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马潭区胡市镇中心校音乐教研组黄岚岚、全容、先本霞、刘娟等教师提供了一个完整的采风记录:
采风时间:2016年4月27日
采风地点:胡市镇敦和村
采风内容:胡市民歌《一个麻雀》
采访人员:黄岚岚、全容、先本霞、刘娟(胡市镇中心学校音乐教师)
受访人员:刘宗平(胡市镇敦和村村民)
活动开展:
一、采风内容概况
1.起源:这首歌曲是从20世纪50年代流传下来的,当时国家出现几种灾害:有老鼠、麻雀、蟑螂,其中麻雀最为厉害。当麦子在青黄的时候,当粮食要成熟的时候,麻雀成群结队地来吃粮食,人们想出各种办法来驱赶麻雀,这首歌曲就是在人们敲锣打鼓驱赶麻雀的过程中产生的。
2.流传区域:这首歌曲是龙马潭区独有的民间歌曲,主要流传在龙马潭区胡市镇。
3.传唱情况:由于这首歌曲是20世纪50年代国家出现自然灾害时产生的,因此只有那个年代的少数老前辈会唱,后代年轻人几乎没有人会唱,如今濒于灭绝。
4.作品风格:这首歌曲为五声调式,共12个乐句,节奏简单,旋律简洁,易于表演和传唱。
5.适合表演场景:歌曲产生于保护庄稼粮食的过程,因此只是在田间地里表演或者演唱。
二、采访过程记录
采访者:婆婆,你的声音还是弄好(四川方言:那么好)哦!我们在外面就听到了,今天我们又要来麻烦你。来跟你学几首歌。
受访者:没关系,没关系。小刘,上回我教你的那首歌,你学得如何了?
采访者:我唱给你听一下(演唱《喜对歌》)。婆婆你教我一首她们都唱不来(不会唱)的嘛,我好拿去教她们,当老师。
受访者:我想一下哈,有很多年生的歌曲了。
采访者:就是那种老歌。
受访者:《一个麻雀》要的不嘛?
采访者:《一个麻雀》?
受访者:你没听到过啊?
采访者:肯定没有听到过。
受访者:我唱一句给你听一下(演唱《一个麻雀》)。
采访者:要的,要的,就这首,你教我们唱一遍,我们跟着学一下(逐句学唱歌曲《一个麻雀》)。
采访者:这首歌是哪个教你的呢?
受访者:是那会儿流传下来的,50年代的老歌了。这首歌有个来历,就是50年代的时候啊,国家出了灾害,有几种灾害:有老鼠啊、麻雀啊、蟑螂那些……麦子在青黄的时候,麻雀多得不得了,成群结队地来吃麦子,人们扎了稻草人都没有吓跑,有些拿了瓷盆也没有敲走,就怎么办呢?就拿起锣啊鼓啊这些,人们觉得单是敲锣没什么趣味,就仔细地观察这个麻雀,究竟是啥子样子,唱一遍就敲一道锣,敲到对面山头上去,就想到对面喊也喊不答应,听也听不到,就唱一遍歌,对面的听到了又敲来唱这边,就这样相互地敲就把麻雀吓跑了,这首歌就流传下来了。
采访者:哦!原来是这样,还多有趣的,还好听。那就是唱一遍就要敲一遍锣鼓啊?我觉得这种感觉多适合学生唱的,我们学来教给学生,多有趣味性的!
