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玩是孩子的天性
望子成龙是每个家长的殷切希望,为使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从孩子一出生,家长便不惜一切代价,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孩子进行早教。当孩子上了小学,有了学习任务,家长更是不遗余力地为孩子报各种补习班、兴趣班,每天忙碌地带着孩子奔波于各个校外教育机构,奥数、作文、钢琴、绘画……大有不培养出神童誓不罢休之势。潮水般的课外补习班向着孩子汹涌袭来,淹没了他们本该丰富的课余生活,更吞噬了孩子绚丽美好的童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出版的《青年研究》刊登了题为《儿童休闲:被遗忘的角落》的调查,调查数据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地2400多名儿童及家长。调查显示,孩子们一周平均在校时间甚至超过大人工作时间的48%,而一周平均休闲时间仅为大人的60%,即便是周末,孩子的休闲时间也大大少于大人。有40%的孩子平日里参加各种补习班,周末则为60%。多么可怕而又可悲的数据啊,在这种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孩子不敢玩了,更不会玩了。
事实上,玩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的权利。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儿童有权享有休息和闲暇,从事与儿童年龄相宜的游戏和娱乐活动,以及自由参加文化生活和艺术生活。”玩耍使孩子学会了许多技能,活跃和发展了孩子的思维,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协作能力。孩子在不断玩新东西、新花样的过程中,增长了知识,培养了创新能力。
1.玩对孩子成长的积极意义
人类最早的启蒙教育就是玩,玩是人类接受文化的一种途径。人们通过玩可以学会解决矛盾、增强团队意识、促进合作、培养兴趣、接受“失败”的考验、激励好奇心和创造的欲望。许多艺术家、科学家的成长,就是在儿童时期的玩耍中起步的。万籁鸣成为动画艺术家的起点,是用硬纸板剪成孙悟空、牛魔王等人物,用筷子支着油灯下晃动,玩耍映在墙上的黑影;美国莱特兄弟发明飞机的直接诱因,就是父亲带回来的一架用橡皮筋作动力的玩具飞机;达尔文成为生物学家的种子,就是在小时候采集动植物标本时播下的。所以,玩耍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着积极意义。
(1)玩能促遵学生体能的发展。
阳光、空气是自然环境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新鲜空气中有充足的氧和负离子,能促进新陈代谢,使孩子的呼吸系统和心血管功能得以提高。孩子从室内来到室外,活动范围宽阔了,自然增加了运动量,消耗了体能,使肌体产生饥饿感,食欲定会大大增强,从而促进消化系统的发育。在快乐地玩耍当中,孩子需要手脚并用,眼耳口协调配合,全身的每一个器官,每一块肌肉几乎都被调动起来。长期坚持,孩子的协调能力、肌体应激能力都会有所发展。所以说,作为孩子,学习固然重要,玩也很重要,尤其对于那些刚入学的孩子,更要让孩子抽出时间去玩,千万不能让孩子感到学习是负担。
(2)玩能促进孩子各项智能的发展。
智力是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形成的认识方面的稳定的心理特点的综合,它足以保证人们有效地进行认识活动。它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和注意力五个基本因素。①玩促进孩子想象力的发展。特别是角色玩耍,是发展想象的极好方式。在角色扮演中,孩子常常会人情入境,把自己想象成某个喜爱的或崇拜的人物。如:男孩子经常喜欢把自己当成孙悟空、小哪吒,女孩子经常喜欢扮演妈妈、老师等角色。孩子也能以玩具、各种游戏材料为基础,想象由这些材料形成的场景、引发的故事。如:孩子在玩飞机时,他眼中不仅仅只是飞机,在他的脑海中会出现飞机场、飞行员、蓝天,白云等,并且念念有词地拿着飞机模仿飞行。在家长看来这些行为滑稽可笑,可孩子已沉浸在了他脑海中丰富多彩的画面里。在这幅现实与虚幻相结合的画面里,孩子正尽情地享受着玩耍的乐趣。在这样的玩耍中,孩子的思维天马行空,任意驰骋,不受任何约束和限制,想象力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想象力越来越退化,大概就是因为远离玩耍的原因吧。
②玩促进孩子感知能力的发展。感知是人们认识外界事物、增长知识的主要途径。玩耍过程中孩子要不断探索、寻找好玩的材料,对已获得的材料创造出丰富多样的玩法,还要组织玩伴一起游戏。孩子需要不停地玩弄、操作物体感知事物,通过眼看、耳听、口尝、手摸等各种感官体验来接触各种性质的物体,对于物体的每一个刺激,都会做出不同程度的反应,频繁的刺激反应过程,大大加强了其感官的感受能力、反应能力及观察能力。每个家长都会经历过,孩子跟着你走路,他会走着走着就蹲下不走了。他在干什么呢?他看到了脚下的蚂蚁在爬,他蹲下来观察蚂蚁的一系列行动,甚至伸手把蚂蚁捉在手里。这个时候孩子的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感知力都在发挥着作用。而家长却往往把孩子拉走,不让孩子继续下去。这一行为虽然是无意识地去做的,但是却剥夺了锻炼孩子能力的一次机会,这是非常可惜的。家长如无急事,不妨也蹲下来,陪着孩子一起看蚂蚁,顺便和孩子聊聊蚂蚁的习性等等。
