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五孩子的成长指数与幸福指数的不可或缺

五孩子的成长指数与幸福指数的不可或缺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孩子的“成长指数”和“幸福指数”是一个什么理念呢?(一)关于孩子的“成长指数”问题关于“成长指数”:这里有两个问题,一个是怎么给孩子合理的营养,来促进孩子的身体发育。无论是智力超常的孩子还是智力发展有待提高的孩子,家长们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孩子不好好吃饭。孩子每次吃饭的食欲和大人一样,也会有所波动。孩子吃什么东西是由自己来决定的,家长的责任是决定购买哪些食品和餐桌上放哪些食品,尽量使之丰富多样。

五孩子的成长指数与幸福指数的不可或缺

全社会尤其是家长都非常关心孩子的成长。孩子的“成长指数”和“幸福指数”是一个什么理念呢?一位诺贝尔经济奖的获得者曾经对各国政府提出过这样的忠告:我们不仅要关注国家的经济指数(GDP),而且要关注国民的幸福指数。我们不能光注意经济发展,还要关注老百姓的幸福感。作为儿童发展工作者,我们对家长的忠告是:我们不仅要关注孩子的成长指数,比如说孩子的身高、体重、智力发育的指标如IQ,而且更加要关注孩子的幸福指数,孩子的情绪、情感发展怎么样,或者说孩子有没有一个幸福的童年,他的幸福感怎么样。

北京幸福泉儿童发展研究中心程淮教授认为,儿童成长需要三大营养素:第一是食物,这是物质的、吃下去的,能促进孩子的生长发育;第二是丰富适宜的教育环境的刺激,可以促进孩子智能的发展;第三就是爱,爱是孩子无与伦比的精神营养素,可以促进孩子人格的健康发展。

(一)关于孩子的“成长指数”问题

关于“成长指数”:这里有两个问题,一个是怎么给孩子合理的营养,来促进孩子的身体发育。第二个是怎样着力培养孩子的创造力,促进孩子智能的发展。

关于幸福指数:主要和孩子的幸福息息相关的,就是所谓情商的培养,特别是抗挫折的心理能力的培养。让孩子具备主宰未来、拥有幸福的心灵力量!

无论是智力超常的孩子还是智力发展有待提高的孩子,家长们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孩子不好好吃饭。家长“怎样在餐桌上给孩子建立一个营养的金字塔”,是非常重要的。

1.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合理的营养和良好的饮食习惯可以说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本要素。1岁以后的孩子就可以吃大人饭了,他们的饮食既要丰富多彩,又要合理搭配。营养学家提出要给孩子的餐桌上建立一个“金字塔”:一是在最底层应是主食:五谷杂粮和豆类;二是倒数第二层是蔬菜、水果,其中深色蔬菜应占1/2以上;三是倒数第三层是奶及奶制品;四是倒数第四层是鱼、肉、蛋;五是塔尖即少许油、盐、糖。这是对合理营养的基本要求。但是一天三餐两点,一年就是1825顿饭,每天都要给孩子的餐桌上建“金字塔”实在也太难为家长们了,许多父母都为孩子不好好吃饭而苦恼,有的家长说孩子吃饭得追着吃。这里我们要送给家长一句话——“儿要宽心养”。遇到这种情况家长首先要排除疾病的情况,很多的疾病,包括营养性的疾病都会影响宝宝的饮食状况。这时候,治疗疾病或者缺什么营养素就补什么营养素,是上策。