受访者:可以可以。这些歌都要失传了,希望你们把这些歌多教给学生唱。传承上一辈留下来的这些宝贵的歌曲。再不传以后就听不到这些歌了,所以说现在的生活改变了,大家种的粮食也够吃,麻雀成了保护动物,希望学生们多理解,多爱护。
采访者:好的,婆婆,你讲的这些我们一定给学生讲,我也希望我们经常来麻烦你,你再多教我们一些歌,然后我们把更多的老民歌,要失传了的这些东西带回去给学生。
受访者:我回忆一下,还有的话,尽量把我小时候常的这些歌曲教给你们。
采访者:好的,谢谢婆婆。我们以后还要经常来麻烦你。[41]
图5-1 胡市镇中心校音乐教师采风
经过采风,胡市镇中心校的音乐教师们整理出《一个麻雀》民歌谱:
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的采风,规模较小,力量较弱,操作规范方面稍有欠缺,为培养骨干,增强教师们采风活动的科学性,提高他们工作的规范性意识,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组织了20多名教师分为3个组,分赴三个不同地区开展采风。3个组的教师进行了工作分工,发问、文字记录、录音录像、摄影记谱,各有专人负责,获得了较为全面的资料。下面是一个采风组的采风简报:
2018年10月22日,秋风习习,循着芬芳的乡土气息,泸县、江阳、龙马潭的部分骨干音乐教师,踏上地方民歌采风旅程。我们的目的地是泸县玄滩镇通山村,对于这次采风之行,我们都怀着好奇与期待,旅途的颠簸和劳累不能阻挡我们寻找乡音的热情。
按教区县教研员事先联系安排,我们如约前往通山村拜访薅秧歌第五代传人张永宽老人。张永宽老人今年72岁,世代务农为生,1958年开始在田间地头跟随曾祖父学唱薅秧歌。
一提起薅秧歌,前辈就很激动,当场给我们清唱了“四平腔”。他告诉我们,玄滩薅秧歌源于明,盛于清,玄滩人民至仍然保持着唱薅秧歌的传统习俗,玄滩薅秧歌是玄滩人民在农耕薅秧时抒发感情的民歌。特别是一到中耕薅秧季节,从大田里飞出来的薅秧歌优美动听,让人们陶醉在诗画田园、秧歌海洋里,享受着大自然其乐无穷的美感。玄滩薅秧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伴随着玄滩人民劳动耕作、生产和生活的漫长岁月而产生、传承和发展,成为川南民歌中一朵靓丽的奇葩。玄滩薅秧歌的表现形式为一人领,众人和,也兼有独唱、齐唱和对唱,形式多样,别具一格。
图5-2 泸县采风组到达目的地
图5-3 采风对象在为教师们演唱
据张永宽老人介绍,薅秧歌其唱腔主要分为高腔、四平腔和喊歌。高腔音域宽广,节奏自由,多用假噪和颤音演唱,使整个演唱高亢嘹亮,俗称为“吼薅秧歌”。其曲调主要有罗儿调、花儿调、板调等。四平腔旋律流畅,节奏齐整,婉转悠扬,抒情味浓。其主要曲调有四平调、长工调、横一字调等。玄滩薅秧歌极富地方色彩,歌词内容调侃风趣、引人向上,表现了玄滩人民的聪明智慧和精神面貌。歌词中的衬词、衬句搭配精当、丰富多彩、富于变化、优美动听,使歌词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歌词内容大多为状物抒情,说农时、谈生产、表生活、抒恋情之类的。歌词多采用比兴手法,形式活泼、寓意深刻。玄滩薅秧歌生动形象,其唱腔唱法、曲式曲调、表现手法等丰富了民族音乐理论,为民族音乐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素材。玄滩薅秧歌已被列入泸州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并成功申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们一行对张永宽前辈所唱的山歌十分感兴趣,纷纷请求前辈为我们演唱完整的三种唱腔,前辈当即站起身,为我们激情演唱高腔、四平腔和喊歌。高腔宽广高亢的音域、四平腔婉转悠扬的旋律、喊歌自由自在的节奏深深打动了我们,我们也情不自禁地唱起了帮腔。[42]
还有一组教师的采风,由合江县教师进修学校组织在神臂城镇金盘村举行。他们请到当地民间音乐传承人王在云等四位老人,演唱部分原生态“河闹”和山歌体裁的民间音乐,其中《五月十五大端阳》《一个麻雀一个头》《一根一点》等旋律优美,极具地方特色,是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金典曲目,获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采风组一行人与传承人进行了现场座谈,就当地河闹、山歌的发展沿革、挖掘整理、传承受益等问题进行了交谈,形成了以下记录:
合江县神臂城镇民间音乐采风调查记录
时间:2018.10.22
地点:合江县神臂城镇金盘村
一、调查人员及分工
1.摄像:周其明
2.照相:李卓虹、吴天蓉