③玩使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优先发展。大量的研究表明,孩子在自主游戏活动中可以迅速地掌握本国语言,语言中最复杂的语法和实用形式,都是首先在游戏活动中出现的。特别是会玩的孩子,自主参与的游戏活动相对较多,而游戏就提供了语言表达的环境,游戏伙伴的交流迫使他们互相表白,在贪玩心理的刺激下,练习了发音,训练了表达,丰富了词汇,理解了意义。
(3)玩促进孩子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现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往往缺乏与他人交往的技能,更不善于用身体语言表现自信、友好和平和,缺少正确的交往。而一个人的交往能力常常会决定他的才能是否被社会所认可,一个人要在社会上生存,就必须学会社会交往。玩耍中很多游戏需要和他人配合才能获胜,在玩耍中孩子能共同商定主题,制定规则,互相影响,互相监督。这样,不但加强了孩子与同伴之间的交往,还有利于培养合作精神,从而培养孩子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
2.玩对孩子学习的促进作用
(1)玩可以积累写作素材。常听家长抱怨,孩子的作文干巴巴的,没有一点内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孩子生活单调,文章怎么可以生动呢?李白不到四川能写出《蜀道难》吗?朱自清不在夜半的荷塘遛弯,凭空能写出来《荷塘月色》吗?所以说,有生活才有文章,多带孩子出去玩玩,才能给孩子的文章增色。
有这样一个孩子,害怕写作文,每次老师布置完作文题,他就愁眉苦脸、抓耳挠腮。有一天,他又坐在桌子前苦思一篇作文,爸爸凑上前一看,才写了一个作文题目《有趣的一件事》。他想了一会儿后,对孩子说:“走,我们去玩。”孩子听了十分高兴,马上与父亲准备工具一起去捉黄鳝。孩子按照父亲的方法,好不容易捉着一只大黄鳝,兴奋得眼中放光。有了亲身的体验,孩子马上就很自如地写出了一篇饱含真实情感的作文。
通过一次亲身的体验,孩子写出了文采飞扬的作文。其实,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学习活动与整个社会活动都是有联系的,我们不能把它与生活、娱乐等相割裂。热爱学习的孩子,也热爱生活,也喜欢玩。家长可以多采取一些寓教于乐或寓乐于教的方式,让孩子多元化地吸取新知识。
(2)玩可以增长知识。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可以学到课本和课堂上学不到的各种知识。现代城市里的孩子,每天生活在钢筋混凝土构筑的环境中,接近大自然的机会非常少,他们只能通过电视、书本等媒介了解自然知识。家长应该提供机会,让孩子走进大自然,了解自然,从自然中获取知识。
玩对孩子的学习是有帮助的,它同时也是孩子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更重要的是,它是孩子的天性,就像孩子们要吃饭穿衣一样。在玩的过程中,孩子各种知觉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中得到了锻炼和转换,智力也在不知不觉中逐渐提高。因此,家长朋友们要从孩子一生的成长出发,在重视培养孩子学知识学技能的同时,更要带孩子多玩,让他们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3.父母应该如何尊重孩子玩的天性
如此强调玩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不是赞同让孩子无限度地玩,随意地玩。如果这样,那玩仅仅只是“玩”了。家长要科学地引导孩子玩,让孩子在感受玩的快乐的同时,更使其精神、身体、能力等各方面得到提高,让孩子玩中学知识、受锻炼、见世面、长才干。为此,谨向家长提出以下建议:
(1)了解孩子的共趣爱好是什么。
孩子爱玩的东西大多和他的兴趣、爱好是一致的。家长们若想了解孩子在玩什么,可以先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并且经常和孩子谈谈他们的兴趣爱好,这样就可以了解孩子爱玩什么、想玩什么了。只有先了解了孩子,才能真正帮助孩子。
(2)让孩子在大自然中玩耍。
周末或时间充裕时,家长可带着孩子走进大自然,让他和大自然中的万物进行对话,充分领略大自然带给人的那份愉悦。大自然除了能给孩子带来清新的空气,还能让孩子学到书本里没有的东西,感受在家里、教室里没有的广阔天地,增强孩子在野外的求生能力。更为重要的是,与大自然的接触还会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对学习的兴趣。因此,父母应尽量让孩子多接触大自然,并和孩子一起在大自然中尽情玩耍。
(3)指导孩子玩出智慧和品格。