其次就是要时时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1)提供背景音乐。孩子吃饭的时候提供一些背景音乐。因为优美轻快的音乐可以调节宝宝的情绪,打开他食欲的大门。最好能固定一首乐曲,以后一听到这个乐曲孩子就知道该吃饭了,这样便于形成条件反射。播放的音量尽量比说话的声音要轻一些。(2)少盛勤添。就是说你每次给孩子盛饭的时候少盛一点,不要生怕孩子吃不饱,一次弄的很多,盛一大碗,孩子一看也许就没食欲了。少盛一些,使他轻而易举的吃完后能得到你的赞赏,获得一种成就感,他可能会举起小碗:“还要”。(3)要吃自助餐。1岁以后的孩子已经有自己选择食物的倾向了,所选的食物也包含自己生理的需要。孩子每次吃饭的食欲和大人一样,也会有所波动。所以应该给孩子一些适当的“自由”,这就叫自助餐的方法。目前在国外比较流行。它的原理是在一段时间里使饮食中的营养素自动达到平衡。孩子吃什么东西是由自己来决定的,家长的责任是决定购买哪些食品和餐桌上放哪些食品,尽量使之丰富多样。如果把饮食的主动权交给孩子,这种宽松的环境反而能增加孩子的食欲和饮食的乐趣。其实孩子和成人一样,如果吃肉吃腻了他就要吃蔬菜水果,如果蔬菜水果吃多了他的嘴就馋了,这样孩子的营养会在一段时间里自动达到平衡。(4)不要强迫进食。可以说任何情况下强迫进食都是有害无益的,不要强迫孩子吃他不喜欢的食物,也不要每餐都让孩子吃下你认为“应该吃的量”,否则会引起孩子烦躁的情绪。强塞硬灌就会吃“气”饭,这样只会降低孩子的食欲,使孩子的消化液分泌减少,即使吃下去也不能消化吸收。因此,父母应该是一个循循善诱者,而不是充当“食物警察”。(5)烹调要得当。比如说1~2岁的孩子,烹调要讲究色香味形、细软碎烂。不爱吃面食,就变着法儿将包子馒头做成他喜欢的各种小动物;不爱吃煮鸡蛋,就做成蛋羹;不爱吃青菜就做成菜馅等等。2岁以后,东西吃起来就应该有些嚼头了,这样有助于激发孩子的食欲,也容易使宝宝消化吸收。(6)功夫在“吃”外。宋朝大诗人陆游说,做诗的秘诀是“功夫在‘诗,外”。我们讲孩子好好吃饭的秘诀是“功夫在‘吃’外”。主要是两条:第一是充足的睡眠。俗话说“啃他一头猪,不如一觉呼”,充足的睡眠能增加体内生长激素的释放,促进孩子的消化吸收,保持旺盛的食欲。我们知道,小一点的孩子他睡的是“小觉”,时间短,正好促进生长激素的释放,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小一点的孩子睡觉更大的作用是长个子。另外,适宜的运动同样是促进食欲的催化剂。让宝宝进食恰当的食物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喜爱食物,享受餐桌上的乐趣,并在进食过程中向他们传授饮食文化知识,培养自理能力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将使宝宝受益终生。

判断孩子营养是否充足有两个标准,一个是情绪是不是很愉快,再一个是身高、体重是不是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标准。只要这两条达到标准就没有问题。对0~6岁孩子的体格发育包括智能发育的测查,我们发明了一个综合监测图,可以作为基层专业人员和家长对儿童体格和智能发育的指标是否正常进行监测。

2.培养孩子的创造力,促进孩子智能的发展

以上主要讲了儿童成长的营养指标,下面就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促进孩子智能的发展,谈一下我们的看法。

我们倡导的早期教育是要培养儿童能够主宰未来、拥有幸福的教育。作者认为至少要培养儿童具有主宰未来的四种心理能力:(1)创造力;(2)健康的人格;(3)行动果敢;(4)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

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就是说仅仅有思想还不行,还要善于表达,善于与人沟通,这是很重要的。行动果敢——因为我们现在这个社会发展的实在太快了,想清楚的事情必须立刻就去做。健康的人格——有些人创造了很多的财富,但是没有幸福感。为什么?就是因为他没有健康的人格。创造力——是我们今天重点要讲的。作者认为这是最核心的“成长指数”,因为智力的最高表现就是创造力。人类历史就是一部创造史。那么怎样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呢?作者认为要抓住2~6岁儿童创造力发展的关键期。2~6岁是孩子创造力最旺盛的时候,切莫错过这个关键期。当然这并不等于过了这个年龄就不能培养孩子的创造力了。

