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探索北京的一区十六园:历史与风情

探索北京的一区十六园:历史与风情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园区由东区、西区和科技一条街构成“两区一街”空间格局,共计8.18平方公里。园区重点发展现代金融、高新技术、文化创意及科技服务等符合区域发展定位的新兴高端产业,已形成网络游戏、影视动漫、数字媒体和设计产业互为支撑的发展格局,千余款原创文化作品相继问世,“中国数字娱乐第一区”品牌初步形成。

探索北京的一区十六园:历史与风情

(一)“一区”

“一区”有三种说法,一种是指在中关村发展过程中,先后经历的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和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种是指中关村核心区,即中关村西区[85],因为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就在此,之后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首先建设的也是中关村西区,西区聚集了像微软、中国普天、新浪、国机集团、中钢、新东方等一批知名企业,年产值超过3000亿元;一种是指海淀区,中关村的起源及发展都是从海淀区起步的,而且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海淀区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无论是企业还是高端人才聚集,都始终处于领头羊地位。

(二)十六园

1.东城园(东城区)

园区于2006年1月开始运营,园区规划面积6.03平方公里,包括雍和园和龙潭湖地块。园区拥有良好的商务氛围和便捷的交通等服务环境,应用下一代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信息技术,发展移动娱乐、移动办公、移动电子商务等移动互联网产业和内容服务业,拓展数字文化、数字版权、数字生活等新兴服务业;围绕文化创意产业、体育产业和绿色低碳环保产业的创新发展需求,推动文化金融服务、体育金融服务和绿色金融服务等领域的金融服务机构聚集,打造集新兴产业投融资服务、版权交易、体育产权交易及碳交易于一体的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新兴产业金融服务中心。截至2017年底,园区入驻高新技术企业428家,就业人数8.1万人,实现收入2336.4亿元。

2.西城园(西城区)

园区于2002年5月开始运营,规划面积近10平方公里,包括北区(德胜街区)、西区(北展街区)和南区(广安街区)3个区域。北展街区将打造成“城市设计、时尚设计、科技金融”集聚区;广安街区将打造成“金融服务、高端交易”集聚区;德胜街区将打造成“研发服务、金融后台、创意设计”集聚区。园区已基本规划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以研发设计、出版创意、科技金融为主要支撑的产业格局。为优化企业发展环境,西城园初步形成“1+X”体系,支持出版创意、科技孵化、设计服务等,每年投入不少于1亿元产业资金,为园区发展提供保障。截至2017年底,园区入驻高新技术企业650家,就业人数10.8万人,实现收入2877.2亿元。

3.朝阳园(朝阳区)

园区起步于酒仙桥电子城,是中关村“一区五园”之一。2012年,根据示范区调整规划,朝阳园在原电子城的基础上重新调整,总规划占地面积26.1平方公里,位于北京市东北部,包括电子城东区、西区、北区,健翔园,望京地区,垡头中心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技术服务三大产业,力争实现园区产业结构趋于合理、主导产业特色突出、重点企业稳定发展、服务体系健全、经济总量快速提升的总体目标。截至2017年底,园区入驻高新技术企业1439家,就业人数23.2万人,实现收入5538.9亿元。

4.海淀园(海淀区)

园区的前身是全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它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等著名学府和研究机构为依托,规划占地面积133.1平方公里,闻名中外的“中关村电子一条街”是其发祥地。园区包含中关村西区、环保科技园、用友软件园、永丰基地、上地信息产业基地、清华科技园、环保科技示范园等一批专业园区。2012年,根据示范区调整规划,海淀园规划占地面积增至174.3平方公里,设有上庄科技产业基地等10个区域,拥有大学科技园19个。园区重点发展软件、集成电路新材料、生物医药、光机电一体化等产业,继续巩固和保持电子信息产业的主导地位,利用高校院所聚集的优势,大力发展大学科技园,与科研院所共建产业孵化载体及专业园区。截至2016年底,园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1242家,占中关村科技园区企业总数的51.1%,从业人员120万人,实现总收入21610亿元,占示范区的40.7%。

5.丰台园(丰台区)

园区成立于1991年,是中关村科技园区最早成立的园区之一,主要发展总部经济。园区由东区、西区和科技一条街构成“两区一街”空间格局,共计8.18平方公里。2012年,根据示范区调整规划,园区规划面积相应调整为19.63平方公里,在原有基础上,新增新兴际华集团、北车集团、南车集团、首钢总公司和丽泽5个主体,应急救援科技创新园、二七机车厂、二七车辆厂、首钢动漫城、永定河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丽泽金融商务区7个区域。园区共由11个区块组成。园区现已成为创新活跃、要素集中、经济发达、区域和谐的总部经济区,北京市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丰台区核心的城市经济功能区。截至2017年底,园区入驻高新技术企业1768家,就业人数19.7万人,实现收入5104.4亿元。