3.询问:汪丽萍、王俐媛、韩敏
4.录音:李仙仙、杜丽佳
5.笔录:汪丽萍
6.设计采访提纲:周华、汪丽萍
7.采风记录表整理: 周华、汪丽萍、吴天蓉
二、采风对象
三、采风环境描述
合江县神臂城镇位于合江县焦滩乡老泸村长江北岸,属合江县、江阳区、泸县三县区交合处,三面环水,与江阳区弥陀镇隔江相望。距合江县城30千米,距泸州市区28千米。神臂山山势奇特,悬崖矗立,地貌奇特,又若雄鹰戏水,地形十分险要,是长江上的一道天然屏障。因其整体地貌犹如一肢大而长的臂膀伸入长江而得名。
四、采风过程
2018年10月22日清晨,我们一行人来到合江县神臂城镇金盘社区采风,首先聆听了由表演者王在云等带来的七首歌曲。根据歌曲的流传度和普遍性,我们主要摘记了以下三首歌曲。
1.《五月十五大端阳》
演唱速度:中速。
体裁:河闹。(www.xing528.com)
创作背景:丙子年大天干。五月初五临江大洪水,由于抢险错过了小端阳,政府决定在五月十五再庆祝一次,于是便有了大端阳的说法。在第二年,赵全先先生为了庆祝大端阳编创了这首歌曲。在当年大端阳上,临江河边攀打狮子、划龙船好不热闹,人山人海,人们演唱了这首《五月十五大端阳》,表达了广大劳动人民喜悦的心情。
2.《一个麻雀一个头》
演唱速度:中速。
体裁:河闹。
创作背景(环境):约1941年,人们在田间地头的劳动和生活过程中即兴创编、自己演唱的歌曲。经过时间的沉淀和筛选、改造,逐渐形成。一般在田间除草等劳动中疲劳时或太阳很大时演唱,有舒缓疲劳、加油提精神的作用。
3.《一根一点》
演唱速度:中速。
体裁:河闹。
创作背景:年代无从追溯,人们在田间地头的劳动和生活过程中即兴创编、自己演唱的歌曲。经过时间的沉淀和筛选、改造,逐渐形成。具有即兴性、随意性。一般在田间除草等劳动中疲劳时或太阳很大时演唱,有舒缓疲劳,加油提精神的作用。[43]
图5-4 合江县采风组的活动
(A为采风现场,B为现场记录曲谱手稿,C为整理曲谱)
通过有组织的采风活动,教师得到了有目的的训练,一位教师简要描写了采风的经过:
“我的芦笙不多长呀,啦呀啦,我的芦笙有名堂呀,啦呀啦……”芦笙舞者那矫健轻盈的三步苗族芦笙舞步,忽如鸿雁展翅而来,忽如灵猴蹦跳而去,那黄绿之间的叠影舞出了苗族人对生活的追求和自信。采风组分工进行了采访、记录、录音、录像、拍照,大家一时忙得不可开交。[44]
更重要的是,采风增强了青年教师们传承文化的责任感:
当地农民伯伯们一首首高昂的民歌,唤起我们心底最深的悸动。印象最深刻的是其中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爷,八十几岁高龄了,听到我们要收集当地民歌,义不容辞地为我们献唱了一首又一首!在唱歌的时候,虽然握住话筒的双手不自觉地不停颤抖,但丝毫不影响他的演唱!用声如洪钟来形容也不过!老师们也深深为之感动!老太爷这么大年纪了还在为我们音乐做贡献,更何况我们年轻的一线教师们呢?[45]
当教师们走到民间、走进文献时,发现民间音乐文化是一个巨大的宝库,但是当他们一处一处寻访的时候,却发现这些宝藏由于缺乏挖掘、学习、传承,已经渐渐失传,有些会表演民间音乐文化的人也因年事已高,无法进行完整的表演。教师们唏嘘不已,从心底增强了传承的自觉性。
[1]参见郑萍:《村落视野中的大传统与小传统》,《读书》,2005年第7期,第11-19页。
[2]参见项阳:《中国音乐文化的“大传统”与“小传统”》,《天津音乐学院学报》(《天籁》),2006年第1期。
[3]项阳:《中国音乐文化的“大传统”与“小传统”》,《天津音乐学院学报》(《天籁》),2006年第1期。
[4]杜亚雄:《民族音乐学概论》,湖南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第53页。
[5]杜亚雄:《民族音乐学概论》,湖南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第54页。
[6]伍国栋:《民族音乐学概论(增订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2年版,第15页。
[7]伍国栋:《民族音乐学概论(增订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2年版,第73-74页。
[8]杜亚雄:《民族音乐学概论·绪论》,湖南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第5-6页。
[9]伍国栋:《民族音乐学概论(增订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2年版,第26页。
[10]以下有关论述参见伍国栋:《民族音乐学概论(增订本)》第三章,人民音乐出版社2012年版。