培养孩子的创造力主要有两条:一条是培养孩子的创造精神;再一条是培养孩子创造性的思维和想象能力。

3.培养孩子的创造精神

创造精神是什么呢?是一种独立的、批判的思考精神,是独立的人格和独立的精神。英国的皇家学会会徽上嵌了这么一行字:不要迷信权威,人云亦云。就是说孩子必须学会独立的思考。要培养孩子这种独立思考的能力,最重要的是什么呢?是我们必须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正像陶行知先生说过的那样,儿童要“六大解放”即解放头脑,解放双手,解放眼睛,解放嘴巴,解放空间,解放时间,这样才能发挥出儿童的创造力。要让孩子突破传统性的思维。有一个例子对我们印象很深。文化大革命时,有一位北大的学生,一天他和同学们涌上了街头,到了天安门广场,接受毛主席的检阅,和其他红卫兵一样,看见领袖了,大家都热泪盈眶。正当他们陶醉在欢乐的海洋里的时候,他看见毛主席挥了挥手,慢慢地昂起头向天上看。透过晶莹的泪珠,他想,一个伟人在思考问题。我们现在的所思所想都是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办的。毛主席思考问题肯定也有一个标准。那么,毛主席是用什么标准来思考问题的呢?他进一步又想,假如我们用毛主席思考问题的标准直接作为我们自己思考问题的标准的话,那么我们大家就都成毛主席了!这个想法很重要。小平同志倡导改革开放和思想解放运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种思想的解放是创造精神最核心的东西。所以我们要给孩子建立宽松的教育的心理环境,平时要鼓励孩子的创造精神,要敢于思想,培养独立的人格精神。

4.培养儿童创造性思维和想象能力

比如老师与儿童在活动室内席地而坐,就开始了“头脑风暴游戏”:小白兔过生日——大灰狼不期而至:有一天,小白兔过1岁的生日,给许多的小朋友发了请柬。兔妈妈从树林里采蘑菇回来了,问小白兔:“你给哪些小朋友发了请柬了?”小白兔说:“我们给小猴、小花猫、小花狗、小松鼠。”“还有谁啊?”“大灰狼”。——“什么?你给大灰狼也发了请柬了!请柬上有什么?——咱们家的地址呀!要是大灰狼按照地址找到咱们家,那就不得了啦!”话音刚落,突然,“咚!咚!咚!”传来了敲门声——“谁呀?”“我们是大灰狼!”——怎么办?老师要求:每人为小白兔想一个办法,但不能重复。如果想不出新办法,可以说别的小朋友的办法在什么情况下行不通,也算通过。一个孩子说:“我们拿一根大棒槌,躲在门后面,等大灰狼刚露出头,我们就举起棒槌‘咚!,就把大灰狼打昏过去了!”这是最简单易行的办法。另一个孩子说:“我们躲在门后面,等它伸出尾巴的时候,我们举起斧子‘咔!’把它的尾巴给砍断!”能想象出使用锋利的“工具”直接砍断大灰狼的尾巴。有的孩子说:“我们在屋子里挖一个陷阱,门一开,大灰狼一踩就掉进去了。”这是听了猎人狐狸的故事。马上就有人说:“挖陷阱来不及了,大灰狼已经快把门撞开了!”有个孩子说:“我们把门打开,给大灰狼敬酒——我们的生日酒。但是,酒里有什么?——对啦,酒里有毒药”。这是急中生智的好办法!是看了《西游记》,唐僧师徒几人被妖怪毒倒了而受到的启发。

一个孩子又说:“我们让小鸟请大象伯伯来,大象伯伯鼻子长、力气大,把大灰狼用鼻子卷起来扔到河里,把它淹死!”一个孩子抢着说:“我们给猎人发请柬!猎人有枪,见到大灰狼,叭——就把它打死啦!”这个思维的质量就不一样了,突破了仅给小动物发请柬的思维。但是马上就有人提问了:“如果猎人忘了带子弹了,那怎么办啊?”是呀,猎人很有可能来参加生日会时不带子弹的。“打110——找警察!”……

“头脑风暴”游戏是培养儿童创造思维与想象的有效方法之一。

托尔斯泰有一个著名的童话——萝卜。老公公、老婆婆种了一个萝卜,萝卜越长越大,拔不动怎么办?托尔斯泰笔下是把小花猫请来了,小姑娘请来了,小老鼠也请来了。如果你问孩子现在谁也请不来怎么办?我们一个孩子这样说:“我们不请别人,只请一个小朋友,就请小鼹鼠。因为小鼹鼠它能松土、打洞,土松了,萝卜就自动出来了。”还有一个孩子说用锯子把萝卜锯成一块一块的——化整为零。还有的孩子说用挖土机挖——采用机械化的方法等等。

以上我们讲的是“成长指数”,主要讲了体格发育,要有充分的营养。培养智力最高的表现是培养创造力。

(二)有关孩子的“幸福指数”问题

怎样才能帮助孩子心灵的成长呢?这就涉及孩子的“幸福指数”问题。我们应该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注重培养孩子的情绪智商(也就是EQ),着力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让孩子具备主宰未来、拥有幸福的心灵力量!(www.xing528.com)

