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广西各民族住房的布局、设施,神龛与火塘的方位等,受到传统习俗的影响,各地不一样,它们呈现出来的形式也不一样。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神龛与火塘在家庭中的地位极其崇高。
壮族家庭中的神龛设在堂屋隔墙中间高约3米的地方。隔墙位于房屋的中线处,或是距大门五分之三的地方。神龛上供财帛、灶君等神位,神龛下面是一张高腿方桌,方桌两侧置两把椅子,是家长和客人的座椅。堂屋两边是主卧与客房。
龙胜龙脊一带的壮族,堂屋是煮食、吃饭、祭祀及进行社交活动的地方,神龛、炉灶、火塘均设置于此。神龛后面是家公房,家公房的两侧分别为家婆房与媳妇房。
汉族的神龛设在堂屋,迎宾、议事、祭祀均于堂屋。按常规,左为大,右为小,堂屋左边的房间是家长或长子的卧室,右边为其他家庭成员的卧室。
瑶族的房屋靠近大门的地方主要用于煮食、社交和祭祀,在距离大门五分之三的地方编竹为篱,将整栋房屋分为两大部分,后为卧室。神龛设在堂屋。一些瑶族人家的神龛设在堂屋左侧的竹篱上。神龛下置一小桌,用以陈列香炉、烛台、祭品。卧室的多少视人口而定,神龛后面是家长的卧室,左右是子女的卧室。大门居堂屋正中,两侧各开一小门,在小门旁设有一铺床,供客人住宿。石磨、石碓多设于堂屋的右前方,火灶置于堂屋的左前方。金秀一些瑶族人家的神龛置于堂屋正中,与大门相对。一些富裕之家还用一个木架套在神龛四周,木架雕龙刻凤,有各种装饰花纹。
苗族的房屋正中是堂屋,左边是火塘,右边分里外两个卧室。卧室的上方铺木板为楼,亦作为卧室。有的人家在堂屋神龛后面围个房间,作为家长的卧室,或是作为储藏室。(www.xing528.com)
传统上,苗族的屋内布局以火塘为中心,人们的起居、饮食、祭祖敬神,均在火塘旁。火塘用青石板砌成,再用椿木围成正方形,然后在周围用质地坚硬的木板铺“地楼”。“地楼”离地面约30厘米,苗族称之为“拉总”或“总站”,意为“床铺”或“冷铺”。平时,人们总是把火塘打扫得干干净净,有的人家还用桐油把火塘刷得光亮。尽管现在苗族人家大都有了木架床,晚上睡觉不再卧在火塘旁借火取暖,但火塘边仍是设位祭祀祖先的地方,逢节日或喜事、忌日,人们均在此摆酒、肉等供品,敬奉祖先。
侗族木楼的布局正中一般是堂屋,在堂屋的中轴线用木板隔开作为中壁,设神龛于壁上,两厢为卧室,内间是火炉房。有的人家在火炉房正中设火塘,置三脚架煮食物;或于火炉房一端砌灶。全家大小多在火塘旁就餐,冬天则在此休息取暖,男女青年“行歌坐夜”也在火塘旁。外间一端是长廊,设有长凳给人休息及给妇女做针线活;另一端是客房。侗族木楼二楼一般给父母与已婚子女居住,未婚子女则住三楼。
仫佬族房屋一般内分6间,正中分为2间,前为正厅,后为后堂,左右共有4间房。正厅正面的墙壁上半部用木板做成长方形的神龛,两边贴对联,中间贴香火榜,神龛下的墙壁悬挂镜屏、张贴年画等。
毛南族房屋中间为堂屋,堂屋架设板壁,用镶花边的木板做一个小阁台,上面放神龛、香炉,神龛两边多用红纸写阁联。阁台下放一张八仙桌,左右两边分别是两张长条凳或太师椅,供客人就座。堂屋左边是灶房,右边放石磨等。堂屋后边是父母的卧室,大门两侧是子女或客人的卧室。有的人家还在卧室上方铺楼板,存放粮食,也有的人家在房前一侧建粮仓。
隆林彝族的房屋多人畜分居,住房周围建关养牲畜的小舍。那坡彝族的房屋,底层主要是关养牲畜,左前厢养猪,左后厢养马,中间养牛,右前厢放石碓,二楼住人。房屋左右两边架设竹楼,用来放置粮食、饲料及晾晒辣椒。有的人家还在竹楼上放一副质地和式样都很考究的棺木,这是全家晚辈对长辈孝敬的表示。堂屋设神龛,神龛两旁贴有对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