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家庭纠纷调解:劝和小组解决之路

家庭纠纷调解:劝和小组解决之路

更新时间:2025-01-12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如遇到家庭内部矛盾、邻里之间纠纷,村民们也会唱起“劝和歌”来帮助化解。“劝和小组”主要调解涉及夫妻、婆媳和邻里关系不和的纠纷,在具体方式上不恰当,一般是“主动出击”,只要知道哪家有家庭纠纷,他们就带着事先准备好的“家和万事兴”的牌子进行调解。从华寨调查“劝和小组”解决纠纷的实际案例看,该地这种传统的纠纷调解方式有时会损失部分人自己的权利,调解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劝和饭”也增加了当事人的经济负担。

“今天要把歌声开,要把酒歌唱起来。大家有歌大家唱,共劝他俩合起来。”华寨《劝和歌》“前言”说:“华寨村《村民自治合约》由全村每户签字或按手印认可,其中有一条规定,严禁骂街,严禁夫妻、婆媳邻里谩骂打架,违者由村‘劝和小组’到其家进行劝和,并承担参与劝和人员当餐伙食,‘劝和’是华寨化解家庭纠纷的民间制度设计。如果发现村民家庭闹矛盾或者是邻里之间发生纠纷,‘劝和小组’成员闻讯就放着鞭炮,抬着‘家和万事兴’的匾牌上门劝和,劝和采取唱歌的形式进行,一旦劝和成功,被劝者要摆下‘劝和饭’,请‘劝和小组’成员和主动上门劝和的热心村民吃饭。”这一制度能够在华寨实行,可能与至今还传承着“进驻坐吃”[11]和爱唱歌的习俗及传统以及建立在村寨环境下的和谐观念有关。在村寨社会,每逢过节和举办各种庆祝活动,村民们都喜欢到各家吃“转转饭”,并用唱酒歌来表情达意。如遇到家庭内部矛盾、邻里之间纠纷,村民们也会唱起“劝和歌”来帮助化解。“劝和歌”是村民们自己创作的,内容十分丰富:有劝夫妻和好的,有劝父母教育子女的,有劝儿女、劝亲戚、劝妯娌、劝全街坊邻居要和睦相处的,等等[12],语言朴实,情真意切,句句生动,入情入理。村民龙本举告诉我们,他家曾“遭过‘劝和饭’”,以前他劳作之余喜欢玩牌,带点小刺激,这不仅是一种恶习,而且对于没有其他收入的农家来说,经济上也是不小的负担,妻子劝过几次但不奏效。于是,妻子主动请来“劝和小组”人员到家里帮助自己规劝丈夫。经过几天的调解工作,终于说服了固执的他,于是就摆下“和气饭局”,向“劝和小组”成员和妻子保证今后一定戒赌,干正事。从那之后,他买了台货车跑起了运输。现在他家的日子是越过越红火。村文书兼“劝和小组”成员吴兴叶告诉我们,自“劝和小组”成立以来,“家和万事兴”牌匾已先后走进过13家,这意味着劝和小组已化解了13户家庭纠纷。2007年7月以来,村里没再出现一起吵架事件,现在“家和万事兴”的牌匾搁置在他家里送不出去了,这不仅端正了民风,还很好地演绎了村民讲仁爱、求友善、修和睦的“和文化”。现今华寨村有18户被命名为“五好家庭”,33户成为“星级文明户”。为此村民委主任杨从永2009年被省人民政府表彰为“优秀人民调解员”荣誉称号,2010年被最高人民法院和司法部表彰为“模范人民调解员”荣誉称号。