怎样培养宝宝的情商呢?情商的概念是美国心理学丹尼尔·高曼提出来的。我们知道智商有一定的数值,但是情商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个科学家制定出一个标准化量表来,它是一个心理学概念。作者认为情商包括五大能力:(1)自制力——自我们控制能力;(2)热忱——有激情;(3)毅力——很重要;(4)自我们激励能力——即内驱力;(5)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包括驾驭和管理自己与他人情绪的能力。下面分别谈一谈这几个方面。

自制力。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儿童园曾经做过一个很著名的“延迟满足”实验。在一个用单面玻璃做的可供观察的实验室里,老师对孩子们说,现在发给你们每人一块糖,如果你们马上就吃了这块糖,那以后就没有了,要是等我们回来以后你们再吃,那就会有很多糖给你。老师说完以后就走了。老师走了以后,人们就开始观察,有的孩子迫不及待地把糖吃了,还有的孩子很出乎老师和家长的意料,因为这些孩子平时在家里要是有什么不给他,他马上就跳起来了,这个时候他为了得到更多的糖,却想方设法在消磨时间。实验结束以后对这些孩子进行了追踪,到了这些孩子高中毕业的时候,对那些能够控制自己、等老师回来才吃糖的孩子和那些当场就把糖吃了的孩子进行比较,他们中学毕业考试的成绩,平均差200分;能够延迟满足的孩子,以后获得了更高的成就。所以孩子情商的培养要从小开始。有的孩子就想着眼前的利益,马上就要满足。他没有想到通过努力以后会得到更多的满足。这就是因为他们的情商不同。

热忱。就是要有激情,任何事业的成功都要有巨大的热情。但是照顾得太好的孩子往往缺乏激情。

毅力。有一位大作家曾经说:“当我们放弃努力的时候,我们才发现我们距离成功竟然只有一步之遥”,而成功往往就在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我们知道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时候,经历了9000次的失败,当别人问他9000次的失败有什么体会的时候,他说:“我们很高兴,我们找到了9000种不能制造电灯的方法。”所以第9001次他成功了。所以毅力是非常重要的。

自我们激励能力。心理学叫内驱力。就是自己要给自己打气。《孟子·告子》中有句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意思是说他要经过很多的磨难,必须有自我们的激励。许多有成就的人或者领导者们他们都是很孤独的,他们的思想比一般人深刻,他们会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一些问题,就是因为他们能够自我们激励,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所以你必须有自我们激励的能力,自己给自己打气。

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包括驾驭和管理自己与他人情绪的能力。美国钢铁大王曾经说过:“一个人的成功15%靠专业知识,85%靠人际关系。”丹尼尔·高曼教授说:“在美国有一些IQl60的人,在为智商100的人打工”,因为这些IQl60的人情商比较低。情商低的人往往在关键问题上要犯错误。比如说找错工作,他不适合干这个他去干了;找错对象,结错婚等等。作者认为情商与一个人的幸福息息相关。中国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心理发展有两大要素,即智力品质——即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它是一个操作系统,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每时每刻都在起作用;非智力品质——即需要、动机、兴趣、情绪情感、意志、性格等,它是一个动力系统,在关键时刻往往起着决定性的影响。比如大考的时候,大赛的时候,人生选择的紧要关头,这时候非智力品质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记得有一年在天津举办世乒赛,当时邓亚萍要卫冕世界冠军,她的对手是何智丽,也是当年奥运会的冠军。她们打得很辛苦,最后邓亚萍险胜。当时记者就采访邓亚萍,问她有什么感受,她说:“球打到这个份上,拼的就不是技术了,拼的是毅力、意志和心理。”这就是说非智力因素在关键时刻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北京幸福泉儿童发展研究中心程淮教授认为,情商的一个核心能力就是抗挫折的能力,可以说培养抗挫折的能力是孩子们的必修课。但是今天的孩子们抗挫折的能力普遍较弱。为什么?

我们从两个角度来分析。(1)从家庭角度来讲:首先是由于家长对独生子女的溺爱。特别是“隔代疼”——老人对孩子保护得太多了。有的老人说,我们孙子只要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我们就知道他要什么,结果孩子被过度保护。家长的角色成了清道夫、铺路石子。孩子不会系鞋带,那就买不用系鞋带的鞋;吃鸡蛋,家长给剥好。有一个小学生参加夏令营,吃饭时孩子打开饭盒一看,吃惊地问:“这个鸡蛋怎么不是白的?怎么还有硬硬的东西?”他连鸡蛋壳怎么剥的都不知道。溺爱是“温柔的陷阱”。照顾得太好的孩子缺乏激情,他们被剥夺了面对困难的机会,他们的情商是不够的。其次是家长的怕输心理,处处都要孩子争“第一”。家长常常对孩子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目标要求,当孩子的学习成绩下降或出现问题的时候,家长的心里比自己买的股票下跌、公司业绩下降还难受。再者就是表扬过多。天天都说“你真棒!”,“你最棒!”,使孩子患了“表扬依赖症”,听不得一点批评意见。

