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十二律的名称及计算方法详解

十二律的名称及计算方法详解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古代将这十二个半音音阶称为十二律,“律”指构成音阶的各个音,一个律就是一个半音,十二律就是十二个半音。这是十二律名见于典籍的最早的完备记载。十二律中,奇数律为六律,偶数律为六吕或六同。十二律以数相求之法以《吕氏春秋》记载为最早。

十二律的名称及计算方法详解

按五度相生律,《管子》算出了五个音。根据《史记·律书》,这五个音之间的比例关系是:“九九八十一,以为宫。三分去一,五十四,以为徵。三分益一,七十二,以为商。三分去一,四十八,以为羽。三分益一,六十四,以为角。”《左传·昭公二十年》和《国语·周语》中记载了与五声音阶同时并存的七声音阶,其半音位置在四五度和七八度之间,这是按照三分损益法求得五声音阶后进一步推算,继续损益下去的结果。

三分益之、三分损之,连续各进行六次,共得到12个音,这就是现在音乐上使用八度之内的十二个半音。中国古代将这十二个半音音阶称为十二律,“律”指构成音阶的各个音,一个律就是一个半音,十二律就是十二个半音。音阶中各音(各律)在音高上的规定就是定律法。“三分损益法”是我国古老的定律法。据《国语·周语》记载,周景王在公元前522年曾问乐律于伶州鸠,州鸠按六阳六阴的顺序列举了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等12个律名。这是十二律名见于典籍的最早的完备记载。

十二律对应的音名是:黄钟(C)、大吕(#C)、太簇(D)、夹钟(#D)、姑洗(E)、仲吕(#E)、蕤宾(#F)、林钟(G)、夷则(#G)、南吕(A)、无射(#A)、应钟(B)。十二律中,奇数律为六律,偶数律为六吕或六同。律与吕的关系如图2-3所示:

图2-3 律与同或吕的关系[13]

《史记》十二律的计算方法是:“以下生者,倍其实,三其法。以上生者,四其实,三其法。上九,商八,羽七,角六,宫五,徵九。置一而九三之以为法。实如法,得长一寸。凡得九寸,命曰‘黄钟之宫’。”[14]王光祈先生指出:所谓“以下生者,倍其实,三其法”者,即是用2/3去乘;所谓“以上生者,四其实,三其法”者,即是用4/3去乘;所谓“上九,商八,羽七,角六,宫五,徵九”,即是由“宫五”上生“徵九”,再由“徵九”下生“商八”,又由“商八”下生“羽七”,最后复由“羽七”下生“角六”,故曰“始于宫,穷于角”。其式如下:[15]

若按音的高低排列,则其式如下:

换言之,就是以一根空弦弦长A为基础,依次“上生”乘以4/3,“下生”乘以2/3,便可得到其他弦长:

宫=1×(3)4=81,即“先主一而三之,四开以合九九,以是生黄钟小素之首,以成宫”。

img,即“三分而益之以一,为百有八,为徵”。

img,即“不无有三分而去其乘,适足,以是生商”。

img,即“有三分,而复于其所,以是成羽”。

img,即“有三分,去其乘,适足,以是成角”。

十二律以数相求之法以《吕氏春秋》记载为最早。《吕氏春秋·音律》按三分损益相生之法,对十二律的相生记载是:“黄钟生林钟,林钟生太簇,太簇生南吕,南吕生姑洗,姑洗生应钟,应钟生蕤宾,蕤宾生大吕,大吕生夷则,夷则生夹钟,夹钟生无射,无射生仲吕。三分所生,益之一分以上生;三分所生,去其一分以下生。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为上,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为下。”[16]十二律的音高和各律间的音程关系如图2-4:

图2-4 十二律的音高和各律间的音程关系[17]

由此而得到的音高标准音黄钟音,其频率为1688音分,比现在的f2略低。三分损(img)与三分益(img)正好是八度音关系(imgimg的二倍)。从九九八十一的长度出发,用三分损益法计算下去可得以下数:(www.xing528.com)

黄钟:81

林钟:54(由黄钟三分损而来img

太簇:72(由林钟三分益而来img

南吕:48(由太簇三分损而来img

姑洗:64(由南吕三分益而来img

应钟:42.667(由姑洗三分损而来img

蕤宾:56.8889(由应钟三分益而来img

大吕:75.8519(由蕤宾三分益而来img

夷则:50.5679(由大吕三分损而来img

夹钟:67.4239(由夷则三分益而来img

无射:44.9492(由夹钟三分损而来img

中吕:59.9323(由无射三分益而来img

十二律以黄钟律数81为起点,得林钟54,太簇72,南吕48,姑洗64,姑洗再往下生,就得不到整数律,因此中国传统音乐一直以五声音阶为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