孩子在玩的过程中,会发现许多有趣的科学现象、自然规律,并从中得到愉悦和体验成长的快乐。父母可以指导孩子玩电脑,搞小发明、小制作,养殖等等,将玩与学很好地结合起来,让孩子在玩耍中达到触类旁通、提高技能、开发智慧和培养高雅气质的目的。通过饲养小动物,还能培养孩子细心、耐心、善良、富于同情心等优良品格。
(4)在玩中发现孩子的天赋和共趣。
与孩子玩耍的过程,父母应注意观察,及时发现孩子的天赋和兴趣爱好,并不断给予他支持和鼓励。如果孩子善于背诵较长的诗句篇章,说明他有文学天赋;孩子听到音乐时就翩翩起舞或小声哼唱,说明他有音乐和舞蹈天赋;孩子玩玩具时,能自动按颜色、大小等分类,说明他有逻辑智能天赋;孩子在玩耍中喜欢异想天开,说明他有良好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5)经常鼓励孩子外出和别的朋友一起玩。
家长不可能有很多时间陪孩子一起玩,而且孩子也需要外出接触更多的同伴和更宽广的世界。所以,家长要经常鼓励孩子到外面和大家一起玩。在玩中,孩子不仅放松身心,增长智力,还将学会与他人交往、处理突发事件的方法等。
(6)给孩子一些玩的规则。
让孩子拥有玩的权利,并不等于放纵孩子玩的内容或方法。家长可以和孩子谈一谈,告诉孩子内心的担忧,告诉孩子外面的世界是怎样的,有些东西可以玩,有些东西最好不玩,有些东西根本就不能玩,告诉孩子规则是必须遵守的。
(二)让孩子玩出创造性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一部充满了创造的历史。从窑洞到摩天大楼,从马车到宇宙飞船,从松明到人造太阳。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创造,而创造来源于人。只有拥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才能打破常规,创造奇迹。
有研究结果表明:3~5岁是孩子创造性能力的高速发展时期,4岁时孩子的创造性思维测试得分最高,而5岁以后有逐渐下降的趋势。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在婴儿童期,孩子在儿童园或者家庭中的主要活动以玩耍为主,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玩耍活动很少约束,孩子有很多自由的空间去随意地玩、随意地想、随意地发挥。而这时家长和老师也不会对孩子的想法或行动进行过多地干预,孩子不会因为自己的胡思乱想遭到别人的否定和指责,所以创造性思维发展良好。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要开始面对学习,这时的家长就变得严厉起来,因为他们认为孩子此时应该掌握更多的知识,更重视孩子能否正确地思考。他们会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该做什么,不要做什么。当孩子没有按照成人教给他的那样去做,就会受到批评和惩罚。这样,孩子为了迎合成人,渐渐放弃了自己的“胡思乱想”,乖乖地向着成人想要的答案思考着,以便能得到成人的赞赏和奖励。因此,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受到了限制。
而孩子在自己的自由天地中玩耍时,双手的灵巧性得到锻炼,思维的灵活性得到发挥,大脑的创造性得到发展。
1.让孩子多动手,培养创造性思维
孩子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促使他们一刻也停不下来,总是摸摸这儿、动动那儿,这时的家长千万不要因为怕孩子弄乱了东西而粗暴地制止他们,应该对孩子的好奇心给予鼓励,同时给孩子正面的解释,鼓励孩子自己动手搞一些小发明。在手指尖的触摸过程中,创造性思维也得到了最好的发展。
16世纪末,荷兰的一位眼镜商有一个聪明好动的孩子,很顽皮。这个孩子经常到磨镜房玩耍。一天,他和磨镜片的工人一起玩镜片,把近视镜镜片和老花镜镜片放在一起,想看看镜片的变化。他一会儿拉开一点距离,一会儿又放近一点。当他一前一后举起镜片向前望时,不由得惊奇地大叫起来。原来,透过两层镜片,远处的景物被拉在近前了。眼镜商人从儿子的玩耍中发现了镜片的奥妙,望远镜就这样发明了。
2.鼓励孩子自由地想象
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往往异想天开,想象荒唐甚至不切实际,但想象是创造的源泉,孩子靠想象开启幻想世界。只有在这种自由幻想世界里,创造思维才会萌发。面对孩子的想象,家长不要觉得荒唐,不屑一顾,而要给予支持和指导。这也许就是创造力的萌芽。
一个十岁的孩子,看了《泰坦尼克号》以后,拿了很多塑料泡沫,做成了船的样子,浴缸里放满了水,还把那些泡沫的碎片也放进去,喊爸爸来看,“爸爸,我们做得好不好?我们做的是泰坦尼克号哦!”爸爸很开心,并把孩子和船这个画面拍了下来,还非常自豪地拿照片给朋友看,他这种保护孩子创造性的做法得到了朋友的大加赞扬。而另一个故事却不得不让人深思了:一个孩子和妈妈一起坐车的时候,孩子说:“妈妈,你看外面的楼好高,我们就像在峡谷中间一样!”孩子的妈妈正在看书,不耐烦地说:“你怎么这么烦啊?什么峡谷啊?我们是在坐车!”孩子一脸沮丧。他以后还会把他的新发现告诉妈妈吗?孩子是敏锐的,他的观察也许是正确的,也许妈妈只要轻轻的一句话,或者一个鼓励的眼神,或者一个会心的微笑,就会对孩子的心灵会产生强烈的震动啊?但妈妈的冷漠打消了他的积极性,或许就少了一个爱因斯坦啊!
