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死于非命,如坠崖、溺水、雷击、触电、难产、暴病等,在民间都被称为非正常死亡,也称“凶死”。凶死者的丧葬仪式与正常死亡者的丧葬仪式有所区别,而不同的凶死者,其葬法也有所不同。
对于凶死者,更多的是采取简葬,一般不举行繁复的超度仪式。而部分壮、瑶、苗等族的聚居区则举行上刀山或过火炼这样特殊的仪式来超度凶死者。
上刀山,又称“上刀梯”。一般在择定的时间,于地面竖立一根直径约20厘米、高约4米的木桩,立柱四角各用一条粗绳拉紧固定,柱体上每隔30厘米插一把长约50厘米、刃口锋利且朝上的长刀,形成刀梯。也有的用两根木头作梯杆,将刃口朝上的长刀依次插入梯杆中,形成双杆刀梯,背面和左右两边也用双杆木梯支撑,顶上用木板搭成一个四方形小平台。登梯前,道公先念经作法,手持法铃绕着刀梯慢走三圈,然后杀鸡祭祀,用鸡血涂抹刀口。祭刀完毕,道公赤足逐级攀登刀梯直至顶部,并站在刀刃上诵经作法,不时表演各种惊险杂技动作。死者家属将死者遗物放在篮筐里,道公依次用绳索吊提至手中,然后念诵经词,为死者家属祈福,为所有家属祈福完后,道公才从刀山上下来。清代杨恩寿的《坦园日记》载:“万人福醮坛有巫师演刀山法,观者万余人……坛设于(今北流)西城门。除地为场,植二大竹于空,缚利刃如梯,老巫戟手指画,按级而登,足趾不少损。老巫下,众人随而上,皆若升梯状。”上刀山习俗至今犹存,并逐渐演变成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重大节日或盛会上表演。
过火炼是另一种超度仪式,又称“过火炭”“下火海”。仪式由一村或邻近数村有凶死者的家庭共同出资请道公或师公主持。道公择定吉日及地点,死者子女购置木炭或木柴,在平地上铺一层长约3米、宽约2米、厚约15厘米的木炭并点燃。道公念诵经文,焚烧纸钱化符水,让其徒弟口含符水喷于火塘四角,并在边上放一堆草灰。死者子女或背负装有死者遗骨的金坛,或提着装有死者遗物的篮筐,依次在旁等候。道公念诵经文毕,赤足率先从熊熊烈焰上踏过,死者子女先赤足在草灰里踏踩,然后依次跟随道公从燃烧着的火炭上迅速踏过。仪式结束后,死者子女将装有死者遗骨的金坛进行安葬,上香祭拜。清代杨恩寿《坦园日记》载:“同治四年(1865年)十一月六日,夜间巫师在(今北流)西门外演火炼法。其法:布炭火于地,炙铁炼于中,令人负有祖先位,趋而过,则亡者升天。”过火炼习俗反映了人们对死去亲人的怀念。(www.xing528.com)
上刀山、过火炼仪式隆重、耗资巨大,因此通常由多个村庄共同商议,集体举行。每一个村都选出若干个代表协助师公举行集中超度活动,一般这种活动要举行两天两夜,活动中要跳师公舞。
●上刀山仪式
海洋民族京族对于出海遇难者,有十分特别的丧葬仪式。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京族的主要生计方式便是出海打鱼,渔民出海遇难事件时有发生,很多时候连尸体都找不着。按民间习俗,家人要请法师来做法事找回亡魂。做法事时,法师于海边竖起一根约四米高的竹竿。竹竿末梢挂一只用小竹笼装着的小公鸡,另外还挂上一把剪刀、一把尺子、三枚针、九根线以及死者生前穿过的衣服,还用一只米筒托住竿头。这些用品是死者生前非常熟悉的家庭用品,民间传说只要亡魂一见到它们,就会还乡。法事结束后,家人还会举行完整的丧葬仪式,悼念死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