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竹科技园区的成功经验与优化

新竹科技园区的成功经验与优化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政府支持是决定性因素新竹科技园区是台湾实施新的经济政策、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一步棋。新竹园区管理局负责新竹科技园区日常管理与服务。(三)人才引进和培养是前提条件新竹科技园区自成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视引进和培养高学历、高科技人才,主要采取了以下方式。但与硅谷不同,进入新竹科技园区的企业都经过十分严格的审核,规定入园企业必须是技术密集型企业,必须是制造及研究发展高技术工业产品的科技型企业。

新竹科技园区的成功经验与优化

自园区成立以来,虽然中间经历了短暂的调整发展,但总体上的发展动力强劲。总结其成功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关键人物的持续推动

这是新竹科技园区与世界上其他园区相比,很大的一个不同。园区的筹建和后续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新竹教父”李国鼎。“台湾之幸,在于拥有新竹。而新竹之幸,在于拥有李国鼎。”[110]李国鼎是台湾的“科技教父”,在长达35年的时间里,一直活跃于台湾经济决策的核心圈。李国鼎一生最杰出的作品,就是将新竹从一个默默无闻的茶园,发展成为享誉世界的高科技园区。早在1964年,李国鼎就提出了以自由贸易区加科技工业区的模式培养优势产业的思路。1977年,旅美讲学的李国鼎认识到,只有拥有一定技术要求的劳动密集性产业才是台湾经济的出路,并大力倡导发展集成电路产业。李国鼎积极呼吁在“台湾清华大学”“台湾交通大学”“台湾工研院”附近建立一个类似美国硅谷的工业区。1978年,李国鼎建议召开了台湾第一次科技会议,并在会上建议设立新竹科技园区[111]。1980年,他协助台湾地区科学委员会完成了《新竹工业园区设置条例》,并在新竹科技园区之后的发展历程中,从人才吸引、行政推动、资金支持、技术支撑及政策优惠等多方面给予了直接或间接的支持。

(二)政府支持是决定性因素

新竹科技园区是台湾实施新的经济政策、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一步棋。为了保证园区的开发建设,台湾设立了自上而下的二级管理体制。一级管理属于园区指导委员会,由台湾地区科学委员会主委为召集人,该委员会由“经济”“财政”等六“部”次长、若干专家以及地区科学委员会副主委、台湾地区行政管理机构开发基金执行秘书等组成,负责台湾地区科学委员会管辖下各园区的宏观指导。二级管理是园区管理局,隶属台湾地区科学委员会,负责办理园区日常管理工作及提供各种服务。园区管理局主要领导由科技专家担任,全权负责园区具体规划与管理。新竹园区管理局负责新竹科技园区日常管理与服务。

台湾高度重视科技园区法规建设。园区选址未定,法规先修,相关部门在园区管理、人才、资金、贸易、技术等多方面制定了较完善的法规。在支持园区企业发展的政策方面,台湾在税收政策上,突出的是以产品或劳务外销的公司营业税率为零,并免征货物税;在企业所得税方面,规定园区新办企业在9年内可任选连续5年免征所得税,5年后每年营业所得税不超过20%;在土地政策方面,园区厂房基本上由政府投资建造,厂商自建者极少,且采取只租不售的政策。台湾地价高昂且土地取得相当不易,园区这样做,一可以以优惠租金来吸引高科技厂商,二便于随时撤销不合格的厂商,令其迁出园区。另外,园区还对园区管理局认定的对台湾科技有特殊贡献的工业投资减免土地租金5年。此外,新竹科技园区拿出大量资金奖励资助创新技术研发,园区管理局每年评选创新产品奖,并提供“科技园区创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奖”和“研究开发关键零组件及产品计划奖”。台湾每年对创新技术研发计划的资助占到各类计划总额的20%以上。

(三)人才引进和培养是前提条件

新竹科技园区自成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视引进和培养高学历、高科技人才,主要采取了以下方式。