游戏是孩子最大的乐趣,孩子的成长也离不开游戏,很多发明创造就是在游戏中产生的,因为游戏十分有效地发展了孩子的想象力。家长要尽量保护孩子丰富的想象,对他们要进行表扬和鼓励。事实证明,经常受到表扬的小孩远远比受到训斥或者淡漠处置的小孩想象丰富。所以,无论孩子有什么异想天开的想法,家长都不要否定孩子,要耐心和他一起去思索他的构想,去享受他们所创造的虚拟世界。
3.为孩子设计特定的游戏
一个孩子从小到大可能会拥有成百上千件玩具,家长也总觉得孩子玩就离不开玩具。也正是这一思想的引导,使得许多美其名曰的益智玩具应运而生,而且销路甚好。其实,能让孩子玩出创造性的不仅仅是这些现成的玩具,更多的是家长精心为孩子设计的。我们在教育自己的儿子时最不主张给孩子玩具,我们认为“孩子在玩具中学不到什么知识”。而他采用了很多有益的方法,既能让孩子玩得开心,又能开发他的想象力,让他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河南省少儿图书馆为了让孩子在游戏中增长知识,特意地为孩子在办公楼三层里修了一个“创艺乐园”。让孩子在“创艺乐园”尽情发挥想象力,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所以,为了让孩子玩出创造性,家长必须花费心思设计一些适合孩子玩的东西或游戏。
要发展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就要像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的那样:“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自己想;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们自己干;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自己看;解放孩子的嘴,让他们自己说;解放孩子的空间,让他们到大自然、社会中汲取更丰富的学问。”相信在玩耍中,孩子的创造力定会日益提高。
(三)让孩子自主发展的重要性
1.孩子是发展的主体
讲人的自主发展首先应从人的主体性说起。什么是主体?主体是同客体相对而言的。主体是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承担者,客体是同主体相对的客观世界,是主体认识和活动的对象。学习也是一种认识(心理学叫认知)活动,在学习活动中孩子是认识者,是主体,学习的内容(学习材料)是认识的对象,是客体。孩子是在对知识信息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实现自我们发展的。所以,孩子既是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主体,又是自我们发展的主体。
人作为认识活动的主体,具有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特征。独立性即自主性,自己认识自己,自己完善自己,主动性即对客观选择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即对现实的超越。
人的自主性特征也是人的本性,在其婴儿童时期已经有所显现。有的孩子还没学会吃饭,总想用手自己抓着吃;有的孩子还不会走路,就想下地试一试,坐在学步车里东游西逛,有一种自由自在的感觉。他们对事物已开始有了自己的选择,如喜欢让谁抱他就张开手,不喜欢让谁抱他就背对脸儿。喜欢什么玩具就会爱不释手,不喜欢什么玩具他就推在地上。孩子上了小学之后对自己的理想也各有各的选择,有的想当工程师,有的想当医生,有的想当教师,有的想当解放军,有的想当官儿……对于所学学科也有不同的选择,有的喜欢语文,有的喜欢数学,有的喜欢音乐,有的喜欢体育。从孩子们不起眼的绘画和小制作中也可以看他们创造性的表现。
很多时候,孩子往往会不按你的要求去做,他愿意做的就做,不愿意做的就不做。如果你硬逼他做,他绝不会给你做好。这就是大人常说的:“这孩子真不听话,叫他朝东他偏朝西,叫他打狗他偏抓鸡。”这种不听话,实质上是其自主性和独立性的表现。
现代学生观认为,学生不同于“园丁”手下的“花朵”,“工程师”手下的“产品”,而是一个个鲜活的、思想性格各异的主体的人。传统教育的最大弊端就在于没有把孩子看成有血有肉的有思想有情感的人,而把孩子看成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被人操纵的机器人。专制或包办式的家庭教育,学校“填鸭式”的教学把孩子原有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都一一扼杀了。
有两幅漫画是这样讽刺传统教育的:第一幅画是教室里坐着一位老师和50名学生,老师的头是长方形的,学生的头形不一,有的是正方形,有的是三角形,有的是多边形……这是学生刚人学的情景。第二幅画画的还是那位老师,还是那些学生,但50名学生的头形却全部跟老师的头形一样了。显然这是经过教育以后的情景。
社会的发展以人为本,让人民当家做主;孩子的发展,要以孩子为本,让孩子当家做主。家长的主导作用当然是十分重要的,但只有充分发挥孩子的主体作用,才能使孩子得到健康、快乐的发展。
2.没有自主发展就没有创新
