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北京市台胞(投资)权益保障法律位阶优化方案

北京市台胞(投资)权益保障法律位阶优化方案

更新时间:2025-01-12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北京市台胞(投资)权益保障的立法阶位的规划,应当采用北京市人大及常委会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方式,为在北京市进行投资、经营和生活的台湾同胞提供健全、完善的保障。现行的北京市涉台立法均是行政规章或规范性法律文件,主要调整范围是对台商投资及相关权益进行保护的行政行为,而台湾同胞许多在此之外的行为和合法权益,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予以保障。

由于首都北京特有的政治经济地位,以及北京市立法工作实践的特殊情况,北京市对台湾同胞投资行为进行引导、规范和保护的相关规定一直局限在上述四个办法中,且颁布至今尚未修订,已经难以适应海峡两岸和京台两地投资及与投资相关的交流交往实践的实际情况,急需根据京台两地交流交往的现有形式,结合京台两地投资等交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制定符合京台两地新形势需要的新规范。

北京市台胞(投资)权益保障的立法阶位的规划,应当采用北京市人大及常委会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方式,为在北京市进行投资、经营和生活的台湾同胞提供健全、完善的保障。

第一,地方性法规的制定是台胞在大陆投资权益保护法治化的根本要求。依法治国的全面推开,决定了运用法治手段解决两岸问题的基本原则和趋势,这必须以两岸台胞及相关权益保障法制化为基本前提。在北京市的现有立法中,仅有行政规章、规范性文件两种形式的立法。因此,在北京市通过北京市人大制定地方性法规实现台胞权益保障的法制化,是运用法治手段解决两岸问题的基本要求,是完善北京市涉台立法体系的基本要求。(www.xing528.com)

第二,制定地方性法规保护台湾同胞合法权益,是台湾同胞的急切诉求。从我国现有的地方性法规立法情况来看,截至2017年6月底,在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域、49个拥有立法权的设区的市中,已经有浙江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安徽省、江苏省、汕头经济特区、福建省、厦门经济特区、湖北省、广东省、四川省、湖南省、黑龙江省、江西省、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武汉市、宁波市、福州市、南京市等共计21个省市均颁布了地方性法规,其中以福建省的地方性法规数量最多,至今已颁布了三部地方性法规。北京作为祖国首都,对于两岸而言有十分特殊的政治意义和引导意义。台湾同胞迫切希望通过北京市保护台湾同胞合法权益的地方性法规的建立,为两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创造示范性的作用和价值,为实现京台两地甚至两岸交流交往的法制化和法治化铺平道路。

第三,制定地方性法规保护台湾同胞的合法权益,是解决台湾同胞在京投资实践中各类问题的根本要求。对于台湾同胞而言,想要通过立法得以保障的合法权益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化的。现行的北京市涉台立法均是行政规章或规范性法律文件,主要调整范围是对台商投资及相关权益进行保护的行政行为,而台湾同胞许多在此之外的行为和合法权益,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予以保障。例如,随着外商在中国享受的优惠待遇逐渐减少,台商作为外商享受的优惠待遇也逐渐减少,越来越多的台商开始呼吁在大陆能够享受“居民待遇”。“居民待遇”的权利保护诉求,往往并不局限于投资的利益保护诉求,反而表现为与投资相关的权益内容,如国有化与征收、子女就学就业、买房置业、争端解决,甚至一部分台商也提出了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等政治权利的“居民待遇”,这仅仅依靠地方行政规章是无法妥善规范的。鉴于此,只有通过地方性法规的制定,才能更全面且合法地将台商在京投资、就业、就学、居住、就医等相关权益的保障通过立法的形式予以解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