华寨“劝和小组”和“劝和饭”的初衷是好的,在化解家庭纠纷中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也有负面作用:(1)不能正确反映当事人的意志。“劝和小组”主要调解涉及夫妻、婆媳和邻里关系不和的纠纷,在具体方式上不恰当,一般是“主动出击”,只要知道哪家有家庭纠纷,他们就带着事先准备好的“家和万事兴”的牌子进行调解。调解需要争执双方的同意才能进行,没有争议双方的同意,调解员就不应该作为争执者家里的不速之客来调解家务纠纷。实际上村寨社会夫妻吵架是常有的,但是闹到离婚程度的不多。[13](2)加重了被调解家庭的经济负担。调解完毕以后调解人员要在当事人家里聚餐,一般是3~5桌。2008年3月份村民陈某家中夫妻闹矛盾[14],劝和小组闻讯登门进行调解,调解成功后“劝和小组”的成员和邻近的热心村民在陈某家聚餐,一共5桌。招待费用对陈家来说也是不小的负担,按照华村当时当地的物价水平,每桌饭菜也需要400元左右。可以看出“劝和小组”未经当事人的邀请而主动进行调解,已有强势介入之嫌,“劝和饭”又带有惩罚性质,即通过聚餐的方式让产生纠纷的家庭付出经济代价,同时也让邻近的村民受到教育。(3)他们在调处纠纷中首先考虑的不是公平,而是在习俗惯制基础上“解决问题”,有介入道德范围的嫌疑。从华寨调查“劝和小组”解决纠纷的实际案例看,该地这种传统的纠纷调解方式有时会损失部分人自己的权利,调解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劝和饭”也增加了当事人的经济负担。但乡土社会人们可能不这样看,当事人多以牺牲自己的权利来迎合地方惯习,也许有时连他们本人也未必认识到这种屈从是一种“社会公认合式”[15],认为习俗惯制具有植根于社会生活的合理性,能给社会成员带来整体好处或利益。由于“劝和小组”中的人员平素有一定的威望,经过他们调处的纠纷,即使在一方利益受到损失的情况下人们也会接受。但应该指出的是,县、乡政府为了“创新”村寨管理模式,出政绩、有响动,忽视公民权利可能成全了这种制度的形成和存在。

“Agreement on Self-discipline”and“Mediation”Convention in Huazhai Village

Xu Xiaoguang Du Jiqian

Abstract:Huazhai village is one of 213 villages in Jinping County which is located in the southeast of Guizhou Province.There was only one written agreement on villagers’self-discipline in this village before June,2010.But after that,the agreement was carved on a stone tablet in Jielong pavilion of this village.The agreement,new in form and rich in content,covers almost every aspect of the villagers’daily life and has got approval from each household.Among the agreement,one item forbids cursing in the village and quarrelling between husband and wife between mother-in-law and daughter-in-law,and among neighbors.It imposes punishment on the violators by demanding them to offer dinner to the mediators and such mediation has been the conventional rule for the Huazhai villagers to solve problems among themselves.From September to October of 2008,the authors of this article,with their post-graduates from Guizhou University,investigated the background,content,form,func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ediations,by consulting the documents interviewing villagers and carrying out questionnarires,in order to have an insight into the functions and defects of the mediations.

Key Words:Huazhai village;agreement on Self-discipline;mediation;convention

【注释】

[1]徐晓光,凯里学院教授、副院长,法学博士,省核心专家。《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主编。杜晋黔,女,凯里学院副教授、党政办副主任。