创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人类文明的发展史是一部创新的史诗。如果没有创新,人类可能还过着原始社会的生活。教育的灵魂是教人创新,而不是教人复制。培养创新型人才早已引起人们的重视。早在上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学会生存》一书就把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倡导下,培养创新型人才,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逐步重视。80年代初,日本将创造力的开发视为通向21世纪的法宝。新加坡教育改革首要目标是,教育出一支有创造力的劳动大军,使他们的创造力足以使新加坡成为“智能岛”。我们国家也越来越重视创新教育。江泽民同志曾多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主动的决定因素。(www.xing528.com)
创新性是人的主体性特征之一,创新是一个人自主性行为的表现。如果一个人只跟着别人走,你怎么做,我们也怎么做;你叫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毫无自己的想法,不敢去尝试一下。这种人只会模仿,只会复制,不会创新。
在我们国家,长期以来以是否“听话”作为评价人的一个标准。听父母的话就是好孩子;听老师的话就是好学生;听领导的话就是好员工。听话是角色行为的表现,听话也是应该的,如果大家都不听话,那就乱了套。但是不要忘记人还有独立自主的行为。一个只会服从、没有自主性的人是不会有创造发明的。
3.自主发展是生存的需要
孩子迟早是要离开父母走向社会而独立生活的。要独立生活,就必须具备独立生活的多种能力,如自理自护的生活能力,自食其力的工作能力,自主选择的应变能力,终身学习的自学能力等。
市场经济社会用人的基本原则是:自主择业,公开招聘,竞争上岗,优胜劣汰。用人单位考察应聘对象次序是人品、能力、经验、技能、文凭。只会背知识和应对考试的人,他的文凭再高,到社会上是难以站住脚的。不像当年的计划经济,只要拿到文凭,“铁饭碗”就抱定了。
21世纪是自主选择的社会。人们可以自主择业。你可以选择自己的职业,可以选择自己的老板,可以选择自己的公司,可以选择自己的员工……如果一个人没有自主选择的能力,总靠别人替自己拿主意,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要么上当受骗,要么陷入迷茫中无所适从。
生活自理能力是一个人生存的最基本的能力。如果一个人在生活上都不会照料自己,衣食住行全靠别人,走向社会他是很难活得幸福的。
让人担心的是当代独生子女,在家里的地位至高无上,有的称之为“小皇帝”、“小公主”,有人说是“众星拱月”、“行星绕着太阳转”。他们享受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要有尽有的优厚待遇。他们哪有独立生活的意识,哪有自理生活的能力。甭说小孩子,就是十八九岁的大学生,有的还让妈妈到校为他拆洗被褥。有位大一的辅导员讲,有一名新生报到时这样说:“我们爸爸挣的钱我们三辈子都花不完,还硬是叫我们来上这个大学。”
曾有这么一个传说:一个孩子的妈妈要出远门办事,大约十天半月才能回来,为了不让儿子饿着,走前烙了一张环形大饼套在孩子脖子上。十几天以后,她回到家里一看,孩子已经“去了”。但是脖子上的大饼并没有吃完,而只吃掉胸前的那一部分。这一传说未必属实,但它说明了一个道理:连最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没有的人是难以生存的。
4.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是不可缺少的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是:物质生产的知识含量增大;知识和科学技术不断更新;产品的更新周期越来越短。一个人要想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就要不断学习。一次性学习定终身的观念早已过时。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孩子自主发展能力的呼声越来越高。孩子独立自主性受压抑的现象已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
“小提琴害了我们的生命。”这是在控诉。“爸妈,请别替我们设计!”这是在哀求。“应砸开捆绑孩子的枷锁!”这是在指责。“请打开过度保护的牢笼,给孩子一片自由的空间。”这是在呼吁。
自主性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孩子是发展的主体,没有孩子这一主体的独立自主性的发挥,也就没有各种各样的自主能力。自主教育是在人的内心和行为两个方面同时造就一个人,造就一个不同于以前的独立自主的,有个性、有热情、有尊严、有责任心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
重视并加强对孩子自主发展的教育,应是每位学生家长的明智选择。
(四)怎样培养孩子自主、自理能力
何为能力?何为自主能力?何为自理能力?