(2)从儿童自身角度来讲:一是儿童以自我们为中心,他们常常可以轻而易举地得到各种满足。这样的孩子缺少抗挫折的体验和原动力。二是孩子的意志品质还在形成的过程中,而抗挫折能力的培养是一个过程。三是从发展的角度看,只有让孩子成功的机会多一些,才能增强孩子自己做事、克服困难的自信心。

怎样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呢?首先,从家长的角度来说:(1)要树立正确的观念。要树立不争“第一”争唯一,,的观念。让孩子时时处处争“第一”是不现实的,但是可以争唯一”。“我们就是我们,我们与众不同!”因为差异就是资源,差异就是优势。同样是“棒”,但“你真棒!”和“你最棒!”在目标上却有本质的区别。应该了解分析孩子的特点,给予正确的评价和切实的目标,让孩子的能力呈“山”字形发展。(2)表扬鼓励要讲究策略。如果孩子在学习一种新的能力,掌握一个新的技能,他每每取得一个点滴的成绩的时候家长都要给予及时的鼓励。对3岁以内的孩子鼓励他的时候,要遵循“2秒原则”,即这种表扬或鼓励要在他做完事的2秒钟内做。因为超过2秒钟以后,你再表扬他就有可能搞不清楚你表扬的是什么。1~2岁的孩子是喜欢被人肯定、被人鼓励的,他是一个喜欢探索、喜欢动手的孩子,如果希望他巩固一种新技能或在原有能力的基础上在提高一步的话,结合他的心理特点,你就可以用间断的、无规则的策略来鼓励他。比如他在搭积木,已经会搭4~5块的塔了,你希望他搭得更高。于是,在他搭1~3块时你都不用鼓励,第4块时鼓励了,但第5、6块没鼓励,第7、8块时却都鼓励了,让他摸不到规则,吊他的胃口。为了得到鼓励而坚持搭完更多的积木。当然这是外在的动力。此外,鼓励要找准“点”:如你坚持了,让孩子学会坚持精神;输了没哭,不怕疼等。(3)要充分利用身边的机会,给予孩子难度适中的问题,让他去应对,不用刻意地找挫折去锻炼。比如说,妈妈今天已经做好饭了,油焖大虾,菜都上桌了,可是孩子却非要吃饺子,那么你可以当时就同意他。然后让他和你一起去买东西,你们分工行动,让孩子去买菜,给他用纸写好要买什么,让他克服畏惧心理,去体验和陌生人如何打交道。回到家后,让孩子付出劳动,与家长一起摘菜、洗菜、包饺子……让他学会等待。这是从家长的角度讲。

其次,从儿童的角度来说:最根本的目标是增强儿童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1)肯定法——建立自信。孩子只有多次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才能应对失败的考验。要正面激励,如美国通用公司前董事长韦尔奇小时候有些口吃,别人都嘲笑他,但他的母亲对他说:“你脑子太快,嘴跟不上。”这是正面激励。(2)小步骤法——将困难分解成一个个小步骤,化整为零,一步步逼近目标,最终在克服困难中获得成功。就如“冷水煮青蛙”一样。(3)故事法——讲一些小动物、小朋友不怕困难的故事,鼓舞孩子。(4)榜样法——利用孩子心中的偶像,如警察叔叔、黑猫警长,家长言谈举止都要以身作则。家长要向孩子“示范”对待失败的态度,如故意把积木搭倒了再接着搭;如示范“跌倒了自己爬起来”等。(5)事先提醒法——如输了不哭,打针勇敢不哭等。(6)辩证法——对待困难有“虎气”和“猴气”。虎气就是霸气,就是藐视困难的态度,对困难和挫折不怕。猴气就是有灵活性,讲策略。最终我们是要讲结果的,“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这也是心理防御的一种反应。让孩子通过自身体验,学会系统思考或者辩证地思考,如有晴就有阴,有对就有错,有输就有赢。让孩子去体验这些东西。(7)个性化法——针对孩子不同的气质、性格、能力采取不同的个性化的解决方法。例如对胆汁质的孩子可采取激将法,激励他勇于克服困难,面对挫折等。

当然,人生不可能克服面临的所有的挫折和困难。培养抗挫折能力的核心就是:培养自信的、乐观的、追求幸福的心理品质、自我们激励能力和积极的心态。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于是,一切的问题都不是问题!所以我们有两句话和大家共勉:没有理想的教育,但要有教育的理想;没有理想的人生,但要有人生的理想!

