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是一种精神产品,但它的构成材料声音同时又是一种物理现象,人对声音的接受过程又是一种生理现象。在众多的艺术形式中,音乐以流动的音为“语言”,由于它的抽象性,不偏重造型而偏重表现(抒情),故少“具象”而多“抽象”。民歌则有鲜明的“具象”性。它是一个地区的民众在生活中多次接触、多次感受、多次为之激动的既丰富多彩又高度凝缩了的形象。它不仅仅是感知、记忆的结果,也是综合了生活中无数单一表象以后,又经过抉择取舍、经过思维加工而形成的,被深深地打上了生活于斯的民众爱家乡、爱土地的情感烙印。因此民歌通常都有相对固定的曲牌。同时与语言密不可分,中华大地,民族众多,汉语以其有“四声”为特点,可视为曲调的曲线变化。而众多的少数民族,以其复杂的语言,丰富的音调,形成风格各异、韵味多样的线型曲调。民歌以方言为载体,方言造就了民歌独具特色的民族韵味和地方特色。没有方言的民歌,将失去最本真的地方风格。方言语汇与方音,构成音乐的线条之美。
语音指语言的声调与音韵,方言语音运用在民歌中,使民歌的地域性特征分外分明。方言的语音对民歌韵味影响最直接且强烈,是奠定民歌地方特色与民族风格基调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体现在方言语音的发声、声调及归韵上。有些方言传承了古汉语中的声韵母发音特点,使这些方言语音的声韵发音与普通话发音不同。
汉语各方言的声母、韵母和声调的基本结构是一致的。方言之间的语音分歧主要体现在这三部分的数目和内容不同。例如苏州话有26个声母(不包括零声母,下同),45个韵母,7个声调;福州话有15个声母,43个韵母,7个声调;广州话有20个声母,53个韵母;9个声调;南昌话有19个声母,65个韵母,6个声调;烟台话有21个声母,37个韵母,3个声调。同一个声调在不同方言里实际读音高低升降的差别往往十分明显。独具特色的方言民歌若用普通话演唱,会使民歌索然无味,破坏民歌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方言民歌音节、韵脚和谐,增强了表现力、感染力和地区色彩,使民歌更具有吸引力和生命力。
四川话有25个声母(含零声母)、42类韵母,调类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五类,部分地区四川话中的入声已消失,但入声字全部整齐地归入某一调类,如成都方言入声归阳平,雅安方言入声归阴平,自贡方言入声归去声。泸州方言发音重,语流较缓,说话时词尾收音比较马虎,造成韵母主元音弱化甚至脱落,因此儿化现象较普遍。与普通话的儿化相比,泸州的儿化音节更为急进,强声弱韵明显,其结果是不仅丢掉了韵尾,还吞掉了韵腹。儿化有时是表示喜爱、戏谑、轻慢、厌恶等感情色彩,有时则体现人们对言语的审美心理。在不妨碍表意的前提下,有些词的尾音自然儿化,反过来加强了言语的表达效果。
案例:纳溪民歌《冬瓜煮嘎嘎》演唱中方言的运用
曲中“嘎嘎”是四川方言对“肉”的俗称。“笨”意为“蘸”,“油露儿”意为“油浸浸”,“露儿”要读作“lùr”;“辣风儿”表示很辣,“风儿”是一个象声词,象人被辣得直呼气的神色和气息,读作“fēnr”;“麻露儿”表示花椒入口很麻,是对口腔、嘴唇被花椒麻得呈木然状态的形象描述,读作“málùr”;“闪堆”形容肉拈在筷子上闪悠悠的样子,“堆”读作“duīr”。按纳溪方言演唱,整个曲子才显得诙谐,有生活气息。
衬词是在民歌的歌词中,除直接表现歌曲思想内容的正词外,为完整表现歌曲而穿插的一些由语气词、形声词、谐音词或称谓构成的衬托性词语。衬词对音乐来说,通常兼有表情和结构两方面的功能。衬词与正词没有直接关联,不属于正词基本句式之内,甚至很多还是无意可解的词语,但一经和正词配曲歌唱,成为一首完整的歌曲时,衬词就表现出鲜明的情感,成为整个歌曲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衬词的应用,不但可以突出歌曲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同时对渲染歌曲气氛、活跃歌者情绪、加强歌唱语气、烘托歌声旋律等,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www.xing528.com)
案例:教学中对民歌衬词的处理
师:刚才,在大家唱歌词的时候,我发现有几个地方唱得不太理想——就是“哟咿呀喂”这些字,在民歌中有一些词没有实际意思,但在歌曲中却具有烘托气氛、突出民歌风格的作用,这样的词叫“衬词”。同学们,你们想象一下,在山里吆喝“呦咿呀喂”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比如“哟”字是否可以唱重一点?起点高一点?“喂”字向上扬,甩出去唱,来,我们再试一次。
(执教者:合江县白米中学杨季莉)
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反复试唱,学生充分认识到衬词在句子内部作垫字或作落尾字,起到加强节奏、加强语气,使音乐形象生动、有趣的作用,如果把这些衬词去掉,不仅会大大减弱歌曲的表现力,使歌曲顿失光彩,而且还会破坏歌曲结构的完整性。
民歌中方言的融入,使民歌富有区域魅力。不管是演唱民歌还是倾听民歌,我们都能从方言中感受到地域文化的独特风格。方言的运用,有效丰富了民歌内容,协调了民歌节奏,使民歌更具有音乐美和意境美,也更能表达当地人们的思想情感,更加形象地诠释地方特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