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优化方案

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优化方案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科课程亦称“分科课程”,是由一系列不同类别的学科或学术领域以及与之相应的各种间接经验组成的课程,是以文化遗产为基础组织起来的传统的课程形态的总称。学科课程历史悠久,是课程最主要最基本的组织形态。此后,我国中小学课程设置中出现了综合实践活动,活动类课程成为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学生在活动类课程中所获得的经验,甚至奠定了他们一生的志趣。相对于学科类课程,活动类课程更重视直接经验。

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优化方案

学科课程亦称“分科课程”,是由一系列不同类别的学科或学术领域以及与之相应的各种间接经验组成的课程,是以文化遗产为基础组织起来的传统的课程形态的总称。学科课程历史悠久,是课程最主要最基本的组织形态。在学课程中,各门学科各自具有自身固有的逻辑和系统。学科课程一直是课程理论和实践的核心部分,诸多课程理论和实践的基本问题都是围绕学科课程展开的。

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中小学一直只开设传统的学科课程。学科课程的主要优点是:“可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习得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一定的认识能力和一定的思想观点,为学生德智体的发展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它系统地传播了人类积累的文化遗产,有助于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1]学科课程的设置有助于人类文化遗产的完整保存与传递,有助于学习者获得系统连贯的文化科学知识,有助于教学的组织、评价以及教学效率的提高等。

音乐是学科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音乐课程的价值在于“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开发创造性发展潜能,提升创造力;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增进世界音乐文化丰富性和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人际交往、情感沟通及和谐社会的构建”[2]。高中音乐课程具有“素质教育鲜明的大众性和普及性特点,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一门必修课”[3]。在音乐学科课程中,无论义务教育还是高中教育,都明确地规定要弘扬民族音乐,“给教师教学和地方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留有创造和选择运用的空间”,要求各地区和学校要“善于将本地区民族民间音乐(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音乐项目)运用到音乐课程中来”[4]。关于将本地区民族民间音乐资源运用到音乐学科课程中的有关内容已经在前面有关章节进行了论述,此处不再赘述。

2001年,教育部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纲要强调“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此后,我国中小学课程设置中出现了综合实践活动,活动类课程成为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www.xing528.com)

活动类课程为学生扩大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提供了另一种学习机会,有助于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充分发挥,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学生从参加活动中所获得的收获和他们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同样重要。活动类课程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学生动手动脑,具有学科类课程所不能取代的重要作用。很多学生在活动类课程中所获得的经验,甚至奠定了他们一生的志趣

相对于学科类课程,活动类课程更重视直接经验。但是活动类课程并不仅仅只有直接经验,它还需要把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民间音乐文化传承教育可以在活动类课程中通过音乐社团等形式,对课堂上的学习经验做进一步巩固和完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