一是制定积极的人才政策。如允许科技人员用其专利权或专门技术作为股份投资,这一政策对激发科技人员尤其是台湾的海外留学人员来园创业的积极性有重大意义。20世纪60年代,从台湾流往海外的科研人员每年都有1000多人,而新竹科技园区设立以后,每年都有海外留学人员迁入。如1983年到园区的海外留学人员有27人,此后每年都以翻番的速度递增,1994年底达1362人,2001年达到3000多人。[112]由于这些返台的留学人员大多在国外(主要是美国)的教学科研机构受过良好的训练,很多人曾在大企业中从事过高科技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其中不少人则直接来自于美国的硅谷。他们的研发能力、管理能力都很强,能够把握世界高科技发展的脉搏,因而很容易使企业在一个较高的台阶上起步。(www.xing528.com)

二是重视本土人才的培养。新竹规定,企业雇佣台湾本地科技人员的人数必须占科技人员总数的50%以上,以保证把更多的台湾科技人员培养成高科技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新竹还经常举办企业管理培训班,邀请有关专家介绍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以提高园区员工的技术、管理素质。借鉴硅谷经验,新竹还主动促进园区企业与当地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进行合作,共同从事人员的培训和高科技产品的研究开发工作。

三是重视人力资源的管理。为了开发科技人力资源,园区先后成立了人力资源管理协会、科学管理学会、同业工会、企业经理协进会等团体组织,目的是希望通过这些组织的整合,合理配置、科学使用人力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科技产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

(四)切合实际的金融支持是园区发展的持续动力

台湾在金融层面支持科技园区的发展上,与硅谷的路径不同。他们深刻感到台湾园区科技企业要想取得成功,不能仅仅依靠风险基金的作用,而应主要依靠当地政府设立多项科技资助资金来帮助企业进行技术创新。

新竹科技园区对企业的金融支持主要采用财政支出的无偿性与低息的方式,资金的回收则是在被资助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后实现大量利润的税收形式,这是一种间接的回收方式。应当说,这种投资形式也有一定风险。但与硅谷不同,进入新竹科技园区的企业都经过十分严格的审核,规定入园企业必须是技术密集型企业,必须是制造及研究发展高技术工业产品的科技型企业。相对而言,这些企业的科技水平、管理水平都比较高,再加上园区对项目的科学、严谨论证,因此,从总体上说,新竹园区资助投入风险相对很小,而回报率很高。当然,新竹科技园区并没有忽视风险基金的作用,专门出台了《创业投资事业管理规划》,积极吸引国际风险投资,并在1994年开放了保险公司和民间银行的资金来创办创投公司,提供各种税收优惠政策。但政府不作为投资者参与风险基金公司。这就避免了政企不分和政府投资软约束的问题。风险基金企业完全按照市场规律进行操作,政府不做任何干预。应当说,在新竹高科技产业化进程中,风险投资基金的作用并没有政府资助的作用大。[113]

(五)选址恰当,规划合理

园区坐落在台湾著名的风景区内,这里景色优美、气候宜人;交通便利,与机场、海港、高速公路等处于一小时经济圈;周边高校林立,研究机构众多;工业基础深厚,配套完备。在规划上,台湾在筹建园区之初,就将其纳入了“六年经济建设计划”和“科学技术发展十年长期规划”中,确定了电子计算机、集成电路等六大主导产业。1994年,又制定了《科学园区未来十年发展远景规划方案》。园区的建设结合实际,分为三期进行开发:第一期是引进发展技术密集性工业所需的整套技术、科技人员及管理经验;第二期是以扩展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为目标,使园区内企业具有设计、制造生产线的能力,引导当地科研机构对高技术产业发展需要的项目进行重点突破,加上科技成果的产业化;第三期是带动、促进园区内的企业家投资新兴技术和产业。

另外,园区管理规范。自成立以来,园区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支持企业发展和园区运营的规章制度,如《科学工业园区设置条例》《科学工业园区奖励投资条例》《科学工业园区贸易管理办法》《科学工业园区外汇管理办法》等促进企业发展的政策条例,以及像《科学工业园区厂商投资计划完成评估实施要点》《科学工业园区科学工业研究发展、人才培育、建教合作奖励与辅导办法》等园区运营管理条例,还有像《科学工业园区促进产业升级条例》等支持技术创新的专项规定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