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技能概念到实用标准:探索常识性提升

从技能概念到实用标准:探索常识性提升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最早的“度”,无论是标准规则还是单位概念,均来自生产实践与生活常识,为某种途径而约定俗成的。在治洪水的过程中,无论是考察地理、勘测地形,还是在山川设立标志,都必须建立具有权威性的统一的尺度标准。其实,禹治水中使用的测量长度的标准和工具,是利用了人们的日常习惯和常识,借助神的力量来树立权威,形成了最原始的统一长度规范标准,以达到共同治水的目的。

从技能概念到实用标准:探索常识性提升

最早的“度”,无论是标准规则还是单位概念,均来自生产实践与生活常识,为某种途径而约定俗成的。长度单位一般与人体相关,或据人体某个部位长度而得名;或以人体的某个动作为依据而定制,这一点则可以从文献记载中并与实物相对照得以证实。[5]例如,目前所见最早的测长工具——三只商尺[6],长度在16~17厘米之间,这与《大戴礼记》所载“布指知寸、布手知尺”是相符的。按古人身高平均值164~165厘米来计算,其拇指至食指间距平均为16厘米,一指之度为1.6厘米。朱载堉[7]《律学新说》载:“今按本纪,谓夏禹以身为度,既云以身为度则当与度之整数相合,或十尺,或九尺是也,然无正文可考……其纬书异说,未敢信以为然,以理认之,若据身为度之一言,则长十尺为是,盖十尺为一丈,古称丈夫。”[8]也就是以人体为长度单位的写照。

有了初步的“度”的概念和测量技能,便逐步运用于氏族集体的社会实践中。《史记·夏本纪》记载,禹“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9],“表木”是刻有尺度的测量标桩。在高山河流设置高程标志,也就如同今天大地测量技术中采用立标杆的方法。在治洪水的过程中,无论是考察地理、勘测地形,还是在山川设立标志,都必须建立具有权威性的统一的尺度标准。如果说以手宽、身高定长度,建造原始住房的时代,对统一的长度还没有具体的要求的话,一旦大家从事社会性的共同劳动时,统一性就成为必要。当水患已经危及各个氏族部落的生命安全时,统一的领导、首领至高无上的权威随之确立,这时以君主首领为样板的长度单位就成为统一的标准。东晋时王嘉在他所撰写的志怪小说《拾遗记》中说:禹因得到神的帮助而获得了丈量工具[10]。作者用神话反映了一个历史事实,即进行某项大工程时,必须由权威者制定出度量标准,以保证测量数据的统一。与《史记》中禹“身为度,称以出”相印证。(www.xing528.com)

其实,禹治水中使用的测量长度的标准和工具,是利用了人们的日常习惯和常识,借助神的力量来树立权威,形成了最原始的统一长度规范标准,以达到共同治水的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