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威
我和吴老师的相识相知,源于导师曹有挥先生和同事宋伟轩副教授。曹老师和吴老师是博士同学,也是深交二十余年的好朋友;伟轩是吴老师的第一个硕士研究生,深得吴老师厚爱和器重。受曹老师邀请,吴老师曾三次参与团队的规划编制工作,我有幸聆听了他对于规划项目乃至学术研究的深刻见解。在伟轩安排下,我多次在工作之外与吴老师深入交流,有幸更为全面地领略到他的人格魅力。
吴老师是纯粹的学者,才华横溢,几十年如一日矢志于城市社会学研究,终得丰硕学术成果;吴老师是德高的良师,诲人不倦,不管是自己的“在编”学生还是慕名请教的“编外”学生,他都尽心竭力提携,终得桃李满天下;吴老师是谦和的益友,为人真诚,乐于助人,终得朋友遍布海内外。非常荣幸,在我们的交往中,吴老师成了我的良师和益友。只要吴老师在南京,我们总有机会聚聚聊聊,从中我受益颇多,也乐此不疲。
两年前的五一假期,天气冷暖相宜,没有今年这么燥热。得知吴老师从西安回南京,曹老师委托伟轩安排一起聚聚。我曾以为那次小聚如同之前的多次小聚一样,也将如同以后的多次小聚一样,几位师长,几个兄弟,海阔天空,既聊课题与文章,也聊趣闻与逸事。却不曾想到,那次小聚之后,再没有以后……(www.xing528.com)
时隔两年,我还清晰地记得那天见到的吴老师的样子:灰白的头发,谦和的笑容,朴素低调的着装,一如既往。不同于以往的是,那天接来吴老师的伟轩一进门就安排吴老师就座,解释说吴老师最近腰部不适,不能久站。后来我才知道,当时吴老师就有了不好的预感,但在和我们聊及腰痛时,他从容淡定,宽慰我们说可能就是久坐造成的腰肌劳损,节后会去上海做个系统的检查,倒是叮嘱我们要注意身体。节后没几天,我从伟轩那里得到了吴老师患病的消息,但他自己传递给我们的依旧是乐观和淡然。在吴老师与病魔抗争的两年里,考虑到他休息的需要,我尽量不打扰他,我们联系并不多。从偶尔的微信交流中,我一直能感受到他对学术、家庭的眷念,对生活、社会的热爱。伟轩曾多次聊及吴老师的病情,吴老师状态时好时坏。但我总觉得情况不至于那么糟糕,一直期待着大洋彼岸的吴老师挺过这次磨难,继续从事他心心念念的城市社会学研究,继续陪伴他深爱的家人和朋友。他曾和我说过:“有比较好的医疗保障,有淡然的心态,有家人的陪伴和朋友们的祝福,我相信会好转的……”然而,一切的期待随着4月27日早上伟轩转发的吴老师夫人的一条短信戛然而止……
天妒英才,吴老师永远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他深爱和深爱他的家人、朋友。唯愿天堂里没有病痛,他可以在那里继续从事他热爱的研究!
就在这一刻,吴老师那谦和的笑容又浮现在我眼前,我的思绪不由自主回到近十年前。初见时,吴老师已著作等身,可能是感受到了我在他面前表现出的拘谨,他对我说:“我们是本家,是兄弟,我只是比你虚长几岁……”那种真诚,令我感动至今。我忽又想起了前年五一的聚会,尽管吴老师腰部不适已影响到他的站立,尽管其他人敬酒时都会请吴老师坐着,但每次他都坚持站起来回敬,即便对于晚辈也是如此……诚以待人,这是吴老师的信念,也是吴老师深入骨髓的修养。
谨以此文追思我的良师和益友,吴启焰老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