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规范第三方社会力量参与涉法涉诉信访工作,中心根据《关于深化第三方社会力量参与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改革的意见(试行)》《关于第三方社会力量参与涉法涉诉信访工作实施办法(试行)》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规定,规范第三方社会力量参与涉法涉诉信访工作。主要工作制度有:
1.回避制度
为保证第三方人员工作的中立性、公正性、第三方人员参与涉法涉诉信访工作应当遵守回避制度。第三方人员属于案件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近亲属以及与案件有利害关系,与案件当事人、诉讼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对矛盾纠纷公正有效化解产生负面影响的,应予回避。参与化解、评议的第三方工作人员在接受案件前,都要签署声明书,声明与本案没有利害关系。
2.公益无偿制度
第三方工作人员参与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是公益性质,接待、化解、评议、终结工作,不得向信访人收取任何费用,不得利用工作平台进行有偿法律咨询、案件代理等活动。
3.第三方人员培训制度
一是建立第三方人员系列培训制度。对新入人才库的第三方人员进行岗前培训;二是针对专题任务的专题培训;三是定期开展法律专业和职业道德执业操守的培训;四是组织心理培训,通过专家讲座、案例模拟、室外拓展、问卷调查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取得良好的学习与交流效果。
4.专家咨询委员会制度
专家咨询委员会评议的案件包括:第三方人员参与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的接待、化解、评议、终结工作中认为案件存在执法错误或瑕疵,以及其他重大疑难复杂案件;政法机关认为重大疑难复杂案件、政法机关拟申报终结的案件。专家咨询委员会评议案件时,受指派参与该案件工作的第三方人员可以参会介绍情况、责任政法机关可派人员参加通报案件情况。专家咨询委员会评议案件后,出具工作意见书送交有关政法机关,对专家咨询委员会的意见,相关政法机关要认真研究、及时处理;对工作意见书采纳与否,政法机关应当按程序和时限予以反馈。
5.“点厨子”式的预约接待制度(www.xing528.com)
预约接待是根据涉法涉诉信访人提出的申请或政法机关提出的需求,中心安排第三方人员参与接待。中心在政法机关的接待场所设立预约接待登记窗口,并设置电子触摸屏,展示第三方专家的照片,信访群众可以根据案情自选专家参与案件咨询化解工作,以此拉近专家与信访群众的距离,营造出一个可以信任、可以打开心结沟通交流的氛围,为信访人提供维护合法权益的建议,促进信访人接受正确的法律结论、息诉罢访,或引导其依法理性表达诉求。
自预约接待开展以来,中心已经成功预约接待信访群众二百多人次,有些多年上访的案件通过预约接待化解,信访人听了专家的耐心解答,明确表示不再信访。
6.多部门联合化解制度
第三方工作平台整合了政法各机关的信访信息,形成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为多部门联合化解提供了条件,实现矛盾联调、问题联治、工作联动。
7.典型案例专题研讨制度
对在化解、评议工作中遇到的典型问题,组织由法学家、律师、政法机关、相关部门进行研讨。中心针对北京市各区人民法院同案不同判问题,召开了“京郊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继承纠纷与解决途径研讨会”。针对精神损害赔偿问题召开了“因人身损害引发其他疾病(精神损害)赔偿问题研讨会”。
8.建立信访信息综合平台,信访信息网路管理制度
中心建立了第三方信息化工作平台,依托互联网打造第三方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涉法涉诉信访工作、实行诉访分离、评查纠错、依法终结、司法救助的可持续信息化生态,以“北京市公益法律服务信息平台”为基础,创新构建了与首善之区定位相适应的“互联网+公益法律服务平台”,在信访群众和政法机关之间搭建了一座第三方社会力量有效参与的桥梁。第三方工作平台的建设实行了涉法涉诉信访工作的全程监控,为大数据分析提供了详实的基础数据,为北京市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数据分析提供了基础材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