[11]杜亚雄:《民族音乐学概论》,湖南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第54-55页。
[12]黄翔鹏:《传统是一条河流·代序》,转引自伍国栋《民族音乐学概论(增订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2年版,第84页。
[13]伍国栋:《民族音乐学概论》,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年版,第50,65页。
[14]转引自杨曦帆:民族音乐学研究中的文化人类学视野[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15]杜亚雄、邱晓嫣:《采风还是田野考古》,《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16]伍国栋:《民族音乐学概论(增订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2年版,第105页。
[17]费孝通:《民族社会学调查的尝试》,伍国栋《民族音乐学概论(增订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2年版,第108页。
[18]杜亚雄:《民族音乐学概论》,湖南文艺处出版社2002年版,第74-75页。
[19]伍国栋:《民族音乐学概论(增订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2年版,第139-141页。
[20]郑樵:《通志·总序》,中华书局1987年版。
[22]《汉书·艺文志第十》,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326页。
[23]参见伍国栋:《20世纪中国民族音乐理论研究学术思想的转型》(上),《音乐研究》,2000年第4期。
[24]杜亚雄、邱晓嫣:《“采风”还是“田野工作”》,《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25]项阳、吕其玮:《采风观念的异化》,《中国音乐》,2005年3期。
[26]杨燕迪:《音乐的“现代性”转型》,《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27]杨燕迪:《音乐的“现代性”转型》,《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28]杨燕迪:《音乐的“现代性”转型》,《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29]项阳、吕其玮:《采风观念的异化》,《中国音乐》,2005年3期。
[30]参见刘梦溪:《百年中国:文化传统的流失与重建》,《人民政协报》,2004年7月12日。
[31]《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第3页。
[32]《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第2-3页。
[33]《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第6页。
[34]项阳、吕其玮:《采风观念的异化》,《中国音乐》,2005年3期。
[35]《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关于组织开展全市民间音乐采风活动成果展评的通知》(泸教科2016〔25号〕)。
[36]转引自俞人豪:《音乐学概论》,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年版,第330-331页。
[37]摘选自纳溪中学龚艳琼、刁红、许瑶《冬瓜煮嘎嘎》心得体会。
[38]摘选自合江县虎头乡中心小学王丽川《合江县虎头镇民间音乐采风感悟》。
[39]摘选自泸县太伏镇中心小学校周建勤《原生态民间音乐“川江号子”的传承与保护》.
[40]摘选自龙马潭区玉带河学校田鸿《娄方田锣鼓采风》。
[41]摘选自龙马潭胡市中心校黄岚岚、全容、先本霞、刘娟《“一个麻雀”采风记录》。
[42]摘选自2018年10月22日泸州市中小学音乐教师采风泸县组活动记录。
[43]摘选自2018年10月22日泸州市中小学音乐教师采风合江县组活动记录。
[44]摘选自叙永县水潦彝族乡中心校谢桂芳《泸州市中小学音乐教师民间文化采风“二度创作”的体会和随想》。
[45]摘选自江阳区通滩镇宜定学校张若芸《传承民歌,唱响心底乡土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