[2]华寨村村委会提供。

[3]合约立碑与清水江流域石碑文化传统有关,

[4]《华寨村民自治合约》第1款 村民有权利有义务选好村民委成员,无能、无谋、无德、怕事者不能进入村民班子;村民应尊重村支部和村民委的权威,村“两委”成员有责任把地方事情办好。村民热爱家乡,相信党和政府,尊敬行政长官和知识分子。第2款 加强团结,和谐共处,以歌劝和。凡家庭内部及邻里之间因生产生活产生矛盾处理不当,引发谩骂、争吵、打架行为,按地方风俗自愿承担“劝和小组”上门唱“劝和歌”、吃“劝和饭”的费用。第3款各姓氏设立族长,各姓族长由各族推荐品德优良、为人公正、热心调处的老人担任,负责组织协调处理族内纠纷,协助村、组治理地方。第4款 凡红白喜事,提倡从简节约,反对浪费,提倡厚养薄葬,树立尊敬长者、孝顺老人之风,有不赡养老人、虐待老人者作公开批评,责令改正。第5款 为净化风俗,树健康文明风气,除逢年过节、白事坐夜娱乐活动外,平时禁止打牌赌钱,一犯批评,再犯者将报告乡派出所处理。第6款 后龙山(丛树山和大山)已于2008年收归为华寨一、二组集体山林,为培植地方风水,佑我华寨万古常青,此山永为公山,子孙万代不能分到户头,世代培护,保持茂盛,严禁砍伐山上树木,违者自愿承担违约金300~500元。第7款 各姓氏阴地(风水)按历来地方风俗进行管理使用。第8款 凡交村级调解的民事、山林权属等纠纷,双方分别收取调处费50~200元,调解后退回有理方调处费。第9款 凡参与迷信、邪教、涉毒活动的村民,自愿承担违约金200元;触犯法律者,移交司法机关处理。第10款凡未经村民委同意,随意炼山、烧田埂等野外用火,引起山林火警、火灾,违者自愿承担违约金1000~2000元;触犯法律者,移交司法机关处理。第11款 凡有易燃物(稻草等)进寨进家存放和乱搭乱接电线,存在消防隐患的住户,经2次检查仍未整改者,除及时整改外,自愿承担违约金50元。发生火警者自愿承担违约金200~500元。第12款凡发生损坏村寨人饮消防基础设施、影响村寨人饮消防用水安全的行为,除修复设施外,违者自愿承担违约金100~200元。第13款 凡在村辖区电鱼、毒鱼、炸鱼,除收缴电鱼机等工具外,违者自愿承担违约金100元。第14款 凡浪放家畜、家禽造成他人损失,除赔偿他人损失外,自愿承担违约金50元。第15款 加强对村寨古物的保护,凡损坏古井、古树、古碑、寨门、亭阁等公共财产,除承担修复费用外,自愿承担违约金100~300元。第16款 凡随意在学校操场、公路、街道、凉亭、消防池等公共场所倾倒垃圾、私自占用、存放杂物,除及时打扫清理外,自愿承担违约金30元。第17款 村民建房及猪牛圈不能侵占街道或公地,临街新建房屋外露构件(阳台、檐口及雨棚等)不能伸入道路边缘,村民不得临主街搭建有损村容寨貌的猪牛圈及厕所,放杂物,除及时打扫清扫外,自愿承担违约金30元。第18款 为保持村寨原有风貌,凡村民改、扩、新建房屋,一律保持“人”字形坡屋顶、瓦屋面,外墙装饰不得安瓷砖,不服从管理者,村民委不给予批地建房,办房产手续时不签字盖章。第19款 凡不支持本村公益事业建设和妨碍《华寨村民自治合约》执行的人,当年或次年暂不作为民政救助对象。第20款 在村“两委”的领导下,建立“合约执行小组”,负责合约的执行惩罚工作;建立“监督小组”,负责监督“合约执行小组”开展工作。成立“以歌劝和小组”,负责劝和劝善改恶工作。第21款 本村民自治合约于2010年5月6日由村民代表会议表决通过,由户主签字认可,自6月1日起执行,由村民委组织实施。华寨村党支部、华寨村村民委员会立认可《华寨村民自治合约》户主签字吴新国、李登全……(203户户主名字)

[5]梁治平:《乡土社会的法律与秩序》,载王铭铭、王斯福主编:《乡土社会的秩序、公正与权威》,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426页。(www.xing528.com)

[6]〔宋〕苏轼:《上神宗皇帝书》。

[7]姚炽昌选辑点校,锦屏县政协、县志办编:《锦屏碑文选辑》,第30页。

[8]《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2条规定:“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9]在纠纷解决方式选择上,在华寨调查中,发放有效问卷170份,其中选择“当事人自愿和解”的有12份,占7%:“选择请求村里面调解”的有112份,占65.9%;选择“请求乡司法所处理”的有36份,占21.2%;选择打官司的有8份,占4.7%。调查结果表明出现了民事纠纷以后,村民大部分还是想通过一些诉讼外的手段解决。

[10]华寨村民陈德兴提供。

[11]锦屏县苗族、侗族有“进驻坐吃”的习俗,即组织许多人,甚至是全村人到犯者家中,让犯者天天提供酒肉款待,有猪杀猪,有鸡杀鸡,直至众人消气方离;若犯者或其亲属有怠慢之处,即遭到更严厉的惩处(郭静:《侗族刑事习惯法若干问题研究——以黔湘桂边区侗族社会为视角》,贵州民族学院2010年硕士论文)。

