生前担任政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国民革命委员会名誉主席、黄埔同学会会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河南大学校友会顾问。

侯镜如受父母影响,从小学习努力。少年时代受进步思想的启蒙,追求真理、渴望民主,习武报国。1917年考入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河南大学前身)。他学习十分刻苦,各门功课成绩良好,并有广泛的业余爱好,是全校公认品学兼优的高材生。

1924年春,侯镜如牢记父亲“乱世当自强,习武可救国”的教导,毅然放弃继续深造和出国留学的机会,投笔从戎,离开中州大学(今河南大学)奔赴上海投考黄埔军校。父亲的介绍信写在一块白布上,然后缝在衣服里,赶了七天七夜的路,来到上海租界区一个女子师范学校考试。当时正值第一次国共合作,身兼国民党宣传部长的毛泽东,是黄埔军校在上海的招生委员。经毛泽东主考,他初试合格,领了路费从沪乘船经香港去了广州,再经过复试合格,被正式录取为黄埔军校第一期的学生。“黄埔”毕业后,一直追随中国革命的步伐,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为了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1983年侯镜如89岁高龄,还赴美国达一年之久,联络黄埔同学,发起、创建了黄埔同学会。侯镜如也多次发表讲话,他告诫人们要永远记取国共合作、团结抗战的最宝贵历史经验,所有的炎黄子孙要认清世界形势、顺应历史潮流,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1990年,由于祖国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和党中央领导的关注,侯镜如经过长期的诚恳的说服和邀请,终于打破了台湾的“不接触、不来往、不谈判”的三不政策,使台湾黄埔军校一期的同学邓文仪先生,由台北第一次秘密来京,并受到邓小平同志的亲自接见。次年4月,江泽民同志接见了再次回大陆的邓文仪先生及其所率领的“黄埔四海同心会谒陵访问团”,接见时侯镜如在座,江泽民关切地对他说:“侯老年事已高,要多注意保重身体。”

侯镜如之子侯博文回忆说:“我们父亲打了一辈子仗,为中国解放事业做出了贡献,但他的生活极其节俭。家里屋子虽然不小,但一点儿摆设也没有,连件像样的家具也没有。”

2.培养孩子意志力的几种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给孩子适当的负面刺激,以增强孩子的坚持力,借此磨炼孩子的意志力。负面刺激是指一些令人不舒服或不愉快的外界刺激,这些刺激对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来说是必需和有益的,这些刺激主要有:

(1)困难。美国一些儿童专家指出,有条件的父母应该有意识地为孩子设置一些经过努力可以克服的困难。当然,在这一过程中,父母需要教给孩子克服困难的勇气,也要教给孩子克服困难的办法。设置困难时,一定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障碍性的活动,既不要超过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又有利于提高孩子的适应能力,达到增强孩子韧性的目的。

(2)饥饿。饥饿是一种挑战生理承受力的刺激。许多孩子无法接受吃自己不喜欢吃的东西,这时候,父母可以适当让孩子尝试一下饥饿的滋味,让孩子在饥饿的刺激下学会控制自己的偏好。

(3)吃苦。大部分孩子在面对吃苦的时候就显示出娇弱的一面,父母不妨有意识地锻炼孩子,多让孩子参加一些野营活动,让孩子在风吹、日晒、泥泞、劳累等艰苦的条件下吃点苦头,这样比较有利于培养孩子坚强的性格。通过受苦,孩子能感受到生活的艰辛,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对未来大有益处。

(4)批评。许多孩子的心理非常脆弱,根本无法接受别人批评性的评价。美国阿拉斯加州的埃丽希·弗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此,必须明确规定一些孩子不应做的事情,比如,打人、骂人、偷东西等,这些都是绝对不允许做的。如果孩子做了,就要接受批评,有时还要严厉一些。这样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是有益的。”

(5)惩罚。对于孩子犯较大的错误,父母应该给予适度的惩罚,这种惩罚可以是物质上的,也可以是精神上的。但切不可把惩罚与棍棒画上等号,动则武力相加,让孩子产生对立情绪,这不仅不能让孩子改正错误,反而对孩子健康成长不利。比如,惩罚可以是把孩子关在一个比较安全的地方,不允许孩子买他想买的玩具等。

(6)忽视。父母们总是一味以孩子为中心,无论是在哪种环境下,孩子们似乎永远是主角。那么,如果环境发生变化,孩子不能再当主角了,不被重视了,孩子的心理就会失去平衡,他就可能承受不了这种角色的转变。因此,父母应选择时机,有意地不要把孩子作为重心,是他受到适当的忽视,让孩子调整自己的心态,从而帮助其在与人交往中保持良好的心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