6.石景山园(石景山区)

园区于2006年正式成为中关村科技园区的组成部分,以文化创意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及科技服务等符合区域发展定位的新兴高端产业为主。2012年,根据示范区调整规划,园区规划面积相应调整至13.34平方公里,在原有的园区基础上,新增西部拓展区、首钢改造区、银河商务区、永定河绿色发展带商务区、五里坨西部发展预留用地等17个区域。园区重点发展现代金融、高新技术、文化创意及科技服务等符合区域发展定位的新兴高端产业,已形成网络游戏、影视动漫、数字媒体和设计产业互为支撑的发展格局,千余款原创文化作品相继问世,“中国数字娱乐第一区”品牌初步形成。京保险产业园、中关村互联网金融产业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引导支撑高端绿色产业快速发展。截至2017年底,园区入驻高新技术企业798家,就业人数9.1万人,实现收入2139.5亿元。

7.门头沟园(门头沟区)

园区雏形为石龙经济开发区,始建于1992年。规划面积为2平方公里。园区位于门头沟新城南部,永定河绿色生态走廊西岸,拥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紧临城区的区位优势。2012年,根据示范区调整规划,园区规划面积调整为1.89平方公里,东至华园路、规划S1线、西苑路,南至京原路、小圆安置房用地北边界,西至三石路,北至石龙东路、北京锅炉厂南路西延线。园区内形成了以数控装备、生物医药、仪器仪表机械等行业为主体的产业集群,目前正在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产业。截至2017年底,园区入驻高新技术企业137家,就业人数1.8万人,实现收入219.3亿元。

8.房山园(房山区)

园区规划面积15.73平方公里,由6个分园组成,由石化新材料、高端制造业、良乡东区、良乡西区、海聚工程5个重点功能区域共21个地块组成。其中,高端制造业基地目前发展势头良好,基地面积3.55平方公里,重点打造汽车整车制造、高端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并培育新能源汽车、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制造等新兴产业集群。长安汽车北京公司等企业已投产,中关村新兴产业前沿技术研究院、北京普驰电气有限公司等项目正在建设。截至2017年底,园区入驻高新技术企业207家,就业人数3.5万人,实现收入364.1亿元。(www.xing528.com)

9.通州园(通州区)

园区于2006年1月正式成立,是北京通州新城规划建设重点发展的产业聚集区。2012年,根据示范区调整规划,通州园在光机电、金桥两个基地的基础上,将通州经济开发区东区、西区、南区,北京永乐经济开发区,通州运河核心区,北京环渤海高端总部基地,北京通州国际种业科技园,北京国际医疗服务区8个分园纳入,总规划面积34.34平方公里。截至2017年底,园区入驻高新技术企业344家,就业人数4.9万人,实现收入799.7亿元。

10.大兴园(大兴区)

园区规划面积98.3平方公里,共有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大兴经济开发区、新媒体核心区等14块区域。截至2017年底,园区入驻高新技术企业862家,就业人数4.7万人,实现收入5026.3亿元。

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位于大兴新城,2002年成立。2006年,该基地被纳入中关村科技园区,规划面积9.6平方公里,经批复成为北京国家生物产业基地;2009年,被授予“国家北京生物医药创新孵化基地”称号。2010年,纳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基地以生物医药为主导产业,重点构建“1+4+2”的特色产业格局,即:医药研发及检验机构形成的核心板块,生物制药、现代中药、创新化药、医疗器械四大主体板块,“大健康”、动物疫苗及动物用药两大拓展板块。园区位于北京市大兴新城核心区、京开高速公路与南六环路交汇处的西南侧,距离市中心20公里,距离北京首都国际机场50分钟车程。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1992年建设,是北京地区唯一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999年,北京市政府决定,经济开发区7平方公里的区域为中关村科技园区“亦庄科技园”,同时享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双重政策。2000年,市编办决定开发区管委会与亦庄园管委合署办公。亦庄园位于京津塘高速公路和城市五环路与六环路之间,拥有“八横八纵”的路网格局,道路总里程超过3000公里。基础设施完备,配套服务设施齐全。园区现已形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汽车制造、装备制造四大主导产业,新能源新材料、军民结合、文化创意三大新兴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科技创新服务业、都市产业三大支撑产业,拥有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北京)有限公司等各领域的知名企业,在大尺寸集成电路生产、移动通信产品研发与制造等方面居于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

