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生时拥有各自不同的性格。相应地,他们表达自己的方式也是五花八门的。父母的立场当然是希望孩子性格开朗活泼、善于交往,学习时能有条不紊、集中注意力,谦虚又有自信。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没有一个孩子能具备以上所有这些特点。
如果父母忽视孩子的天性,将自己的意愿和标准强加给孩子,孩子就容易出现负面的情绪,父母也会对孩子心存不满。这种问题经常发生在自视甚高、具备完美主义倾向的父母身上。自视过高的父母希望打造出理想中的子女形象,但又无法客观地看待子女。他们不太会顾及子女的心态和意愿,只会按照自己心中理想的形象去培养孩子。这样的父母其实是将孩子当成了借以实现自己愿望的工具。
具有完美主义倾向的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经常用过于成熟的方式来对待自己的孩子。如果孩子无法实现父母的期望,父母就会感到失望,继而苦苦相逼。可是父母的这种养育方式忽视了孩子的心态和发育阶段,会让孩子和父母的情感都受到挫折,甚至可能导致冲破情感的底线。如果不想犯这种错误,那么了解孩子与生俱来的天性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不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比较,而是用接受孩子原本天性的方法来指导孩子,让父母生气的事情就会变少,更能获得良好的教育成果。父母因为“我们家的孩子到底是怎么了?为什么说话不能干干脆脆,总是吞吞吐吐的呢?”而苦闷的心情也会由此消失,“我们家的孩子本来就喜欢安静,吞吞吐吐是他在为表达自己而努力啊”。父母这样想就会高兴起来。
(一)个性散漫型孩子的表达形式
出生时就个性散漫的孩子像“小儿多动症”患者一样缺乏观察力和注意力,总是把父母的话当成是耳旁风。无论父母说什么,孩子都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因此光说是没用的。和这种孩子交流的时候,要等到孩子做好说话的准备之后再开始交流。喊着孩子的名字让他与妈妈对视,或者让孩子坐好后再开始与其对话,这样孩子才能将注意力集中到谈话上。
这种孩子无法控制内心的冲动,所以也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习。当他们试图坐在书桌前学习的时候,脑子里总会冒出各种各样的想法。刚要坐在书桌前想做会儿题,又突然想到该去练习弹钢琴了。坐在钢琴前面又想到妈妈说冰箱里有零食,一下子站起来跑进厨房。在一旁看着的父母自然就会这样想:“这孩子一天到晚都在想什么啊。”在这种孩子的大脑里,会接连不断地出现各种想法,因此与这种孩子交流的时候,无法长时间谈论一个主题。如果在对话的过程中孩子总是说出一些“愚蠢的话”,不要急于责怪,让他马上安静、听话。父母要设身处地地站在孩子的角度,问问孩子:“你想做题,突然又觉得自己该练钢琴了,对吗?那为什么你会突然觉得应该练琴呢?”作为父母必须要引导孩子,让孩子用别人可以理解的方式将自己脑海中的思维变化说出来。
(二)胆小怯懦型孩子的表达形式
过于胆小怯懦的孩子也无法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想法。随便一件小事都会让这种孩子害怕、产生恐惧,因此当父母的声音、表情和态度稍微变得生硬粗鲁的时候,孩子马上就能察觉到并立刻紧张起来。哪怕妈妈只是皱皱眉头孩子也会观察妈妈的眼色,哪怕爸爸只是问话的声音大了一点,孩子也会瞬间僵住。这种孩子的眼泪也多,心灵比较脆弱,当追究起一些有关自己的错误时,他们不会大吵大闹,反而是大声哭泣。
还有一些孩子,无法顺利地表达自己的心情和想法,往往是拖了很长时间,最终以眼泪收场。这些孩子不太知道如何释放自己的感情,当感到疲惫或者悲伤的时候,他们会用眼泪和愤怒来表达所有的痛苦。这时父母最好是能够安抚孩子,告诉孩子“没事,只要你说自己错了就可以了”。父母还可以告诉孩子,当你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时,可以问问妈妈面对这种情况时应该怎么说,让孩子安心。对于这种性格的孩子来说,父母在引导孩子时要更谨慎一些。要克制自己,不要突然对孩子发脾气,要调整好心态慢慢和孩子说。“你到底为什么要这样?”“你说话的时候就不能自信点吗?”这种问话步步紧逼,对于胆小懦弱的孩子来说是最差的方法。
(三)对社会漠不关心型孩子的表达形式(www.xing528.com)
还有一些孩子,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听不进别人的话。这些孩子对社会和外部环境不感兴趣,对周围人的话和行为都没感觉,更喜欢自己一个人玩。大部分的孩子都会在观察模仿父母、兄弟姐妹和其他同龄孩子行为的过程中表现出对他人的兴趣,而对社会漠不关心的孩子却与之相反,他们对汽车、恐龙等玩具和图书更感兴趣,大部分时间也是和它们一起度过的。
如果父母对此有误解,就会在看到孩子自己一个人专注地看书或者玩游戏的时候,误认为孩子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和认知能力非常强。这样父母就会继续给孩子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而不是相互交流的机会。如果这种事情多了,孩子对社会环境的关心程度会变低,也感受不到与他人谈话和交往的乐趣。最后,孩子变得常常一个人玩,与人交谈时对对方的话也不感兴趣,只是一门心思地说自己想说的话。
在谈话的过程中,这种孩子会冷不丁地说出与谈话内容毫无关系的话题。他们不习惯站在他人的立场上为他人思考、理解他人。特别是当意见相左或者对方不接受自己的观点时,孩子往往无法顺利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正是这种孩子身上最大的问题。要想提升孩子的社会交际能力,父母需要做出更加积极的努力。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让自己与孩子的想法和感情产生共鸣,同时为孩子提供体验各种生活的机会。
(四)过度忍耐型孩子的表达形式
有些孩子天生就能忍。这种孩子平时不怎么哭,遇到难受或者气愤的事情也不会表现出来。一开始的时候,父母如果对此不敏感,这种孩子很容易发展出白闭的性格。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父母依然察觉不到孩子是在坚持忍耐,反而认为孩子的行为举止成熟懂事,那么孩子的这种性格特点会变得更加突出。
当孩子发现自己在忍耐时父母反而觉得自己乖巧,那么孩子就会觉得只有在发生严重深刻的问题时才应该表达,才应该去请求别人的帮助。其结果是,孩子这些无法表达出来的小欲望和小挫折积聚起来,就会成为埋藏在心灵深处的愤怒、怨恨和苦闷。突然有一天,孩子就会对无足轻重的事情大发脾气,甚至还伴随有大小便失禁、眨眼、抽鼻子等症状。
因此当发现自己的孩子有超越年龄的忍耐能力时,父母必须首先引导孩子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要求。当孩子得到父母的默许,知道自己可以表达这种事情的时候,就会懂得展现自己了。“如果你真的不想做那件事情,你可以告诉妈妈。”“你不会的,直接说不会更好!”这样一来就能轻松地引导孩子表达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
没有任何一个孩子可以满足父母心中所有的期望,要改变孩子与生俱来的性格更是难于上青天。虽然父母的期望值以及引导和教育的方式会让孩子的天性发生些许变化,但是要完全改变孩子的天性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与其在孩子身上寻找那些他们不具备的东西,倒不如针对孩子的性格和发育阶段,给予适当的刺激和悉心的指导,这反而是一种更加明智的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