帮助孩子心灵成长的秘诀是真正拥有一颗和孩子同样的心,因为只有拥有童心才能够和孩子进行心灵的沟通。我们的儿童观决定了我们的教育观,我们要理解孩子,而理解孩子是我们一生的功课。

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样看待儿童呢?每一个孩子都是无与伦比的!因为儿童是天生的哲学家、思想家,是世界的探索者、“发现”者。在儿童高速运转的大脑中,在儿童“玩”的游戏中,“历史”正在被创造着。

儿童是先哲们的使者,是“成人之父”,是“父母灵魂的工程师”。“天地之间再也没有比孩子的灵魂更纯真,更美丽,更高尚的了。对着孩子的灵魂做父母,就是对着人性至纯至洁的样本重新做人。”

儿童绝不是一张白纸,更不是一块面团,可以被人们任意地涂画或塑造。儿童更像一块根雕的原型。一个合格的家长或教师,应当是一位根雕艺术家。要根据这种“原型”,是像“嫦娥奔月”还是“八仙过海”进而把儿童雕刻成独特的美轮美奂的“艺术品”。

儿童是千百万年人类进化、遗传潜能的传承者,是人类永远要怀着敬畏之心去研究、去“读”的真正的“历史”的儿子、未来的主人!要从人类与宇宙的关系、与自然的关系、从人本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中去发掘、去探求。——这就是我们的儿童观。

然而,审视当今家庭教育的现状不由得令人担忧。有多少孩子在父母的怀抱中丧失了0~3岁早期潜能发展的黄金年华?有多少孩子被传统的落后的教育观念和方法所“复制”,一踏上社会就成了竞争的落伍者?有多少孩子的创造精神的天才萌芽被扼杀在“乖,听话”的教育中?有多少孩子在“爱的物质棒杀和精神捧杀”下,在成人“讨债般的光宗耀祖的精神铁蹄”下,心灵的嫩苗被肆意践踏?有多少孩子为满足家长的虚荣心和盲目攀比的心理,而被赶去学习各种“才艺”而痛苦不堪?有多少孩子家庭的亲子关系正陷入“逆反一镇压一再逆反一再镇压”,直至“鸿沟”的怪圈而不能自拔?有多少孩子甚至因为没好好做作业,就被望子成龙的父母毒打致死?又有多少孩子选择了离家出走甚至杀害自己呢?每当我们看到见诸报端的种种报道,又怎能不痛心疾首呢?!

人们不禁要问,这究竟是为什么?人们的经济生活,决定了人们的生活哲学。在当今社会转型、充满变革又略显浮躁的时代,功利主义教育的流行就不足为奇了。从这个角度,有人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们并不幸福”!

早期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让孩子拥有幸福的人生,首先是幸福的童年。面对功利主义的教育,我们要大声疾呼:“把幸福还给孩子!”

童年究竟是什么?对孩子来说,童年是爱的摇篮、心灵的绿洲、幸福的源泉!是古希腊神话中英雄安泰离不开的大地,是孩子长大成人后依然萦绕在怀的梦!

童年是体验未来社会生活的“微缩实验室”,记载着孩提时代身体与心灵成长的历程!

童年是一座人类精神的工厂、创造的天堂!在这里,孩子们像哲学家那样去提问,像科学家那样去思考,像艺术家那样去创造,他们是想象和创造的巨人!无论是“如果洞漏水了,皮球浮不上来怎么办”的疑问、“把地底下的煤直接变成煤气”的创意、寻找地下宝藏的“射地望远镜”的发明,还是“会飞的毛毛虫汽车”、“能反射太阳热源的向日葵式无空调摩天大楼”的建造等等,等等…….未来的一切,将在这童年的无拘无束的想象中得以展现、得以创造!他们将在这“微环境的儿童剧院”中尽情演绎生命中最纯真、最美丽的华彩乐章!——这才是儿童的幸福生活!是我们可以给孩子营造的心灵成长的“微环境”。把幸福还给孩子,也就把幸福给了自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