11.昌平园(昌平区)

园区成立于1991年11月。2012年,根据示范区调整规划,园区规划面积51.4平方公里,由中心区、未来科技城、北京科技商务区(TBD)、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三一产业园等重点功能区及部分镇级开发区等组成,形成了能源科技、生物医药、先进制造、新材料和电子信息五大特色产业。昌平园智力资源丰富,汇聚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20余所高等院校和以能源科技、生命科学为代表的60余家科研机构。入园企业数量由建园初期的90余家发展到2100余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00余家,上市企业18家、新三板企业21家,“十百千工程”企业30余家,集聚北京瑞士诺华制药有限公司、诺和诺德(中国)制药有限公司等世界知名企业和乐普(北京)医疗器材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等新兴企业。园区拥有博士后工作站21家,在研项目20余项;院士专家服务中心1家,院士专家工作站4家,引进8位院士开展科技项目合作,全力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各类孵化机构近30家,其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家、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家。截至2017年底,园区入驻高新技术企业3076家,就业人数16.6万人,实现收入3954亿元。

12.顺义园(顺义区)

园区于2012年纳入示范区,规划面积12.1平方公里,由航空北区、航空南区、临空地块、空港西区、空港东区、实创高新北区、实创高新南区、北方新辉地块、非晶地块9个区块组成,正集中形成下一代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新一代移动通信、卫星应用、生物和健康、节能环保、轨道交通六大新优势产业集群以及集成电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与通用航空四大潜力产业集群,重点发展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研发服务、信息服务等高端产业,加快推进高新技术成果孵化转化,建设“生态良好、产业集聚、用地集约、设施配套、城乡一体”的研发服务和高技术产业集聚区。截至2017年底,园区入驻高新技术企业300家,就业人数10万人,实现收入1256亿元。

13.平谷园(平谷区)

2012年,平谷园加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范围,规划面积5.08平方公里。园区以打造“京东生态科技城”为目标,坚持“差异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加速“三园区、五基地”产业聚集,主要发展以通用航空为主的高端装备产业、高端食品与健康产业、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产业、音乐文化创意产业这四大主导产业。园区位于北京东北部,地处京津冀三省市交汇点,境内大秦铁路横贯东西,高速公路直达京津,内陆口岸连通首都机场和天津新港,区位优势明显,系首都生态涵养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居住生活环境良好。截至2017年底,园区入驻高新技术企业109家,就业人数1.7万人,实现收入134.5亿元。

14.怀柔园(怀柔区)

园区原为雁栖经济技术开发区,该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2012年,根据示范区调整规划,以北京雁栖经济开发区主园区为核心的7.1平方公里土地被纳入中关村示范区。园区位于雁栖湖畔,重点发展以特色新材料为主的纳米科技产业、以专业技术研发为重点的科技服务业、以云计算和物联网为重点的数字信息产业。园区市政基础设施实现“十通一平”,建有变电站、水厂、热力中心等市政配套设施,银行等金融配套项目,万方研发服务中心等商务配套项目,顶秀美泉小镇等生活配套项目,已有来自美、英等国家的企业入驻。截至2017年底,园区入驻高新技术企业152家,就业人数3.2万人,实现收入639.1亿元。

15.密云园(密云区)

园区前身是密云县工业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2012年,根据示范区调整规划,园区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园区立足北京,面向国际,正在建设绿色低碳生态特色总部基地,打造首都乃至全国首屈一指的“山水商务、田园总部”。华电环球(北京)贸易发展有限公司、中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已先后入驻。截至2017年底,园区入驻高新技术企业135家,就业人数2.3万人,实现收入269.4亿元。

16.延庆园(延庆区)

园区前身是八达岭经济开发区和延庆经济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2012年,根据示范区调整规划,园区规划面积4.9平方公里,位于北京西北部,与河北交界,毗邻京包铁路、京藏高速等多条重要交通干道。园区基础设施完备,生态环境优美,配套服务设施齐全,政府服务高效,具有优良的投资环境,初步形成了“一园多基地”空间布局、“121”产业集群创新引领的发展格局,整体定位为“首都绿色科技新磁极、京冀协同发展新支点”。截至2017年底,园区入驻高新技术企业72家,就业人数7000人,实现收入107.1亿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