能力,通俗地说即“做事的本领”。广义的能力应包括人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操作能力、学习能力、选择能力、创造能力、社交能力、生存能力等。
自主能力,即自己当家做主的能力,包括自主学习能力、自主解决问题能力、自主选择能力和自主创造能力等。
自理能力,即生活中的自我们料理能力。
1.怎样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自理能力表现在一个人会料理自己的生活,控制自己的行为,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自理能力是人们生存的最基本的能力。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是家庭教育的基础工程。
(1)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庭的事情参与做。“积极参加劳动,勤俭朴素,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这是《中小学生守则》规定的。作为一位家庭成员,承担一些家务是他应尽的职责。
(2)教孩子学会理财。理财是人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事,理财能力也是每一个人不可缺少的能力。
现代的孩子花钱如流水,整天向家长要钱。只知道花钱,不知钱是怎么来的,也不知道怎么花是合理的,因此,家长应重视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①家长可以带孩子到你的工作单位或环境恶劣的施工现场,看一看人们是怎样辛勤工作的;到生活贫困的人家,看看他们的生活条件;让孩子搞点自己挣钱的活动,使其体会到钱的来之不易;②给孩子规定零花钱的数额;制订零花钱的计划,使其学会计划开支、合理开支;③帮助孩子建立小账簿,让孩子学当小会计、小出纳,以培养其管钱的能力。
(3)告诉孩子:遇事要沉着冷静。自控能力强的人往往都能取得好的成绩。自控能力差的人往往在自责和抱怨中度过一生。缺乏自控能力的人往往是情绪易冲动且任性而行。他情绪一冲动,自己想控制也控制不住。因此,在家庭教育中要经常提醒孩子:遇到事要沉着冷静。①家长在处理问题时,要冷处理,不要热处理,以大人沉着冷静的行为方式影响孩子;②要求孩子做事要有计划,监督孩子严格执行计划,以控制其情绪冲动,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③教育孩子要学会忍耐和等待,并经得起各种不正当的诱惑和挑战的考验。
(4)教孩子学会保护自己。人不可能在“保险箱”里生活。生活中的不安定因素处处皆有,不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因此培养孩子的自护能力显得更为重要。①让孩子知道一些安全常识,学会应对生活中偶然发生的不安全事故,如防触电、防火灾、防溺水、防煤气中毒、防空、防交通事故等;②教育孩子如何鉴别陌生人,如何提防坏人的诱惑;③带孩子到游乐园、健身房等场所活动,要指导孩子遵守活动规则,正确使用活动器械;④让孩子知道一些法律常识,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
2.怎样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
家长对孩子最关心的是两个问题,一是生活,二是学习。孩子的生活问题一些家长可以替代,而孩子的学习问题家长无法承包。许多做父母的整天为孩子的学习成绩费神。陪孩子写作业,给孩子请家教,让孩子上补课班等,为孩子的学习操心又花钱。这样做的结果如何?对于有的孩子来讲可能会有点正效应,对于多数孩子来说却是厌学情绪越来越大。孩子学习成绩上不去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不愿学,也不会学,感到学习不是一种快乐,而是一种苦恼。
重视孩子自学能力的培养,既是提高其学习成绩的当务之急,又是为孩子走向社会继续学习着想的长远之计。
(1)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应从激发兴趣入手。
兴趣和理想是孩子学习的两大动力,而小学中低年级的孩子的学习动力主要来自于兴趣。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应从激发兴趣人手。怎样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①用问题引发兴趣。孩子都有好奇心,看到什么事物想要问个为什么,“牛羊为什么吃草?”“老虎为什么吃肉?”“天上为什么会有流星?”“基因转换是怎么回事?”孩子强烈的问题意识正是求知欲的表现。有问题,要解决问题就要学习。这是自觉主动地学。没有问题的学习是别人让我们学习,是被动地学习。问题引发兴趣,兴趣促使学习,这是学习规律之一。要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对于孩子的好奇、多问应给予鼓励,“你这个问题提得真好!爸爸都没有想到”;②大人可以请教孩子。为了使孩子感到学习有用,有时家长可以明知故问,懂装不懂。如“三加二为什么等五而不等六?”孩子马上可以回答你:“三个一加上两个一等于五个一,所以三加二等于五。”“我们今天到菜场买菜,买了一斤黄瓜一元五角钱,买了二斤洋葱一元四角钱,买了三斤西红柿二元四角钱,我们给卖菜的十元钱,他找我们四元七角钱,你帮我们算一算他找的钱对不对。”这样的加减法计算题难为不了三年级的孩子。家长给孩子提出这些问题不是要考试孩子,而是让孩子感受到知识的力量,为能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而感到自豪;③让孩子在玩中学。孩子回到家里,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就可以,不要再给他加码。死啃书本上的东西,孩子没有兴趣。可以邀请小伙伴到家里来开展一些智力游戏活动,如猜谜语、讲故事、抢答知识、智力游戏等,使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④鼓励孩子的进步。人的行为思想得到别人的认可,对他来说就意味着成功,他就有一种成功的愉悦,从而激起再争取新的成功的动力。
鼓励孩子的进步,使其体验成功的愉悦,对学习成绩暂时后进的孩子更有意义。因为这样的孩子平时挨批评多,受表扬少,家长若能肯定他的进步,哪怕是一点的进步,他都会感到受宠若惊,从而激起对学习的兴趣。
