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谱”也称“叫布”,是环江的毛南族丧葬仪式中的一种挽歌,通常由道师主持。举行仪式前,先在死者灵牌前备好一张“谱桌”,桌上摆放面条、糍粑、豆腐、米饭、水果、一碗炒熟的黄豆及酒杯等,旁边摆一筐热腾腾的糯米饭,另有一茶盘各类小食品,桌前铺一张席子。
夜深人静,死者子女执幡跪在“谱桌”前的席子上,死者女婿、儿媳和孙辈们蹲在周围,其他亲友站在外围。道师端坐在“谱桌”前用毛南话“启谟”(念经之意),唱《吊丧歌》。《吊丧歌》歌词为七言六句,后面带一段衬词,共唱十首,毛南族人也称其为《敬献十杯酒》。每唱完一首,死者子女便向灵堂叩拜一次,其他亲友同时向桌上的酒杯里筛一次酒,共筛十次。
道师用《吊丧歌》叙述死者平生最令人难以忘怀的事迹,每唱到衬词,道师就伴以手鼓和镲,曲调哀伤,乐声凄惨,唱起来时往往使在场的人禁不住流下眼泪。唱毕,“肥谱”即结束。接着,孩子们抢茶盘里的小食品,用当地的话说这是抢“门头”,以抢得者为荣,场面热闹,借此化解原来哀伤的氛围。然后,在场的人每人分得一团糯米饭,用炒熟的黄豆佐之,以此作为夜宵。(www.xing528.com)
“肥谱”的次数视停尸的天数而定,停尸一天则“肥谱”一晚,停尸三天则“肥谱”三晚,但都要单数,最少一晚,最多也不超过七晚。第一晚的“肥谱”叫“初供”,最后一晚的“肥谱”叫“满供”。“肥谱”的费用由死者儿子及女婿轮流分担,谁负责那一晚的“肥谱”,道师就代表谁来唱当晚的《吊丧歌》。唱完《吊丧歌》,入棺时辰到后,死者儿子将死者舌下的钱币取出,解开死者身上的三根麻绳,分别扎在自己及兄弟姐妹身上,再仔细检查死者的衣服是否有补丁,如补丁布是由活人的贴身内衣做成的,就要取出另换。同时,切忌让泪水滴入棺内。检验完毕,即可盖棺,并将棺材抬到房外屋檐下搭起的风雨棚中,以便守灵。“肥谱”表达了死者子女对死者的感恩和哀悼之情。
“分田”是毛南族的一种特殊的丧葬仪式,通常是在死者下葬后的第一个农历七月初七或七月十四举行。当日,主家通知亲友前来协办此事。仪式开始,主家用乳猪、牛红和戴孝的亲朋好友带来的鸡鸭来祭祀亡灵。杀牲后,燃香之前,将死者遗物从火上掠过,口中恭敬地念让死者带走使用祭品。最后,邀请死者亡灵去到选好的田地“分田”。死者子女手持一根上挂一束纱纸的青竹竿,朝田地里走三步,把青竹竿插上,并念“日落西三步是你的,日出东六步这边是我们的”。“分田”仪式,深深表达了死者子女对死者的恭敬和怀念之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