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加坡科技园区成功经验的优化与改革

新加坡科技园区成功经验的优化与改革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定位明确、规划科学、布局合理新加坡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充分利用了科技园区这个载体,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采取了不同的园区发展策略。另外,新加坡为了加强对科技园区的建设和运营管理,成立了统一的机构——裕廊镇管理局,并赋予其工业用地、科技园区和商业用地的供给权。

新加坡科技园区成功经验的优化与改革

(一)定位明确、规划科学、布局合理

新加坡经济发展过程中,充分利用了科技园区这个载体,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采取了不同的园区发展策略。从最初的裕廊工业园区到新加坡科学园,再到纬壹科技城,其园区承接企业和项目的能力、水平和服务模式不断得到提升,为高新技术和跨国企业落地新加坡提供了强大保障。为了保证各个园区的发展,新加坡政府还大力建设科技走廊,把园区、大学和研发机构融合在一起;大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把工作和生活、娱乐配套融合在一起。在单个园区的建设上,新加坡政府也在规划和布局上下足了功夫。以裕廊工业园为例,新加坡政府把靠近市区的东北部划为新兴工业和无污染工业区,重点发展电子电器及技术密集型产业;把沿海的西南部划为港口和重工业区,安排发展钢铁、造船等大型骨干企业,炼油业则安排在沿海的几个小岛上;把中部地区划为轻工业和一般工业区;沿裕廊河两岸则规划了住宅区和各种社会生活设施。并且,从一开始就有计划地保留10%的土地用于建设公园和风景区。现已建成大大小小10多个公园,包括世界著名的飞禽公园、日本式公园、中国式公园、森林公园码头公园,从而将裕廊建设成为风光别致的园区兼旅游区,使裕廊获得了“花园工业镇”的美名。

(二)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

建设科技园区,是在新加坡政府主导下进行的。建设科技园区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在20世纪60年代与马来西亚的新工业区竞争,吸引投资和项目;二是当时新加坡的劳工薪资水平已经很高,为了保证当地工作的开展,政府必须降低工业企业的投资成本。裕廊工业园区提出的背景不外乎于此。另外,新加坡为了加强对科技园区的建设和运营管理,成立了统一的机构——裕廊镇管理局,并赋予其工业用地、科技园区和商业用地的供给权。这种安排较好地保证了规模经济,提供了较好的经济发展空间(多元化),降低了租金,摊薄了共享设施的成本,可以提供公共服务,提高推广效率,树立园区品牌,更重要的是节约了土地资源。裕廊集团改制成功后,坚持运用市场手段推动各园区的开发建设。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裕廊集团开始走出去,积极在国外布局科技园区的开发和运营,提高自身的“造血”能力。尤其是在2000年以后,裕廊集团已经开始通过公开发行公司债来募集园区开发资金,针对高科技企业的投资行为也更加多样化。(www.xing528.com)

(三)产业选择顺乎区域经济发展潮流和需求

在裕廊工业园区建设之初,新加坡正处于经济恢复阶段。为了摆脱转口贸易带来的经济停滞和日益严重的失业问题,园区产业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当时,任何企业都受到欢迎,如来自中国台湾和香港玩具纺织品厂家,也包括本地植物油、蚊香的生产者,以及汽车收音机和其他电器组装厂。进入20世纪70年代,园区紧紧抓住全球快速增长的电子行业做文章,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与印度塔塔、荷兰飞利浦德国罗莱等企业合作建设研发机构;80年代,则大力发展半导体微电子芯片和自动化设备、航空零部件等资本密集型产业,为此,先后建立了大士生物医药园、晶片工业园等专业园区;90年代,利用海岸线空港发展两港产业,开始规划建设裕廊化工岛和樟宜航空城等专业园区。进入21世纪后,新加坡大力发展生命科学、生物医药、信息通讯、节能环保等产业,建设纬壹科技城进行行业深度研发,进一步深化升级石化产业等。可以看出,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新加坡的定位变化,园区产业的选择始终跟随了潮流,为区域发展做出了贡献。

当然,在看到新加坡成功的同时,也要看到其不足。新加坡在基础研究设施、生产设计、企业化和本地企业建立等方面都有不足。首先,由于强调科技的实用性,新加坡较少投资于基础研究,新加坡产业升级过程中缺乏本国原创性研究和创新。其次,在研发方面基本都是依靠政府力量,私人资本对研发机构的投资所占比重较小。[14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