(2)自主学习必须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什么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什么是不良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能主动学习、专心学习。上课能专心听讲,积极动脑思考,踊跃发言,全身心投人学习活动,课后能按时、独立完成作业,勤于读书,虚心求教。不良的学习习惯是上课坐不住,学习不专心,学习不主动,作业不认真,推一推动一动,拨一拨转一转;“习惯决定成败。”学习好的孩子没有几个是学习习惯坏的。
学习不好的孩子没有几个是学习习惯好的。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必须下工夫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①家长要做学习的带头人。家长的行为习惯往往是孩子学习的榜样。一个爱学习的家长往往会带出一个爱学习的孩子。做父母的要有读书的习惯。在家里经常读点书,看看报,记点笔记,剪点资料等,家长的学习习惯使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也会模仿在自己行为中;②让孩子有计划地学习。做事无计划,想到哪里做到哪里,想什么时候做就做,想不起来就不做的人,什么事情也做不成,学习也是一样。家长要求孩子做出有计划地学习,从早到晚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要有日程;双休日都做些什么要有安排;寒暑假怎么学习要制订计划。家长要加强监督和及时提醒孩子执行学习计划,经过天长日久的训练,孩子自觉学习的习惯就会养成;③不要拿别人和孩子比较。许多家长总喜欢拿别的孩子和自己孩子比较,总认为别的孩子比自己孩子学习成绩好。比来比去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容易使孩子产生反抗心理,不自觉地放弃学习进取;④让孩子独立学习。教会孩子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时,要学会查工具书和虚心向别人求教。学会自己想办法解决学习中的难题,家长不要急于告诉孩子问题的答案,不要养成孩子的依赖性,因为做好功课是他的责任。孩子只有经过自己的努力,对问题理解才能深刻,对知识的记忆才能牢固。
(3)自主学习需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古人云:“授人以鱼,可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益无穷。”做父母的交给孩子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比花钱请十位家教,上十个补课班都有价值。
3.怎样教会孩子科学的学习方法
①家长要熟悉学习的一般过程。什么是学习?在某种意义上,学习是一种认识活动,通过这种认识活动,解决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学习的一般过程包括感知、理解、巩固、应用四个基本环节。通过感知,知道是什么,怎么样;通过理解,知道为什么;通过巩固,加强记忆;通过应用,解决怎么办;②让孩子在看中、听中、读中、做中有所知,有所思,有所悟。观察、倾听、阅读、操作是孩子获取知识的基本途径;可以让孩子看一件物品,说说它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是圆的,不是方的,它有什么用途;可以让孩子讲一个故事,让他说说这个故事的内容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可以让孩子读一篇文章,让他说说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从文章中都知道些什么,有什么感受,这篇文章写得好不好,好在哪里。
可以让孩子摆弄一些学具,搞一点小实验,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有所发现。
③教孩子做学习上的“有心人”。俗话说:“处处留心皆学问。”做父母的要教孩子成为学习上的有心人。走进书店可以看到知识的宝库,走向社会可以看到知识的海洋。公共场所的警示语。商店的招牌,商品的名称等都是知识。捡一张广告都可以知道些商品的性能和用处。家长要善于捕捉教育的机会,发现和获取知识的信息。
4.怎样培养孩子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每个人必备的能力。一个人走向社会如果不能独当一面,是很难有立足之地的。从小培养孩子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于给孩子插上飞翔的翅膀。
培养孩子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家长要做到:一放权,二指导,三鼓励。放权就是要孩子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让孩子自己去解决。指导就是要教给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就是鼓励孩子勇于自己解决问题,鼓励孩子的成功。家长只要转变了教育观念,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能提高。当然放权、鼓励这两点容易做到,需要研究的问题是如何指导孩子自己学会解决问题。
指导孩子自主解决问题主要是让孩子知道解决问题的过程。解决问题是一个观察,思考,操作的过程。通过观察(或调查),发现问题,通过思考分析问题,通过操作解决问题。自主解决问题,就是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分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在整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观察是前提,分析是关键,正如毛泽东说的:“调查研究是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如一朝分娩。”指导孩子自主解决问题要指导孩子学会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5.怎样培养孩子的自主选择能力
人生在世,需要多多,有需要就有选择。生存离不开需要,需要离不开选择。自主选择能力也是一个人必备的能力。培养孩子的自主选择能力也是家庭教育的一项基础工程。怎样培养孩子的自主选择能力?