[12]下面摘录几首华寨村的“劝和歌”:
《劝兄弟歌》:我劝世间兄弟们,兄弟和气不相争。多是前日休得道,今日才得共母生,共夫共母亲血统,世间还有哪个亲。若有三兄和四弟,各的各有各的心。有钱有米讲清楚,莫要暗地起凉心。兄弟和气常有账,家庭事业时时兴。人人都有一双眼,看过世间几多人。人多必定要分家,做个和气把家分。
《劝妯娌歌》:我劝世间妯娌们,妯娌之间要合心。你姓张来他姓李,合拢起来一家人。大家好似亲姊妹,都要相互来关心。不要横冲不讲理,有事当面讲得清。不要背后讲小话,莫怪丈夫又无情。小孩大家拉开去,莫要骂崽来伤人。家庭和气妹和气,主要在于妯娌们。
《劝夫妻歌》:我劝世间夫妻们,夫妻之间要和平。是丑是好莫抱怨,命中注定不由人。男女都要讲根本,易反易复小人心。为人一定要勤俭,好吃懒做莫做人。夫妻一定要和气,莫要动点(动辄)就相争。有商有量过日子,耐烦抚养儿女们。人生一世不长久,不说就到六十春。吵吵闹闹过日子,没的(没有)一点夫妻情。
《劝姊妹歌》:我问世间姊妹们,姊妹相好莫相争。姐好妹好看娘面,好花好朵共树生。姊妹在家不到老,二十一二各成亲。你嫁张来张嫁李,八字安排不由人。有的穷来有的富,有的懒来有的勤。穷富都是吃白饭,没得哪个吃金银。有米莫夸自己好,莫骂妹妹不如人。长大成人分散了,姐妹分散莫分心。常回家中看父母,树高叶大莫忘根。
《劝老人歌》:我劝世间老人们,人到老来讲不清。六十以上变了样,腰弯背驮眼不明。走路都要撑拐棍,吃点硬饭都难吞。现时在家莫多话,莫要开口就骂人。若有多崽(孩子)多媳妇,父母做个掌家人。兄弟妯娌有争吵,望靠父母把公平。哪个不和讲哪个,切记莫要有偏心。百年升天归仙境,披麻戴孝有他们。
《劝儿子歌》:我劝世间为儿的,孝敬父母为第一。若对父母不孝顺,养那儿子有何益。吃苦劳累为儿女,手脚磨破几层皮。儿有三病和两痛,一晚到亮不安逸。若是尿湿来垫背,娘睡湿得冷兮兮。千辛万苦盘儿大,一心望儿得出息。长大又要办婚事,又操心来又费力。父母恩情深似海,为儿不孝似污泥。父母在世你不孝,死后烧香是空的。你孝老的儿孝你,屋檐滴水点点滴。若是劝你不担行,后来想到也不益。
《劝亲戚歌》:我问世间亲戚们,亲戚莫有两个心。结亲都要结义气,不论富来不论贫。富贵不是永远富,贫的不是永远贫。哪个有难救哪个,送点钱粮莫痛心。结得好亲救八难,亲顾亲来邻顾邻。你把姑娘嫁出去,又把媳妇接进门。他们夫妻有争吵,要把事情问个清。开口就是骂媳妇,亲家一定吵得成。你扛姑娘他扛崽,亲家一定走不成。亲戚亲走不好久,最多只在六十春。
《劝邻居街坊歌》:我问世间邻居们,邻居和气莫相争。姓氏打架扯开去,要把根源问个明。你的儿子你多爱,他家的崽他各亲。小孩打架经常有,刚开打起又太平。有的父母要护崽,隔壁邻居吵得成。你骂他来他骂你,争得街坊没安宁。因此不要来护崽,免得大人有相争。有的因为争界线,有的因为争山林。开口说话要注意,动手行凶要小心。窄路相逢要问好,久到家乡相亲人。公安人员来调查,搞得泪水洗眼睛。你怪我来我怪你,搞得朋友变仇人。

[13]李朝园:《论人民调解学的创立》,载《法学》1987年第4期。

[14]吴某和自己的丈夫陈某因家庭琐事发生口角,丈夫陈某一气之下把妻子推倒在地板上,妻子吴某连哭带闹要离婚,“劝和小组”知道这事便来他家,放了鞭炮后开始工作,唱歌劝和。我们到陈某家采访时了解到,两人的矛盾并没有到不可调和的地步,陈某夫妻两人并不希望“劝和小组”进行调解。

[15]杨长泉:《论民族法中道德与强制力元素的平衡关系——以黔东南苗族理词为研究途经》,载《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09年第4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