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不到病因,妙手也难回春。企业法律风险的成因分析是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的前提,选取防范措施和进行制度构建都要以其为导向,需要重点研究。
1.国外研究情况
国外的实务界比较重视对企业法律风险成因的研究。2003年国际律师协会(IBA)提出,法律风险是由以下原因导致损失的风险:①有缺陷的交易;②导致机构承担责任或其他损失的请求或事件;③未能采取适当措施保护机构资产;④法律的变化。全球企业法律顾问协会(ACC)在2005年3月发布的《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法律治理制度指南》中认为造成法律风险的原因包括:“①企业违反相关法律;②企业侵犯第三方合法权益;③企业未履行其合同义务;④企业未采取有效措施以获得、保护或行使其合法权益;⑤其他原因。”另外,有学者认为企业法律风险除了受企业中的常见因素影响,还受社会、政治、个人情感、人际关系或文化等问题影响,[10]还有学者强调文化在法律风险中的影响。[11]总体上看,国外机构和学者更加重视企业内部原因对企业法律风险的影响。
2.我国研究情况
我国官方机构出台的关于企业法律风险的一些文件对这一问题有相对详细的规定,例如,2006年国资委发布的《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第16条规定了应收集的与本企业相关的信息,2008年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制定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22条和第23条规定了识别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应当关注的因素,以及2012年国标委制定的《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指南(GB/T 27914-2011)》中规定了需要明确的法律风险环境信息。(www.xing528.com)
国内一些学者和研究机构对法律风险的成因或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有学者认为外部的体制环境因素对企业法律风险有决定性影响,并认为政策调控、法律变动、依附权力、经济波动、企业家不同的经商理念、应对策略错误、自然因素、法律的不确定性这8个因素是企业法律风险的主要成因。[12]北京大学金融法研究中心等机构曾经组建研究团队对我国上市公司法律风险进行量化分析并发布报告,经过研究从32个备选指标中选取了16个指标,涉及重大事项、诉讼与仲裁、特殊财务事项、公司治理、市场结构、人员结构等六大方面。其中,核心指标4个,包括违规处罚次数、高官责任次数、诉讼仲裁次数、涉案资产占净资产的比率;其余12个指标有业务结构、关联交易、地域结构、是否被出具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是否多元化经营、有无国际业务、股东性质等。[13]
从国内外既有的研究情况看,对于企业法律风险成因的研究对象存在从直接原因向影响因素的转变。企业出现法律风险,特别是民事法律风险的直接原因不外乎是自身或其他主体存在侵权和违反合同义务等情况,这些直接原因的研究虽然也非常重要,但是往往会将企业的法律风险归因于一些技术细节,譬如具体合同条款的拟定和日常经营的操作流程。不过,企业作为一个有机组织体,会出现某种法律风险绝不仅仅是一两个技术细节导致的,更深层次的是它受到与企业相关的各种要素影响。如果仅仅盯着某个法律问题处理的技术细节,必将导致对企业法律风险“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研究企业法律风险的成因就是要找到病因对症下药,因此,探索导致法律风险的深层次影响因素是更需要研究的对象。而且,这也能为企业法律风险的识别和诊断提供参照标准。
进一步看,企业法律风险的影响因素一般可以分为内部影响因素和外部影响因素,其中企业的内部影响因素应该是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的关键。前文已述,对“风险”的研究应该重点关注在现有条件下,基于理论和经验,容易预测和衡量的因素。对于企业管理者,企业内部影响要素的信息更容易获取,便于识别和监督风险;当某种要素导致风险产生负面影响的可能性增加时,可以及时进行干预,便于控制和规避风险。然而,企业法律风险的外部影响因素往往是一些宏观因素,涉及国家和本地区的政策、立法、执法、经济形势、行业状况等因素的变动。虽然对企业的法律风险也有着重要影响,但是,有些因素的信息往往是保密的难以及时获取,或者需要极强的专业能力才能预测,而且即使能够预测也无法将其改变,最多只能通过改变企业内部情况进行适应。相反,随着企业信息公开制度和相关网络平台的建立,企业外部人对企业内部信息的获取能力大大提升,企业自身、交易相对人和投资者等都可以通过与企业内部因素有关的信息评估企业的法律风险,进而防范自身法律风险。所以,企业法律风险的内部影响因素才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