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民间音乐的二度创作的必要性

民间音乐的二度创作的必要性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第二,乡土性或者地方性、地域性,在大民族、大文化的共性之下,各地因地理条件、自然环境、社会变迁、文化传统、方言方音的不同特色而形成不同的审美差异。另一方面,民间音乐未经雕琢的原始状态常常为人诟病。

民间音乐的二度创作的必要性

中国民间音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创作的口头性和即兴性,民间音乐是人民自发的口头创作,基本传播方式是口传心授。传播者凭借演奏,学习者凭借听觉和记忆而不以书面乐谱为主要传承方式。王耀华先生在《中国传统音乐概论》一书中提出:“民间音乐往往是口耳相传的艺术,当人们接触到它的时候,不是靠文字记载,而是靠听觉、视觉,从具体的音乐音响中得到感受。”[2]第二,乡土性或者地方性、地域性,在大民族、大文化的共性之下,各地因地理条件、自然环境、社会变迁、文化传统、方言方音的不同特色而形成不同的审美差异。第三,流传的变异性,包括地域变异和体裁变异,前者指民间曲调在异地流传时,会因唱词方音和人们性格特征的不同而发生旋律、情绪上的变化;后者指民间曲调在流传过程中体裁之间交叉、互渗的现象。

民间音乐,特别是民歌所具有的口头性、乡土性和即兴性的特征,对民间音乐的发展影响巨大。口头性的传承便于表演者即兴创作,便于思想感情的表达,使大量的优秀歌手和艺人有机会在传承下来的民间音乐中发挥自己的智慧,并对传统音乐进行加工和改编,有利于传统艺术的风格、神韵和细微的感情体验及艺术表现的传播和继承。乡土性的相关特性塑造了不同民族或人群的不同性格特征,催生出了风采多姿的风俗习惯,孕育出了各具特色的民间艺术样式和审美追求,使民间歌曲的风格特点带有了浓厚的地方色彩,对民歌风格的形成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音乐无地域、无国界,人类走过的地方就会留下音乐的痕迹。这种具有时空性艺术体在传承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变异。变异包括以下四类:

一是地域性变异。不同地域的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了不同的审美习惯和常用的音乐语汇。他们在演唱同一首民歌、戏曲曲调或演奏同一首器乐曲牌时,往往会用自己惯用的音乐语汇来改造它,这就形成了同一曲调的地域性变化。

二是内容性变异。在传统音乐的流传过程中,同一曲调经常被填进不同情感的歌词,为了适应新的内容、情感表达的需要,人民群众在演唱时就会使曲调发生变化。

三是审美性变异。同一乐种中,在不同地区或同一地区的不同阶层之间,或同一地区的统一阶层的不同人之间,由于审美观点的不同,往往形成不同艺术流派。这些流派对艺术的不同处理就形成了曲调变异。

四是即兴性变异。人们在即兴表演时,由于受表演者情绪、兴致、身体、嗓音条件等方面的影响,同一人在不同时候表演同一曲调时往往也有不同的变化。(www.xing528.com)

凡事有利即有弊。民间音乐会在口传心授中的失传在许多资料中都有记载:“技艺的传播是传男不传女,传媳不传女。”而且还有的在传授中“留一手”,到头来会有许多艺术的精华与他们一同走进坟墓而无法流传。这样,在艺术的传播中便会出现失传现象。乡土性的特征使我国各地优秀民歌作品的地方风格特别浓郁,旋律歌腔与用方言作成的歌词的语言声调相结合很完美,所以方言的合适处理,对民歌的艺术效果至关重要。这种方言对艺术效果的影响,导致民间音乐特别是民歌较为封闭,传播面较狭窄,容易流失。

由于民间音乐是在特定的人文环境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所以丰富多彩,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这个宝库亟待开发,音乐工作者对它们的挖掘整理工作一直在进行中。就目前整理情况来看,我国共有民歌千余种,精选民歌曲目2万余首,然而我们听过的、唱过的却只是冰山一角。相关研究资料显示,近60年间我国戏曲的传统剧种减少了三分之一;舞蹈遗产20多年来消失的数量超过当时统计总量的三成;2000多个剧种现存活于舞台的仅有几十个;80多种少数民族和地方语言中约有10多种正处于衰退濒危状态。

民间音乐是一个资源宝库,但是我们也要正视它所面临的艰难处境。

一方面,在现代社会,民间音乐相对封闭、传播面较狭窄的缺陷在通俗音乐的冲击下显得更加突出。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多姿多彩的民间文化的传承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社会经济急剧变迁,过去依存在农耕文明基础上的民间音乐文化赖以生存发展的空间被挤占,民间音乐越来越边缘化。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空前危机,民间音乐在青少年群体中已经变得陌生,传承出现严重的年龄断层现象。

另一方面,民间音乐未经雕琢的原始状态常常为人诟病。首先是结构大多不完整,曲调音域狭小,结构短小,无调式转化交替,缺乏乐段扩充,相对而言较为单调,音域大多以四声音阶为主,其次为五声、三声音阶,缺乏高潮。其次是部分歌词粗俗不雅,有插科打诨、戏谑调笑的色情色彩,所以对民间音乐很早就有“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的蔑视态度,社会上对民间音乐大多以“下里巴人”视之。

面对这种形势,对民间音乐进行“二度创作”,为民间音乐的生命注入新鲜的“血液”,对民间音乐的传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