(1)让孩子拥有自主选择权。选择是为自己的需要而选择,本来就是一种自主行为。自主选择是人应有的权力。但是由于父母对孩子的事包办太多,孩子自主选择权被剥夺了。要培养孩子自主选择的能力,首先要将自主选择的权利还给孩子。家长不要过多得替孩子设计,让孩子自己当家。
(2)教给孩子把握选择的标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语:“这件衣服不适合我们穿。”“这个专业不适合我们。”“这个岗位不适合我们。”“她不适合做我们的朋友。”选择的标准是什么?两个字:“适合”。当代,很多年轻人追求时尚。时尚的东西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孩子在对事物的选择中更是具有很大的盲目性,他选择的标准不一定是需要,也不一定是适合,而是喜欢。所以,家长在指导孩子选择时要及时提醒他:“你需要吗?它适合你吗?”
(3)教孩子学会比较。选择具有多项性。对同一件物品的选择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选择,有的选择它的使用价值,有的选择它的欣赏价值。解决某一个问题的方法也可以是多种的。到北京去可以步行,可以骑自行车,可以乘汽车,可以乘火车,可以乘飞机。哪种方法最好,最适合自己,往往是通过比较而确定的。所以,培养孩子自主选择的能力,要教他学会比较。
6.着力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
创造力是人的能力的最高层次。具有创造力的人,往往可以成大才,成大业。培养孩子的自主创造力,可以说是家庭教育最大的希望工程。
(1)怎样培养孩子的自主创造力?重视孩子的“问号”。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的是问号。”哥白尼问苍天:“太阳真是绕地球转动的吗?”达尔文问大地:“万物生来就是这样的吗?”勤思多问,探究不已,往往是那些高创造力者的共同特点。问号多的孩子往往是爱动脑子的孩子,是具有创造天赋的孩子,对于孩子的问号,家长不要觉得自己解决不了而厌烦,应鼓励孩子:“这个问题你提得真好!你能提出这样的问题真了不起,你将来一定能够成为一个科学家!”对于孩子提出问题,家长能回答的而且是孩子能听明白的,要给予回答,自己不懂的不要装懂。应给孩子说:“这个问题我们一时还弄不明白,以后咱们一块研究好吗?”
(2)鼓励孩子标新立异。中国的家长评价孩子的绘画,习惯于说像不像,外国的家长则习惯于说好不好。像不像是模仿,好不好是创造,是与众不同。让学生画想象画,写想象作文是新课改后教学中出现的新气象。家长要鼓励孩子敢于发表与别人不同的意见,敢于写不拘一格的文章,敢于做与众不同的作品。
(3)鼓励孩子奇思妙想。奇思妙想是一种良好的创造性品质。没有奇思妙想,就不可能有创造的动机。
有一节别开生面的作文课是这样上的:作文题目是“我们想发明……”老师板书题目后,给学生提出了写作思路:你想发明什么?你为什么要搞这些发明?这项发明有什么特点?它可以给人们带来什么方便?孩子经过认真思考之后,便展开踊跃地交流。有的说:“我们想发明一种不用烧汽油,在地上能跑,在天上能飞的汽车。”有的说:“我们想发明一种不用空调而且能冬暖夏凉的房子。”有的说:“我们想发明一种机器人,会洗衣,会做饭,以减轻妈妈的负担。”等等。孩子的这些想法,尽管是天真幼稚的,但如果没有这些奇思妙想,也不可能有创造的动机。
(4)不要轻视孩子的小摆弄。孩子出于好奇心,总是爱摆弄一些东西。收音机为什么能发出声音?钟表为什么会走?许多玩具为什么会唱,会跳?总想卸开看看里面的神秘。有的喜欢动手搞点小制作,如剪纸、叠小飞机、用泥捏个小玩意等。甭轻看这些小摆弄,这正是孩子创造性的小火花,对孩子的这种行为应该给予鼓励和支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